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志願者很美!

如果說,每天都要調研走訪,幫助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學,一直幫扶到家庭徹底脫貧或者學生大學畢業,你能堅持多久?

如果說,無私救助一個跟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陌生病人,為他倡議募捐,11年來你能挽救幾個危重病人的生命?

曾經做過這些好事的你,又能堅持做多少次、多少年?

……

有一個人連續11年做到了這些,做出了擲地有聲的回答,不愧對自己曾經穿著的一身“橄欖綠”。他,就是山東省東營市橄欖樹公益事業發展中心黨支部書記兼理事長劉克建。

東營市橄欖樹公益事業發展中心黨支部書記兼理事長劉克建

11年來,從部隊退伍的他始終秉承著一顆熱忱之心,風雨無阻走村入戶,無怨無悔幫貧扶弱。從隻身一人創辦勞務公司,到加入公益組織,再到創建橄欖樹志願者俱樂部、橄欖樹公益事業發展中心,劉克建發動了300多名志願者共同把濃濃的愛心用於扶貧幫困、助殘助老助學,用青春築起一座“燈塔”,照亮受助者前行的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一次幫助和募捐只能解決一個家庭一時的困難,幫助他們創業,既能打消一些受助者接受長期資助的惰性,還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劉克建深諳公益扶貧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他堅信只有幫助他們學習創業、賺錢的方法,才算是達到了自己幫貧扶弱的目的。

為了增強扶貧的精準度和有效性,劉克建帶領志願者團隊隊員到貧困戶家中深入調研走訪,通過整合資源、嫁接項目,不斷開展“造血式扶貧”。

劉克建帶領志願者團隊隊員到貧困戶家中深入調研走訪

說起幫扶過的困難群體,劉克建一臉自豪與欣慰,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勝坨鎮新周村的貧困戶張海軍便是受助者之一。2013年,一場變故讓張海軍的妻子成了植物人,家中經濟來源減少,再加上年紀不大的孩子和殘疾的父母,張海軍成為這五口之家的唯一支柱。2016年3月,橄欖樹志願者瞭解到這一情況後,多次與張海軍溝通了解,最終為他捐款3萬元。從項目調查、確立,到羊圈建設、種羊購買、養殖技術指導,每個階段都安排了專人負責。如今,張海軍的羊圈已經繁育小羊20餘隻。

幾年來,劉克建帶領的團隊幫助了越來越多的人,他們資助過貧困家庭開理療店、搞養殖、辦學習班等,用腳步丈量責任,用行動點亮了愛的信念。

灑向貧困孩子的“一米陽光”

孩子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和希望,劉克建一直把關愛貧困青少年和留守兒童作為開展志願服務的一項重要工作。

“通過創新幫扶模式,我們推行了‘10+1精準助學工程’,即10個志願者幫助1個貧困學生。活動開展以來,通過精準摸底,確定了20多名重點幫扶貧困生,為他們提供物質和服務保障,我們還承諾將一直幫扶到家庭徹底脫貧或者貧困生大學畢業。”劉克建介紹。

推行“10+1精準助學工程”,承諾將一直幫扶到家庭徹底脫貧或者貧困生大學畢業

這些年,劉克建幫助過的貧困學生有的剛上大學,有的已經畢業開始自己打拼。說起曾經救助過的這些學生,劉克建對山東省利津縣陳莊鎮的付乃福和墾利區永安鎮的李文昊印象最深刻。2015年,7歲的付乃福和12歲的李文昊因父母不在身邊,只能跟著家中老人生活,家庭收入除了低保就是靠社會救助。劉克建瞭解情況後,迅速組織志願者共同集資,最終為兩名學生捐贈1800元救助金,並帶他們接受革命教育,希望通過圓夢行動達到愛心傳遞的效果,讓困難家庭的孩子也能承擔起愛心傳遞的責任,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

“愛”不是“名詞”是“動詞”

劉克建帶領的東營市橄欖樹公益事業發展中心一直在用行動踐行愛的信念:承辦東營市公益黃手環發放行動,通過發放愛心手環來關愛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發起防溺水宣傳活動,成立阻泳志願服務隊,志願者黨員及群眾捐資購買水上救援隊衝鋒舟,為防溺水宣傳不斷貢獻力量;2016年成立橄欖樹黨支部,抓黨建,促公益,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促進公益可持續高效發展;聯合多方力量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法制道德教育培訓,建立社區矯正人員幫扶基地;成立橄欖綠警地青年愛心聯盟,“橄欖樹”牽手“橄欖綠”,帶動15名青年邊防民警為困難群眾提供援助服務。

11年公益,無問西東。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更沒有豪言壯語的告白,現在的劉克建仍在繼續著沒有終點的愛心馬拉松。談起未來的打算,他滿懷信心地說:“公益之路,一旦開始,就沒有停下的一天。目前,我們正積極謀劃建設屬於志願者自己的展館,到時會吸引更多有愛的人士參與到這場愛心接力中來。”

(稿件原載於2020年3月5日《東營日報》2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