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釵》:“懷才”者寡,“不遇”者眾,大抵皆因心術不正

吉特曼說:

切莫出賣自己的良心;出賣良心的人只能成為奴隸,鐐銬因此也就纏身



《紫玉釵》這本書是由錢塘望族高陽(1922-1992年)所著,高陽本名許晏駢,字雁冰,筆名郡望、吏魚,出身於浙江杭州橫橋。高陽的歷史小說中,有細緻鮮明的人物刻畫,真實的地理風俗……讓讀者身臨其境。高陽因為深受家世和自身經歷的影響,他認為清代並非中國近百年屈辱的根源,反而對中國的社會起著一定的推動作用。對讀者來說,高陽的歷史小說不單有趣,而且有價,可謂“雅俗共賞”,有人以“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來反映高陽作品在華人社會的受歡迎程度。

而首篇故事《紫玉釵》是源於唐傳奇,唐朝頗有名望的詩人李益和名妓霍小玉的故事,雖然李益拿母親之命當託辭,但是他心中依然覺得與洛陽盧家聯姻有數不清的好處,他在長安那兩年依靠霍小玉,當時為博霍小玉開心寫下永不分離的誓言,實則並非發之於心,誓言永遠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後來李益如願娶了盧氏表妹,但是新婚之夜發現妻子不是完璧之人後惱羞成怒,婚姻也是早早破裂,後來納了一妾李益因私心逼死了妾室,落得一個善妒的名聲,他以為是霍小玉的怨恨,實則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李益和霍小玉之間的情愫更是讓人惋惜又悲傷,一是為霍小玉的專一和深情而感動,二是被李益背信棄義的君子誓言而氣惱,本是一對佳人,情深愛濃,卻因李益為了高攀富貴,最後落得陰陽兩隔。只可惜,那首好詩“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從此後李益聲名狼藉,雖說“懷才不遇”其實大多“不遇”的緣由皆因自己造成。

今天就結合這本書來講一下人性的利己心態,以及故事情節帶來的教育意義,更重要的是談談因此產生的現實指導意義,以及我對人生和愛情的幾點思考。

《紫玉釵》:“懷才”者寡,“不遇”者眾,大抵皆因心術不正


01、“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準備考取功名的利益和地位卑賤的霍小玉在相愛心心相印,情話連綿,彷彿寥寥幾句就能永結同心

霍小玉知道自己身處青樓,地位低賤,擔心因此拖累李益,雖然自己曾有過高貴的身份,無奈如今只在這青樓委身,但是李益的才情讓她不免憂愁起來,若他日李益功成名就,他將會與更好地高門淑女結為夫妻,難免哭了起來。李益念在小玉待自己好,也不願負她,發誓安頓好了便來接她,無論她身份如何,都會給她幸福。此時,他定是真愛霍小玉,不忍放棄,便立刻改口稱“夫人”

為了表達心意,還立下盟約,自此小玉心無他念將李益照料的服服帖帖。

① 小玉明知兩人身份懸殊,還質疑為情押注一生

霍小玉和李益的歡愉之後,以她的經驗,幾乎每一個男人都是一個模子,由熱到冷,由眉花眼笑變得毫無表情,眼一閉翻個身只管自己睡的香,所以她心中覺得這是男人自私無情的表現,而李益也一樣,但是她的心卻靜不下來,每當她細讀傳抄他的詩篇腦海中都揮不去一位情郎的形象。

於是她要待之以情而持之以禮,使他在感激愛慕之中與自己白首偕老。

即便她想了這麼多卻看到李益和之前接待過的客人沒有半點不同,於是她哭了起來,為自己的真情也為對方的無情。

由此看出,霍小玉已經掌握了男人有歡喜到冷漠的表現,但是因為李益的詩詞讓她在心中早有幻想,於是她甘願為此留下深情,在發現李益與他人無異的表現後,依然傷心哭泣,因為情到深處不能自已。

《紫玉釵》:“懷才”者寡,“不遇”者眾,大抵皆因心術不正


② 霍小玉錯將李益對自己的利用當真心,因此意難平落得心病無藥可醫

霍小玉當時的眼淚真的值錢,因為兩人初識相好,李益又託鮑十一娘做媒,人家媒人說得清清楚楚,霍小玉雖是霍王之後,卻不幸淪入娼家,只是色藝雙全,並且手頭頗有積蓄,如果看中了,就要明媒正娶。

李益心中盤算,此時不止住霍小玉的眼淚,明顯就是負心之意,一切就此終結,自己家境貧寒,若想留在長安等待考取功名,除了依靠眼前這位不愁衣食的溫柔鄉,天下哪裡找這樣傻的人去。

於是他表明自己不介意世俗觀念,稱小玉為“夫人”並借朋友的一首《結愛》“心心復心心,結愛務在身”定下彼此婚約,執筆寫下,霍小玉才收了疑心,自此專為情郎所依,直到李益考上官職離她而去,她依然忘不掉李益的誓言,思念的久了心病就重了。

就像《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中說:男人在感覺自己被需要時容易受到激發;女人則在感覺受珍愛時才會被激發,李益對霍小玉的誓言是因當時情景下的自我需求,而霍小玉卻誤認為自己是被他珍重,所以心心念念。

③ 期待李益總是保持愛的感覺是錯誤的,這就好像旁人期待霍小玉能保持理性認清李益的變心一樣難

發榜的日子到了,面臨金榜題名,霍小玉希望李益能留在身邊,而李益一邊對霍小玉保證留在長安,一方面在口試時要求調去江南歷練。

因去江南的人太多,李益被派到隴西,他因“親老家貧”為由改為河南鄭縣主薄,長安一詞提都沒提,霍小玉卻認為李益有口難言,只等他回家稟告家人後迎娶自己就好,沒想這一等就是杳無音信。

侍女浣紗心疼小玉,多方打聽得知李益即將迎娶表妹盧氏,告知霍小玉,沒成想只認過往美好的女人就是不信,她要親眼見李益對峙,是他真的無情還是有難,雖然她心中已有答案,但是她依然相信那首盟約許下的誓言。

在我看來,倆人的思維不同註定了這場悲劇,霍小玉因愛而痴,但是李益只是為了享受溫柔鄉帶來的短暫穩定,他心中的算盤打得更遠更長,卻唯獨沒有將霍小玉計劃在其中,本以為時間能沖淡霍小玉的執念,卻因為當年誓言太過美好而導致對方無法走出這場情感的困頓。


《紫玉釵》:“懷才”者寡,“不遇”者眾,大抵皆因心術不正


二、用李益留下的感情利刃切割自己的生命,霍小玉的解藥只有“情多意重、溫柔體貼”的李十郎才能救

① 因相思病而被拖垮的身體和精神,靠賣紫玉釵救命

大曆年間,才子李益赴長安科考,少年登科,正是春風得意之時,他的才華也吸引了無數豪門貴客與他交好。霍小玉因此得知他。雖然身在青樓,但是心中依然盼望能遇通讀李益詩詞中腦海裡的如意郎君,李益託媒人牽線,才子佳人相見恨晚借詩互訴衷腸,出雙入對,甚是風光。

李益在霍小玉取出的一尺素綾上寫下婚約:“陽春三月,迎娶佳人。鄭縣團聚,永不分離。”霍小玉將這婚約貼身保存,時不時拿出來回憶、幻想未來、憂愁自己不夠完美,最後落下心病,久病無方,曾紅極一時的名號也不復存在只好託侍女浣紗賣掉祖傳的紫玉釵,調養身體等待李益回來迎娶。

在我看來,霍小玉用情至深,她沉浸在利益曾發誓立下的盟約,也因為相愛的兩年裡彼此情感過於深厚,李益有才,往往有才的人怎麼會無德,即使潛意識她憂愁過也許李益已經移情別戀,但是她沒有等到李益,守著那份盟約就是一份信念,最後蹉跎而心碎,耽誤了工作也摧毀了身體。

《紫玉釵》:“懷才”者寡,“不遇”者眾,大抵皆因心術不正


② 一味陷入自我的假想中只會加深痛苦

霍小玉即使身體不適,但是她依然想的是如今的利益官位顯赫,又常和富貴人物打交道,自己若能與他相見,一定要展現出大度美好的模樣來。

霍小玉在心中一遍遍盤算著曾經倆人的美好,還有利益立下的盟約都過於真誠,所以她陷入自我設定的幻想中,一遍遍用回憶來加深感情的真摯,也為自己加重了許多痛苦,若能早點看開,也許她還是看淡江湖的頭號紅人。

在我看來:感情的事情總是多變的,霍小玉也許過於執著,但是李益剛開始怕斷了這份溫柔鄉的贊助,若能在離開時告誡對方自己的真實想法,可能霍小玉就算難過也會理解他,但是李益又怕擔上負心的名號,直到離開依然編制美好的謊言欺騙她,害她相思成病,臥床不起。

③ 霍小玉一味的執著註定了悲劇,陰陽兩隔對彼此都做了懲罰

整個長安城的人都知道霍小玉想見李益,李益自然也知道,所以他躲了起來,即使自己要迎娶在長安落腳的表妹,依然小心翼翼做事低調,但是即使這樣還是有很多人看不下去,幫助霍小玉一定要見到李益,讓他親口說出自己的想法。

霍小玉見到被騙來的李益竟然不知如何開口,但是當提起那份盟約時,李益卻像被點了火的炸藥說:

“你說我負心就負心,只是我警告你,若再捏造事實,信口誹謗,你可記著,京兆府的盧曹參軍,是我族侄。”

再配上面目猙獰的表情,將霍小玉僅有的一絲希望掐滅了,霍小玉盟約唸了一半就撒手人寰了,霍小玉用生命祭奠了這份愚昧的愛情,李益也受到良心的譴責。

由此可見,一段錯誤的感情對雙方都有傷害,即使是被傷害的人,在選擇的時候,對方的行為也按時了自己的結局,所以在一段感情中一定要理性,不能過於依賴,否則就像霍小玉在美好的年紀也許還能遇到對的人,卻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了人世。

《紫玉釵》:“懷才”者寡,“不遇”者眾,大抵皆因心術不正


三、從現實角度來分析關於婚戀觀以及人性對事業的影響,分析為何“懷才”者寡,而“不遇”者重

懷才不遇被作為成語放在一起,但是真正懷才的人不止要有文才,還要有德才,李益的忘恩負義,薄情寡義註定了他這一生撂倒挫敗的人生,因為命運不會只偏重一面去讓你迎接。

① 愛情是神聖的,一份美好的愛情會傾注無限心血和藍圖,若眼前人並不是理想伴侶就不要做欲蓋彌彰的事情,為自己留下隱患

要說李益錯了嗎,也許並不完全錯,因為感情的事情誰也說不準,每個人都有理想的伴侶,李益在年少舉科後自然心態也不一樣了,他在事業上以及家眷選擇上自然也會有更高的要求。

但是他錯就錯在,從一開始對霍小玉的利用就被冠上了“真愛無敵”的假面具,在霍小玉哭泣撒嬌時,他為了當下的處境不至於太難堪,雖然心中並非誠意,卻依然寫盟約發毒誓,還行了簡單的禮儀並稱霍小玉為“夫人”。

由此可見,一個稱呼蘊含了多少意義,別說在相對封建的當時,即使是現在女人看中名分都更多一些,所以感情在什麼地步就說什麼話,不要開空頭支票害人害己。

《紫玉釵》:“懷才”者寡,“不遇”者眾,大抵皆因心術不正


②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為了一時利益鋌而走險就會為自己埋下更多隱患

李益在母親的教唆下,開始思考表妹盧氏一家的權貴,於是毫不含糊動了攀龍附鳳的心思,但是盧氏一家也不願虧待自己女兒,雖然知道李益家境貧寒,但是依然開出一百萬錢的聘禮。

李益別說小玉,就連做人的底線都不要了,他所想到的是:

這樁稍覺高攀的好婚姻,由此所帶來的新的社會地位、政治奧援、裙帶關係、以及盧氏那份200萬錢現款嫁妝,他豁出去一切都要換的。

於是他鋌而走險,做起了裡應外合的事情,就像書中所描述:命運中好的東西,必須伴隨著壞的東西一起接受。

由此可見,李益在錯誤的道路越走越遠,貪慾就像開了個口子,哪怕小小一點,只要開了口子就越豁越大,事實也驗證,李益不但對霍小玉無情對一切侵害自己利益的人和事都無情,落得一個差名聲。


《紫玉釵》:“懷才”者寡,“不遇”者眾,大抵皆因心術不正


③ 被立下未做到的誓言懲罰,其實只是接受了錯誤行為之後的連鎖反應

因為背叛霍小玉念起曾經的盟約並對李益發憤詛咒,在痛哭中氣絕身亡。李益雖如願迎娶了表妹,卻沒能逃過良心的譴責。尤其在知道表妹並非完璧之人後變得善妒,行為有失正常,他的行為惹人們異樣看他,他常常誤認為是霍小玉化為厲鬼擊過他的腦子,所以他才從一代才子變得不太正常。

而這一切都是利益親手製造出來的,他不斷消失的良心,和為了金錢權利出賣的人格,都是建立在傷害霍小玉的情感上,而當自己也需要被愛時卻無法相信忠誠,和愛人離心離德,變得疑神疑鬼,從昔日才子淪為瘋癲的“不遇”之人。

寫在最後:

李益的“懷才”只有一半,他本可以在取得功名後兌現諾言,定會收到一番美贊,用積累的好人品去奮鬥,雖然辛苦點但是畢竟年輕,有人格擔保,身邊又有富貴子弟,想要獲得幫襯並非難事。

但是他卻打算依靠盧氏,走上犯罪的道路,既辜負了霍小玉的一往情深,也辜負了自己為人處世的清明廉潔,別人雖然不說但是也會敬而遠之,最後落得自己最在意的名聲沒了,而且因疑生妒連生活都毀了,一個生活感情都處理不好的人,事業自然也不會好。所以做人一定要憑著良心,今日你負了他人,明日也會被因此帶來的後果而牽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