為什麼西歐國家對疫情要選擇停止檢測?

楊楣


歐洲現在疫情可以用水深火熱四個字來形容,意大利確診人數超過兩萬人,死亡1800多人,教堂內擺滿了等著下葬的棺材。西班牙確診突破6000例,單日暴增2000例,很可能成為下一個意大利。

面對鋪天蓋地的疫情,歐洲各國的醫療系統已經不堪重負。現在他們已經根本做不到像中國那樣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只能效仿英國,採用“分階段”的措施來應對疫情。


何為“分階段”措施,說白了就是在感染率沒有明顯上升之前,不採取嚴格隔離措施,讓輕度患者在家隔離,重度患者入院治療,以此延遲高峰期的到來,從而實現人們錯峰感染,這樣做不僅能大大減輕醫療系統的負擔 ,還能實現群體免疫的效果。也就是說,輕度患者在居家隔離時,在沒有藥物作用下,身體會產生免疫力,實現不治而愈。當人群中有60%的人對病毒產生免疫力,就會隔斷病毒 傳播途徑。


包括德國、荷蘭、丹麥等國都認同英國這種拖延戰術,並認為在疫苗沒有研製成功前,這是一勞永逸戰勝疫情的最好辦法。但有專家指出 ,這種分段式措施並不會減少感染基數,也不會降低死亡率,尤其造成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大面積死亡。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警告英國國民稱,更多的家庭將會因新冠病毒失去他們的親人。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斯.瓦蘭斯也公開表示:英國要想避免醫療系統的崩潰,只有採取分段式措施,以延遲高峰期到來。

有學者預測,英國採取這種分段式措施,將會造成3600萬人被感染,60人死亡的代價。如果歐洲多數國家都效仿國做法,至少會有100人死於新冠疫情。這種以犧牲老年人為代價的分段式防疫措施,有可能達到群體免疫,但做法未免太不人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