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4年前,許巍發佈了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高曉松憑藉該曲的作詞獲第24屆東方風雲榜最佳作詞獎。時間過得很快,不變的是人們對於“詩和遠方田野”的憧憬。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春節前夕許多人預定了去往遠方的機票與火車票,暢想著工作之外的放鬆:溫暖的陽光、愜意的沙灘、浪花朵朵的海洋,抑或是悠久文明的古城、寧靜的鄉村,也或者是對故鄉久違的牽掛,對家深情的眷戀……

曾幾何時,每一年的春節,人們也總在感嘆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呆在家裡了。老人們好不容易盼來春節的短暫相聚,但年輕人卻選擇了到遙遠的地方旅遊。《常回家看看》這首老歌發行於1999年,21年過去了,許多人長大,許多人老去,不變的是“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所以,走過的這段日子,倘若與父母相聚在家,也許是這一輩子再也難以獲得的陪伴。

曾幾何時,人們也常常感嘆,因為工作太忙,遺憾沒有能好好陪伴孩子。許多人在孩子沒睡醒的時候已經起床離去,開始一天的忙碌,月夜下回到家裡孩子已經睡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 自己卻難以與孩子說聲“早安”或者“晚安”……所以,走過的這段日子,倘若是與孩子的陪伴,也許是這一輩子再也難以獲得的相守。

曾幾何時,你工作996,九點上班九點下班,即便週日的休息時間也電話鈴聲不斷。你多想有一個長長假期好好睡上一覺,你多想讓疲憊的身體好好休息,你多想未來的日子裡沒有應酬,沒有客戶的催促,沒有領導的訓斥,沒有工作任務……走過的這段日子,倘若是休息與放鬆,也許是在退休前再也難以獲得的寧靜與安逸。

有時候,幸福來得太快,你都沒有意識到曾經希望的這一切都已夢想成真,並遠遠超出當初的預期。

上帝關上一扇門,往往會打開一扇窗。

1665年英國爆發了大瘟疫,在隨後兩年的大學停課期間,牛頓回到了鄉下伍爾索普的母親家中。這段時間被牛頓稱為是其創造力的鼎盛時期,在數學方面他開創了微積分;在力學方面的研究為“動量守衡”與“萬有引力”奠定了基礎;光學方面發現了“牛頓環”,證明了光是由粒子組成的。牛頓的這些研究成果最終於1687年出版在《自然科學的數學原理》,該書意味著經典力學的成熟,其中所建立的經典力學的理論體系成為近代科學的標準尺度。

雖然不是每一個人都叫牛頓,但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或許我們應該看看“遠方的詩和田野”,至少你應該想想自己想要到達的地方,併為此做好準備工作。

我常常說,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對國家最好的貢獻,因為個人好了,家庭好了,社會好了,國家也就好了。身體健康是一切的前提,所以“呆在家裡不給國家添麻煩就是為國做貢獻”。

當然,你也可以更積極一點,畢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總有一天你會到達“遠方的詩和田野”。那麼,從現在起,學會做一個實幹家,趁早做好計劃,做好準備。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