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綜合體驗報告 「Soomal」

2019年的16英寸Macbook Pro被認為是蘋果公司近年來乃至歷史上極少有的向用戶聲音妥協而修改產品設計的產品之一,所以除了之前兩篇屏幕測試和音頻測試之外,我們還打算聊聊產品全方位的表現如何。包括CPU、GPU性能、散熱、功耗、充電器等等。當然,首先我們還是來看看蘋果在Macbook Pro 16上作出的妥協。 [Doc]ID=00008926[/Doc] [Doc]ID=00008931[/Doc]

鍵盤與鍵位

如果沒有記錯,蘋果從2016年款的Macbook Pro開始使用“蝶式”鍵盤,當時主打的口號是更安靜更穩定。具體來說,相對傳統“剪刀”腳式的結構來說,整個按鍵下按的過程不會有邊沿受力不集中的晃動,聲音也會相對更小。但自從發佈以來,蘋果“蝶式”鍵盤就惡評不斷。2018年,蘋果更新了所謂第二代“蝶式”鍵盤,但主要解決的問題是鍵盤縫隙容易掉入髒東西導致鍵盤工作失靈的問題,2019款第三代“蝶式”進一步修正這個問題[2019款13寸和15寸版,以及Macbook Air等]。

苹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综合体验报告  「Soomal」

蘋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獨立ESC鍵

苹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综合体验报告  「Soomal」

蘋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獨立開關鍵[包括TouchID]

從2018款開始,“蝶式”鍵盤主觀感覺鍵程更短,聲音更脆,確實越來越像在敲紙板,雖然解決了耐用性質量問題,但卻沒有解決主要矛盾——手感差。終於,在2019款16英寸Macbook Pro上,蘋果改回“Macgic Keyboard”的剪刀腳式設計。基本也就是蘋果一直在外置鍵盤上還在用的最常見設計。與此同時,蘋果還將左上角的ESC鍵從Touchbar上獨立。據說這兩點都是蘋果用戶吐槽最多的地方。沒想到,蘋果真的改了,而且據說接下來的Macbook 都會改回剪刀腳和獨立ESC鍵設計。

此次修正對於我個人來說,感覺意義不算太大,個人對蘋果蝶式鍵盤設計並不反感,穩定和安靜的特性蘋果並沒有說謊,重回剪刀腳設計,在這兩方面確實是開倒車。但是,過短的鍵程和第二版第三版蝶式鍵盤修改後,piapiapia的敲紙聲確實顯的廉價,審美也有點越走越偏。

此次修改之後,一方面可能導致了蘋果重新設計了整個機身的尺寸,雖然變化很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二代和第三代蝶式鍵盤的Macbook Pro上,使用超薄的鍵盤膜,合蓋幾乎不會蹭到屏幕[如果鍵盤膜很新,鋪平的話不會碰屏幕,在第一代蝶式鍵盤上不行]。但回到“魔術鍵盤”,鍵盤膜會在合蓋時,大面積的碰到屏幕,所以千萬不要這樣用,會導致屏幕鍍膜脫膜。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年大面積脫膜似乎不太發生,但特別小面積的脫膜似乎更容易發生了。

CPU性能如何?

此次Macbook Pro 16英寸可以選的CPU有三款,官網低配版第九代酷睿i7 6核/12線程 2.6Ghz睿頻4.5GHz,以及高配標配第九代酷睿i9 8核/16線程 2.3GHz睿頻4.8GHz以及高配選配的酷睿 i9 8核/16線程2.4GHz 睿頻5GHz。目前我們購買的是高配Core i9 2.3GHz版本。從型號來看,這款CPU就是Intel的Core i9 9880H,而高配選配版為Core i9 9980H。

苹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综合体验报告  「Soomal」

蘋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CPU信息

Core i9 9880H採用14nm工藝,核心代號Coffe Lake-H,目前有非常多的高性能筆記本使用這款處理器,當然估計過不了多久第十代酷睿的10880H等處理器就要在筆記本上出現了。我們知道,從第八代酷睿開始,Intel牙膏擠的速度稍微放快了一些,核心數量相比以往產品定位跨了一大步。所以,我們可以在比較入門型號中看到從雙核變成四核,而高端型號則是六核起,可以選擇8核心。Macbook Pro從2018款開始已經有了對應配置。

苹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综合体验报告  「Soomal」

蘋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性能測試-Blackmagic RAW Test

我們來看幾組測試成績,包括GeekBench5、BlackMagicRawTest、CinebenchR20。以Geekbench5為參考,Macbook Pro16的表現與i9 9900 CPU的測試相比,多核心成績落後大概30%,單核心成績落後8%。推測,i9 9880H在的4.8GHz睿頻是單核睿頻最高頻率,而多核全部滿載睿頻頻率應該要偏低一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CinebenchR20多核應用中,平臺功耗已經最高達到105W[功耗部分看下文],平均功耗也在90W以上,而此時GPU並沒有負載。

苹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综合体验报告  「Soomal」

蘋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性能測試-Geekbench 5 CPU對比

關於CPU的散熱、功耗,我們下面還會單獨談到。這裡先告一個段落。

GPU性能如何?

Macbook Pro 16在獨立GPU方面,也是提供了三種可選方案。低配標配Radeon Pro 5300M 4GB GDDR6顯存,高配標配Radeon Pro 5500M 4GB GDD6顯存,可升級到8GB顯存。我們購買的是4GB顯存的5500M的配置版本。

苹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综合体验报告  「Soomal」

蘋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GPU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蘋果筆記本使用的是Radeon Pro 5300M/5500M顯卡,而AMD為筆記本設計的GPU是Radeon RX 5300/5500/5700M系列,具體規格有所差別。我們只以Radeon Pro 5500M為例說明。

苹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综合体验报告  「Soomal」

蘋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10bit輸出信息[Win10]

Macbook Pro 16使用的Radeon Pro 5500M具有32個ROPs,1536個流處理器,RX5500M的配置為22個ROPs,1408個流處理器。顯存帶寬均為4GB 128bit。不知道,增加到8GB後是否會達到256bit。Pro 5500M規格基本介於RX5500M和RX5600M之間。另外,蘋果明確外接顯示器時支持10bit色深輸出,似乎也只屬於Pro系列的顯卡[不確定,不是指4:2:2下的10bit]。另外,AMD官方給出5500M的TDP功耗時50瓦。

苹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综合体验报告  「Soomal」

蘋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性能測試-3DMark TimeSpy場景

苹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综合体验报告  「Soomal」

蘋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性能測試-3DMark SkyDiver場景

雖然,Radeon Pro 5500M的性能要比前一代加錢配置的Vega20和Vega16更好一點,似乎看起來性價比比上一代Macbook Pro15更好。但Pro 5500M的3D性能和運算性能還是相當弱。實際測試3DMark的Sky Dive和Timespy場景,Pro 5500M大概只有NVIDIA GTX1050Ti移動版的水平。而在Geekbench5的OPENCL、Metal的計算能力測試中,大概也只有NVIDIA GTX1050Ti移動版的水平,是RX580桌面版成績的50%多一點,與RX560桌面版接近。

如果你打算用它玩遊戲,它在3D畫面要求比較高的遊戲中不但只適合1080p的分辨率,而且還不能開太高的效果。在2k分辨率下,幀數估計很難突破30fps,看起來還是相當的可憐。不過玩玩足球經理FM2020是夠了。在3k分辨率下玩文明,那風扇也是呼呼的轉啊。

SSD性能如何?

此次我們購買的這臺Macbook Pro 16是1TB版本,具體原因,在最後選購部分談到。性能如何?不是太好測試。因為大家常用測試工具是Windows下的AS SSD Benchmark和Crystal DiskMark。不過我們只給Windwos10分了一個100GB的區,而已經用掉了55%,所以測試成績不會太好,大家參考時要注意。在macOS下,可以直接在app Store下載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做測試。

苹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综合体验报告  「Soomal」

蘋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性能測試-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

苹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综合体验报告  「Soomal」

蘋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性能測試-AS SSD Benchmark[Win10]

苹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综合体验报告  「Soomal」

蘋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性能測試-Crystal Diskmark[Win10]

注意:55% 磁盤佔用率

實際測試來看,基本符合目前此頂級SSD的水準,不過由於Windows下只有45%的剩餘空間以及運行速度只有DDR4 2666的內存,所以這樣成績基本符合預期。下面我們來看看重點,功耗與散熱表現。

功耗與散熱

雖然從2018年開始,Intel的牙膏擠的快了那麼一點,但對於筆記本散熱來說問題就更多了一點。無論是輕薄機型用上了四核還是性能機型用上了六核、八核,與桌面系統不同,這裡要考驗到整體功耗、整體散熱以及整個電源管理策略問題。Macbook Pro 16是在2018、2019版Macbook之後,首次重新設計散熱,官方稱新的散熱系統和渦輪風扇可以提供比前一代高出28%的氣流量,散熱器整套面積增加了35%。也讓Macbook Pro的最大持續功率可提升12瓦。那麼之前有談到的過熱降速問題是否有解決。

苹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综合体验报告  「Soomal」

蘋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對比Macbook Pro[13英寸-2019]-進風口

苹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综合体验报告  「Soomal」

蘋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對比Macbook Pro[13英寸-2019]

我們使用AIDA64的壓力測試,以及實際遊戲、Cinebench R20的壓力測試等進行觀察。在Cinebench OpenCL或Metal計算中,GPU壓力不算最大,實際觀測最大功率會到50瓦以上,TDP肯定是不夠用的。而在3D遊戲中,可以輕易的達到58瓦左右很穩定的功率消耗,最高可以到60瓦出頭。不過這個功率其實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這套散熱系統的風道設計如圖所示,從左右兩側下面進風,左右兩側風口處就是SSD的閃存芯片,這樣的設計在15英寸Macbook Pro上也是如此,但在13英寸的Macbook Pro上沒有。我們之前一直使用的13英寸版本,會看到SSD的溫度會很高。而在16英寸Macbook Pro上,SSD的溫度估計是內部各個傳感器上溫度最低的,這也許對閃存芯片來說是好事。全新設計的渦輪風扇把熱氣從筆記本後側出風口吹出,當然整個機身的底部也會有一些被動散熱的作用。

苹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综合体验报告  「Soomal」

蘋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散熱風道示意圖-官方圖

實際觀測來看,即便在我們正在寫文章這種低負荷應用下,Macbook Pro 16的兩個風扇大概也有1400-1800rpm的轉速,這個轉速相比13寸Macbook Pro大概高出了50%以上,論絕對安靜,肯定還是在800-1000rpm下幾乎不可聞,安靜程度如果在極為安靜的室內,這個差別可以察覺。但對於大多數辦公情況,Macbook Pro 16的1800轉左右轉速,也算非常安靜。

苹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综合体验报告  「Soomal」

蘋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性能測試-CinebenchR20-測試得分與功耗統計

苹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综合体验报告  「Soomal」

蘋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性能測試-AIDA64壓力測試-CPU溫度/SSD溫度等

在macOS下,風扇電源管理相當保守,初次CPU全核達到90度左右,風扇可能都不會進入到2500轉以上轉速,需要積累一定時間才開始工作。在CinebenchR20一次測試中,風扇只會介入到3500rpm左右轉速,可以將全核溫度控制在90度以內,多次測試後,全核溫度大概在90度左右,風扇轉速可以達到4000-5000rpm。多次測試性能沒有變化,過熱降頻的問題可能不太會發生。但需要注意的是,8核16線程全負荷工作時,CPU的功耗可以達到140瓦,所以這檯筆記本插著電用,也會慢慢增加電池循環次數哦。

順便提一下,在Macbook Pro 13下,尤其是升級到2018款之後四核CPU版本之後,會遇到很多應用下的高負荷降速問題。配合傳感器就可以知道,這個降速並不來自於CPU部分,而是來自於CPU的“核顯”,這個核顯的溫度負荷敏感度太高了,幾乎負載100%不出半分鐘,就會降到極低的速度運行。這是我們在使用Macbook Pro13 2019版時候觀察發現的問題。

而在Macbook Pro16 GPU負荷問題方面,通過在Windows10下的3DMark測試可以看到,同樣沒有發現高負荷因為過熱而性能下降的問題。需要提到的是,在macOS下,系統工作在CPU核顯核AMD Radeon顯卡自動切換狀態,Windows10下只使用Radeon獨顯。另外,在Windows10下,電源管理和風扇的方案都更為激進一些,例如在Windows下更容易睿頻,很容易讓風扇達到4000rpm以上轉速,所以同樣做大負荷壓力測試,Windows下CPU感應器溫度會在79度左右,而且很穩定。[注:所以測試室溫為22度]

充電器和外設等

充電器和線:此次蘋果為Macbook Pro16配置了96瓦的充電器,而之前15寸配置的是85瓦充電器,相比之前充電器體積又有所增大,尺寸為80x80x30mm,重量300克。最大輸出功率來自20.5V/4.7A的組合。正如我們上文所說,當CPU滿負荷、高負荷工作時,超過100瓦功率是比較容易出現的,再考慮到平時使用可能還會加入GPU功耗[GPU最高輸出60瓦左右,常規高負荷50瓦左右],所以整體功耗超100瓦很常見。我們插著電源用,不知不覺竟然電池循環已經6次[可能是FM2020玩多了,還有一段時間只用了65瓦充電器]。

對於65瓦以上PD充電還要注意,充電線是必須帶芯片的,否則60瓦功率就鎖死了。當然,好在一根帶EMark芯片的PD充電線現在也並不貴。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現在非常流行氮化鎵GaN的小體積充電器,但目前100瓦的幾款似乎比較貴。而65瓦的GaN充電器,我們使用倍思的這款,由於比較容易處於高負荷狀態,用它搭配Macbook Pro16那發熱量可是相當驚人的。反而是蘋果原配充電器發熱量非常的低。

鼠標:好久沒有使用15英寸筆記本,這次使用16英寸Macbook Pro,竟然覺得鼠標的速度有點跟不上了,無論是外置觸摸板還是本身觸摸板,都需要調快移動速度才感覺夠用。如果使用過至少6400dpi的外置普通鼠標的話,會覺得在這麼大屏幕上觸摸板似乎真的有點不夠用?當然,大部分時候還是很好。

鍵盤膜:目前超薄鍵盤膜在Macbook 13 2019款上表現是極好的,只有很少幾率碰到屏幕,但在Macbook Pro 16下鍵盤膜千萬要小心,會蹭到屏幕,有導致屏幕鍍膜脫膜的風險。

選購心得:蘋果官網標配兩款16英寸Macbook Pro,所謂低配即i7六核CPU+512G SSD+5300M顯卡,價格是18999元。而所謂高配標配是i9八核CPU+1TB SSD+5500M顯卡,官方價格是22199元。如果你願意,可以在淘寶找到比較便宜的店鋪,低配售價目前是17450元,高配價格是19400元。而我們在過年前購買,高配銀色版價格是17900元,灰色版價格是18400元。所以,我們當然買最高性價比的銀色版高配了。

17900元可以買到比低配更好的CPU,1TB的SSD,5500M顯卡,而價格只多出10%左右,顯然是最超值的高配了。不過,由於目前疫情特殊情況,價格還是漲了不少。但是還是推薦高配款。

總結

總體來看,Macbook Pro 16相比13寸,定位差別比較清晰,16英寸 2kg的體重讓它少了很多單手拿著跑來跑去的機會,當然也帶來了更大的屏幕和更強的性能。我們也許在大多數應用中都無法讓CPU和GPU處於80%甚至60%以上的高負荷,但性能的冗餘還是可以帶來更從容的應用和明顯更高效的重負荷應用。

苹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综合体验报告  「Soomal」

蘋果 Apple Macbook Pro[16英寸-2019]-對比Macbook Pro[13英寸-2019]

不過,對於下一代的Macbook我們似乎更應該期待,甚至值得等一等。根據供應鏈消息,蘋果應該會在今年推出的Macbook Pro上開始使用MiniLed背光,這將可能比較大幅度的提升顯示效果,如對比度、均勻度、亮度等,還是非常值得期待。同時,第十代酷睿相比之前的擠牙膏,在核顯方面提升也是自第六代酷睿來幅度最大[Iris Plus],同時還加入了AI內核[IceLake]。同時芯片組也開始支持WiFi6的無線標準。這麼算來,2020年的Macbook Pro其實要比2019款的更值得購買…

  • [Doc]key=macbook[/Do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