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過後,大眾生活方式會有何變革?如大聚餐、大集會、擁擠旅遊?

用戶1707736915642武


但凡大疫之後,社會必有變革。這裡主要說一說這個關於旅遊業的變革。文章有點長,可以忽略前邊直接看結論。

有人說:非典成就了淘寶和京東。如今的淘寶和京東都成了互聯網界的巨頭,中國的零售巨頭,與非典可以說不無關係。

這不得不說17年前的非典,當時數千人感染數百人死亡,很多人也是不得不宅在家裡保,大街上空空如也。

非典時期,馬雲的淘寶也正在研發當中,當時他讓員工都待在家裡辦公,然後在線上溝通工作,那個時候更多人開始接觸網絡,開始在網上交易,人們驚喜的發現,在淘寶上購物也是不錯的。

認識並接受網購,這就是一種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革。

今年的新冠病毒疫情,我們已經熟悉並習以為常的網上購物,可以說是極大的幫助我們度過了這次空前的災難。

那麼,這次疫情之後,我們的生活方式又會有什麼樣的變革呢?

這必須認清疫情的實際情況:14億人居家隔離(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全國停工停產,全國多個城市封城,封城甚至有城市進行“戰時管制”,如湖北十堰、孝感和黃岡。

迄今為止,絕大部分城市依然沒有恢復正常生活狀態,沒有清零的城市有66城,人們已經被居家隔離50多天。

雖有企業復工,但除了一些與民生相關行業和醫療行業,大部分行業的企業公司處於維持狀態。

農民工不能出門務工,員工收入銳減,很多人不能出門上班沒有收入,還要不停的支出。許多的家庭陷入困境,更有家庭在悲慼中只能思念親人。

國外的華人華僑開始極力的想辦法回到國內,人們對國外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很顯然的,這次還沒有結束的疫情,必然對我們的生活造成極大影響,在疫情後在生活方式上必然有改變,社會也必然會有一些變革發生。

首先我們來看這次疫情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什麼影響。

負面影響:

1,企業不能復工,復工不能正常工作。人們不能正常出門,不能正常上班,購物、娛樂、旅遊、休閒、交際等統統不能正常進行。一句話,出不去。

2,人們沒有收入來源,但支出卻沒有減少。房租要交,維持生活的吃喝要花錢。該還的貸款總要還,房貸車貸企業主的貸款和員工工資要發。沒有掙錢,還要花不停。

正面影響:

1,對健康的生活的想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比如戴口罩的習慣行為,分餐制,注重鍛鍊身體,不吃野味。

2,對日常生活習慣產生了積極作用。比如排隊等候會間隔1米以上,對垃圾的處理,對聚餐的認識,扎堆的人少了等。

還有就是購物習慣的改變,選擇網購的人更多了,更多的東西開始在網上採購;愛旅遊的人、戶外活動的人(廣場舞等)停止了一切戶外活動。

雖然有這一些好的壞的改變,但我們不得不說,慣性力量的強大。有些幾十年養成的生活習慣,不是這一兩個月的作用能改變的過來的。

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狀態,遵循著一定的規律進行。這些,除了工作以外,無非是在吃、穿、住、行、遊、購、玩等七個方面,那麼,社會的有無變革,也是緊扣這幾個方面。

上面說了慣性力量的強大,幾十的習慣甚至幾千的文化傳統養成,不會有多大改變的有:

吃:大聚會,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回覆;穿:口罩摘除後不再有多大影響;住:購買房子問題影響不大,不細說。

影響的是出行、遊玩和購物。

1,出行:基於在疫情當中對健康對一個人的重要性的認識,和對身體抵抗力對身體到重要性到認識,購買私家車的家庭或者個人會增多。

2,遊玩:同樣的對生命和美好生活的認識,人們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必然改變一些觀念而注重遊玩,以放鬆自己,享受生活。

3,購物:最多的改變是購物方式上更加的接受網購,更多的人重新認識網購,更多的東西從網上採購。

4,居住地:農村生活重新納入了很多人的視野。可能會有人付諸於行動,在農村租個小院,享受田園和雞鴨圍繞的生活。

說這麼多,對個人來講,旅遊會成為更多的人的選擇,因為旅行可以在很多方面達成人們的需求。

這也是這次疫情後人們生活方式的一個變革。

但是,旅遊方式將更加的多樣化,自駕遊和自由行甚至徒步旅行,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並去實踐,因為這是疫情告訴我們的一個寶貴教訓而總結出的經驗:珍惜生命、珍惜健康、珍惜當下,正確的旅行是一種有效而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去農村生活不現實,但可以把旅行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可以旅行去,包括農村。

認識並接受旅行,將是這次疫情後的一個人們生活方式的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