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強勢教育”可能會引發“內窗效應”,家長要重視

每個孩子因為性格智力等方面的不同,所以總會綻放不一樣的光彩。一些負責任的好的父母,他們會根據孩子不同的特點,引導孩子做出不同的行為,但是目的都是為了能夠讓孩子的優點和特點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讓孩子取得某一個方面的成就。但是一些不負責任的父母,他們往往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優點和特點,總喜歡用框架將孩子們框起來,任何的方面都嚴格要求他們,但是這種看似是好的教育方式,導致的後果卻只能讓孩子一輩子都是平庸的,這是一種典型的侷限教育。

父母的“強勢教育”可能會引發“內窗效應”,家長要重視

博濤是一個非常乖巧內向的小孩子,在上學的時候一直非常喜歡中國的古典文學,博濤長大之後的夢想就是希望能夠成為一個大作家。但是博濤的父母卻看不到他的理想,或者是刻意把他的理想忽視掉,為了讓博濤未來能有優越的生活,父母總是逼迫博濤學習他非常不喜歡的數學,甚至還為他報了奧數班。

一個喜歡文科的人卻偏偏學了理科,結果顯而易見了,博濤的數學成績並不出色。他曾經也勸過父母放棄讓他學習數學,因為他自己根本就不喜歡,但是父母卻總覺得博濤是在為自己的不努力找藉口,所以就更加變本加厲的逼迫他。結果就導致柏濤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心理產生嚴重的問題,最終他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不管是在影視劇中,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能夠看到各種各樣類似博濤一樣的小孩子,他們明明非常的優秀卻因為家長教育方式的偏差而導致人生平庸甚至是痛苦的度過。

父母的“強勢教育”可能會引發“內窗效應”,家長要重視

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內窗效應,家長們習慣於把孩子放在自己的統治之下,他們願意看著孩子亦步亦趨地跟著自己,或者是朝著自己已經規劃好的路線前進,他們不願意讓孩子偏離自己已經制定好的軌道。因為他們總覺得如果孩子一旦偏離軌道,那麼他們就會墜入萬丈深淵。

什麼樣的情況是內窗效應呢?

一,希望孩子實現自己的理想

在中國有太多太多的家長,他們在年輕的時候留下了很多的遺憾,沒能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所以他們就會把這樣的希望寄託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他們希望孩子能夠按照他們的想象去努力,最終過上他們曾經想要的生活。簡單的講就是希望家長的夢想能夠通過孩子得以實現。那樣的想法和希望,就完全將孩子視作實現自己理想的工具,他們扼殺了孩子一切的自我意識,如果孩子想要反抗,那麼這些家長就會用更強烈的手段去壓迫孩子,讓孩子的人生沒有任何其他的選擇。

父母的“強勢教育”可能會引發“內窗效應”,家長要重視

二,用粗魯的方式對待孩子

怎樣才能讓孩子乖乖走自己安排好的路呢?這些家長所採用的方式就是嚴厲的批評,嚴厲的懲罰。在他們看來,犯了錯誤就必須要受到嚴厲的懲罰,懲罰越嚴厲他們才能記住錯誤的教訓,才能避免以後犯同樣的錯誤。這樣的家長把孩子完全當成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充當一個工具。在他們的眼中,孩子哪有人權,哪有情感,即便是孩子產生了情感,那也是因為家長的需要。

三,不尊重孩子的興趣

中國的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成績,成績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成績差的孩子,無論他們在其他的方面有多麼的優秀,那都是沒有用的。但是,第一名只有一個。並不是所有的孩子天生就適合學習,他們擁有其他的興趣,有其他的天賦,家長如果不尊重他們的個性發展,而只關注學習成績,就會導致孩子擺脫不了平庸。

父母的“強勢教育”可能會引發“內窗效應”,家長要重視

家長應當怎樣教育孩子才能避免內窗效應呢?

一,關注孩子的語言

一般來說在孩子的眼中,父母不是與他們平等的關係,所以他們很難以平等地與家長進行溝通。如果在這樣的前提下,家長的教育方式再讓孩子感覺到痛苦,那麼他們就會徹底關上心房,拒絕與家長溝通。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除了觀察孩子平時的講話之外,還應當在發現孩子情緒轉變的時候,主動地與孩子溝通,即便一開始的時候他們會產生排斥的心理,但是如果家長一直靠近溫柔的鼓勵孩子說出他們內心的想法,那麼孩子就會慢慢地打開已經關上的心房。

面對孩子提出的意見,家長要予以充分的尊重,即使不同意他們的做法,家長給予的理由也應當是充分而合理的,不能一味的進行反對。

二,關注孩子的朋友

很多人都曾經說過,一個人要不願意跟自己性格非常相似的人交朋友,要不就是自己的朋友全部是與自己性格完全相反的人。所以如果家長能夠耐心的觀察孩子的朋友,那麼也能夠發現孩子的性格特點。如果孩子實在是不願意與家長交流和溝通,家長也可以採用迂迴的戰術,先了解他的朋友,在與朋友的溝通過程中,找到孩子的興趣點,通過這個興趣點進行點點的擊破,讓孩子感覺到家長的誠意,那麼他們也能夠逐漸的為家長敞開心扉。

父母的“強勢教育”可能會引發“內窗效應”,家長要重視

三,關注孩子的行為

一個人的行為特點是最能體現這個人特徵的。家長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性格已經不健康了也可以通過與孩子一起活動的方式,讓他們逐漸改善心理狀態。

所以不管怎麼樣,家長不能用強勢的教育去壓迫孩子,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方式永遠都是引導,而不是強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