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鳳清聲歌新篇:詩歌要素法解讀駱賓王《詠鵝》

雛鳳清聲歌新篇------詩歌要素法解讀駱賓王《詠鵝》

.閱讀是一種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並獲得情感體驗與知識的活動。閱讀是理解、領悟、吸收、、評價和文章的思維活動。個性化閱讀在文章的同時也往往在進行著再創造。閱讀是自由的。但我認為從詩歌要素入手,深入文本,方可對詩歌做出客觀、全面、準確的解讀。功利一點說,這才符合語文閱讀考試中必然遵循的評價標準。這種解讀也會讓我們在閱讀中有新的發現和體會。

所謂詩歌要素法,顧名思義,就是從題目、作者、註釋、背景、關鍵詞(題目、註釋、形象特點、抒情議論詞語、動詞形容詞)、形象、語言、情感、手法等要素入手,對詩歌做出客觀、全面、準確的解讀。每個要素都是詩歌內容的一部分,詩歌的諸多要素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密切聯繫的一個有機體。

以駱賓王《詠鵝》為例,運用要素閱讀法進行解讀,我們會有許多新的發現和體會。

詠鵝

唐代: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這是每一箇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詩,可以說是中國詩歌中傳唱度最高的一首詩。

據說,駱賓王寫此詩時年僅七歲。當時家裡來了位客人,對方聽說他有才氣便指著池塘的鵝讓他寫首詩,駱賓王即興所寫,一氣呵成。全詩僅有18個字,但讀完全詩,腦海中不僅會浮現出一幅畫面:清澈的池塘,綠樹成蔭,一群嫻靜優雅白鵝在水面遊動,這是多麼美好的田園風光啊!讀這首詩,給人的是一種多麼美好的情感體驗和享受啊!接下來,我們試著分析,這首詩是如何營造這種美的情感體驗和享受的。

這首詩雖僅有18個字,但正是合理運用了諸多手法,形式和內容達到了完美統一,才會給讀者帶來種美的情感體驗和享受。

首先看題目。我們知道,一首詩的題目可以告訴我們諸多信息,詩歌的形象、內容、情感、體裁等等。這首詩的題目明白無誤的告訴我們:這是一首詠物詩,歌詠的對象是"鵝",清清楚楚,一目瞭然。

首句寫鵝的聲音,先聲奪人,僅三個字,卻意蘊豐富,耐人品味。 "鵝!鵝!鵝!"從修辭上說,三個字都是擬聲詞,又構成反覆,凸顯鵝的聲音非常嘹亮。從描寫角度說,這是從聽覺入手。連續三個"鵝"字讓讀者很容易就能聯想到鵝叫聲的歡快,聯想到一群美麗的白鵝,正在發出動人的"鵝鵝鵝"叫聲。三個"鵝"一字一頓讀起來自然成韻,朗朗上口。可以說,首句不是刻意雕琢,而是本色天成,以一個兒童的視角脫口而出,一派天真爛漫,卻又極富韻味。

次句寫鵝的雄姿。從視覺入手,通過"曲項"與"向天"描寫鵝的優美和從容。"曲項"與"向天"的一氣呵成,突出了鵝的完美姿態與雄壯神情,給讀者帶來很強的畫面感和衝擊力。從修辭上說, "曲項向天歌"這一句又運用了擬人手法,以兒童的口吻,將鵝伸長了脖子鳴叫的樣子寫得有形有神,極富生機和活力,靈動無比。

三四緊承上句進一步刻畫鵝的及環境,極富美感,賞心悅目。從用詞角度看,"白" 、"綠" 、 "紅" 、 "清"四個形容詞效果極佳,簡潔優美,色彩清新華美。從修辭上說,白毛對綠水,紅掌對清波,色彩對比鮮明,簡直美如畫。水碧似玉,鵝毛勝雪,視覺衝擊力太強,鵝掌紅似火,在水下清晰可見。試想,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田園風光圖!從描寫角度看,既有對鵝的正面描寫,"白毛"與"紅掌" 寫出鵝的色彩美,"浮、撥"等動詞則描寫了鵝的動態之美;對環境的描寫又是側面烘托,"綠水"與"清波"突出池水的清澈和環境的優美。一群神態雍容優雅而又極富生機活力的鵝完美的展現在讀者眼前。整幅畫面,既有動態的美感,也有靜態的畫面,動靜相生,奇妙無窮。

從抒情角度看,這首詩是借景借物抒情。以一個兒童的視角入手,抒發一個兒童看到鵝時最主觀的感受,,表面上看抒發詩人對鵝的喜愛;從深層次來說,抒發的又何嘗不是詩人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整首詩細品來,處處透露出一份天真、一份童趣。反覆誦讀首詩,眼前不僅出一幅多彩的畫面,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盎然生機,感受到了農生活的寧靜和清幽。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的背景。唐初的詩歌仍沿襲齊梁詩風,柔靡纖弱,過度追求形式,內容多空洞,乏善可陳。初唐前期詩歌。至貞觀時期,有增無減。聚集在唐太宗周圍的宮廷詩人虞世南、李百藥、上官儀等,他們的創作日趨宮廷化、貴族化,多是奉和應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飾辭藻。以上官儀為代表的"上官體",成為當時詩人創作的典範。他們專在詞藻、音韻、對仗上下功夫。這首詩不啻是給當時的詩壇帶來一縷清風。從駱賓王一生的詩歌創作看,雖沒有完全突破宮體詩的束縛,但其詩歌創作重詞采的同時更注重內容的詩風和這首詩是一脈相承的。

在軍登城樓

城上風威冷,江中水氣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

送別

寒更承夜永,涼夕向秋澄。

離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

於易水送人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從軍行

平生一顧念,意氣溢三軍。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劍文。 弓弦抱漢月,馬足踐胡塵。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


君不見封狐雄虺自成群,馮深負固結妖氛。玉璽分兵徵惡少,金壇受律動將軍。將軍擁旄宣廟略,

戰士橫行靜夷落。長驅一息背銅梁,直指三巴逾劍閣。閣道岧嶢上戍樓,劍門遙裔俯靈丘。邛關九折無平路,江水雙源有急流。徵役無期返,他鄉歲華晚。杳杳丘陵出,蒼蒼林薄遠。途危紫蓋峰,路澀青泥坂。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絕壁千里險,連山四望高。中外分區宇,夷夏殊風土。交趾枕南荒,昆彌臨北戶。川源饒毒霧,溪谷多淫雨。行潦四時流,崩查千歲古。漂梗飛蓬不自安,捫藤引葛度危巒。昔時聞道從軍樂,今日方知行路難。蒼江綠水東流駛,炎洲丹徼南中地。南中南鬥映星河,秦川秦塞阻煙波。三春邊地風光少,五月瀘中瘴癘多。朝驅疲斥候,夕息倦誰何。向月彎繁弱,連星轉太阿。重義輕生懷一顧,東伐西征凡幾度。夜夜朝朝斑鬢新,年年歲歲戎衣故。灞城隅,滇池水,天涯望轉積,地際行無已。徒覺炎涼節物非,不知關山千萬裡。棄置勿重陳,重陳多苦辛。且悅清笳楊柳曲,詎憶芳園桃李人。絳節朱旗分白羽,丹心白刃酬明主。但令一技君王識,誰憚三邊征戰苦。行路難,行路難,岐路幾千端。無復歸雲憑短翰,望日想長安。君不見玉關塵色暗邊亭,銅鞮雜虜寇長城。天子按劍徵餘勇,將軍受脤事橫行。七德龍韜開玉帳,千里鼉鼓疊金鉦。陰山苦霧埋高壘,交河孤月照連營。連營去去無窮極,擁旆遙遙過絕國。陣雲朝結晦天山,寒沙夕漲迷疏勒。龍鱗水上開魚貫,馬首山前振雕翼。長驅萬里讋祁連,分麾三命武功宣。百發烏號遙碎柳,七盡龍文迥照蓮。春來秋去移灰琯,蘭閨柳市芳塵斷。雁門迢遞尺書稀,鴛被相思雙帶緩。行路難。誓令氛祲靜皋蘭。但使封侯龍額貴,詎隨中婦鳳樓寒。

還有一點尤其值得注意。在初唐著名詩人中,駱賓王年輩最長。在初唐四傑中,流傳後世的詩也最多。陳子昂(661-702) ,杜審言(約645年—約708年),沈佺期(約656-713),宋之問(約656-712),李嶠(約645-約714), 王勃(650-675),楊炯(650-692),盧照鄰(632-695),而駱賓王(638-? )。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或多或少都會受到駱賓王的影響。

詩云: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曬未休,,不廢江河萬古流。這既是對他們的最高褒獎,也是間接認可了他們的詩歌創作對後世的影響。

可以這麼說,這首詩的問世,是在向世人宣告,一位即將開啟一代詩風的天才詩人已經誕生了。

注:詩歌要素及文體知識

詩歌要素:題目 作者 註釋 背景 關鍵詞(題目 註釋 形象特點 抒情議論 動詞形容詞)

形象 語言 情感 手法

手法:1.表達技巧(表現手法、藝術手法

2.表達方式 (敘述 說明 議論 抒情 描寫)

3.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 ( 借景抒情 寓情於景 觸景生情 情景交融 借事抒情 借人抒情 用典 託物言志等)

4.描寫手法 直接描寫(正面描寫動靜、虛實、點面、樂哀、色彩、白描、細描、

對比、觀察角度、各種感官

間接描寫(側面描寫烘托、渲染

5.修辭手法:

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比、引用、設問、反問、頂針(真)、

對偶、雙關、反覆、疊詞等

6.結構特點:開門見山、首尾呼應、伏筆照應、鋪墊、領起下文、承上啟下、揚抑

對比、先景後情、先情後景、以景結情、重章疊句、以小見大、卒章顯志

詩歌鑑賞方法:

1.找準切入點:①藉助題目、作者、註釋、背景。②藉助詩歌的分類,從內容方面入手,抓住特點,仔細分析。③藉助詩歌的關鍵字詞句,把握情感。

2.明確考查點(題型):《考試大綱》明確指出,詩歌鑑賞考查的內容是:(1)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⑴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⑵語言包括品味詞語、語言風格特色。

⑶表達技巧指的是表達方式、表現手法、藝術手法包括抒情、描寫、修辭、結構。

⑷評價包括內容主題的評價、思想感情的評價、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

3.瞭解詩歌常識:

A.熟悉體裁: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也叫"古詩"或"古風",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律詩稱為近體詩,而把產生於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詩稱為古體詩。古體詩按照詩句的字數分為四言、五言、七言、雜言。古體詩語言接近口語,形式比較自由,不講求平仄、對仗,表現方法多樣,多有名篇傑作,是一份珍貴的詩歌遺產。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絕句,又稱"絕詩",每首四句,常見的有五言、七言兩種。律詩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每兩句組成一聯,每聯有專門名稱:一、二句稱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稱頸聯(一作腹聯);七、八句叫尾聯。每聯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律詩絕句有嚴格的平仄、押韻規定。但絕句對仗比律詩靈活自由,甚至可通篇不對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產生於盛唐,流行於中唐,發展於晚唐與五代,成就於宋代。詞又稱長短句詞分三類: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至90字,長調(91字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散曲)分為"小令、套數"。是宋金時期逐漸形成的一種新詩體。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數至少兩曲,但只有一個曲調。曲與詞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詞規定的字數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

4.熟練掌握各類詩歌常見思想情感:

1.山水田園詩 2.邊塞軍旅詩 3.詠物言志詩 4.詠史懷古詩

5.羈旅行役詩 6.贈友送別詩 7.借景抒情詩 8.閨情宮怨詩

9.閒適隱逸詩 10.民生疾苦詩 11.抑鬱失意詩 12.生活哲理詩

5.梳理並熟記各種手法術語:抒情、描寫、修辭、結構

①要抓得準:題目 作者 註釋 背景 關鍵詞 形象 語言 情感 手法

關鍵詞(題目 註釋 形象特點 抒情議論 動詞形容詞)

②要抓重點詩句:絕句重點看尾句,律詩一般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敘事抒情。

6、體會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弄清景和情的內在聯繫。 一般的形象(或者景物)可能有三種暗示:一是時令(春夏秋冬),二是色彩(或陰暗或明朗)三是氛圍(或寂靜悽清或清新自然)

7、答題要有針對性,要分點作答,先答要點再作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