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孫權勸學》拓展閱讀《師曠論學》等來學習文言文閱讀策略

文言文閱讀始終是一個難點,不管是對初中生還是高中生來說,都是一個難點,但是如果你感興趣,肯鑽研,善積累,“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堅持下去。漢語言文化修養得到提高,做語文題就會非常簡單容易。相反的你初中不用心,一知半解,這些文言言文素材文章,包括歷史節選《史記》,《後漢書》等等文言文材料分析,政治文言文材料你都是沒辦法讀懂並理解透徹,更不可能答對題目,如果一知半解的話就沒有辦法做到精緻,高分怕是與你無緣。所以一定要重視文言文閱讀,咱們經常說的開卷有益,就是說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這個卷多指文言文閱讀,現在大語文時代的到來,我們每個人對我們的漢語言發展都應該有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加深自己的文學修養和文化修養,博覽群書是可少的,初中語文功底好的孩子,當然經過拓展積累升入高中各科都會受影響非常優秀。下面是閱讀兩篇小短文:

七下《孫權勸學》拓展閱讀《師曠論學》等來學習文言文閱讀策略

師曠①論學

晉平公②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

幕矣。”師曠曰:“幕何不炳燭)乎?”平公日:“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④昧⑤行乎?'”平公曰:“善哉!”

(選自劉向《說苑》)

【注J①師曠:晉國樂師,目盲。②晉平公:春秋時期晉國國君。③炳(bing)燭:點燭。④孰與:與相比怎麼樣,表示比較。⑤昧:昏暗。

1參考下面的提示,把課文翻譯為現代漢語。翻譯提示

一一國號、年號、地名、書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一一用現代漢語雙音詞替換古代漢語單音詞;

調一一調整語序,使其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

一一補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一一刪去無實意義的詞,不譯。

參考譯文

晉平公問師曠:“我已經七十歲了,想要學習

但是擔心已經晚了。”師曠(回答)說:“晚了為什麼懷點燃蠟燭呢?”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來戲弄君主的呢?”師曠說:“我怎敢戲弄君主呢?我聽說,少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初升的太陽的光芒一樣中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正午的太陽的光芒一樣;晚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點燃蠟燭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在黑暗中走路哪個好呢?”平公說:“(講得)好啊!”

【思考】同是“勸學”,比較一下孫權和師曠的且思勸說方式有何異同。

【答案】相同點:都根據勸說的對象而採取適合的勸說方法,並且收到好的效果。

不同點:孫權現身說法,用自己讀書的切身體 惠來勸呂蒙學習師曠用形象的比喻,讓晉文公明白好學並不會晚。

二、文言文中的稱謂語非常豐富,有自稱,有對人的愛稱、敬稱等。說說下列句中加點的稱謂語分別屬於哪種情況。課外再蒐集一些。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2.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1.“卿”是舌代君對臣的愛稱。

2.“孤”是古時王侯的自稱。

3.“大凡”是對朋友輩的敬稱。

其他如令尊(對對方父親的尊稱)募人(君王的

自稱)、汝(稱對方,你)等。


七下《孫權勸學》拓展閱讀《師曠論學》等來學習文言文閱讀策略

三、中考鏈接

(2019州中考)文言文比較閱讀(12分)

【甲)《孫權勸學》全文

(乙)評學謳於秦青,表窮青之技,自謂盡文

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行雲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選自《列子·湯問》,有刪節)

1.解釋文中加點的字。(2分)

(1)及魯肅過尋陽( )

(2)未窮青之技( )

2.文中畫波浪線處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2分)

B.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C.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D.撫節悲歌/聲振林本/響遏行雲

3.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1)但當涉獵,見往事耳。(2分)

(2)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2分)

★4.讀了(甲】「乙」兩文,你認為孫權和秦青在勸說藝術上有哪些高妙之處?呂蒙和薛譚的變化對你有什麼啟示?(4分

答案與解析

1.(1)等到(2)窮盡,指學完

2.D“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的意思是:(秦1青)打著節拍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響聲止住了流動的雲。根據意思,正確的斷句劃分應為D項。

3.(1)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瞭解歷史罷了。

(2)降譚於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生再也不敢說要回去。

4.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達到勸人的目的的。孫權是現身說法,直言勸說,提出要求,易為人所接受;秦青則不說話,以自身的行動,即用高超的演奏技巧讓秦青折服,從而達到勸人的目的。

啟示:我們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不要滿足於眼前所學,只有不斷努力學習,才能達到更高的目標。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能カ,考查談讀啟示。從兩文內容來看,孫權和秦青兩個人都是用自已的實際行動來規勸別人的。但又有所不同,一個是以理服人,一個是以事實說服人。據此理解分析作答即可

參考譯文】

乙】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初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藝,就自以為學完了,於是就告辭回去。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設宴給他送行,秦青打著節拍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響聲止住了流動的雲。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生再也不敢說要回去。

七下《孫權勸學》拓展閱讀《師曠論學》等來學習文言文閱讀策略


閱讀技法攻略

通過和之前的學習內容比較,這個小短文雖小,內容涵蓋的信息非常有啟發性。

解答文言文閱讀中闡述啟示類題目有以下幾種方法,總結如下:

1.看題目,定方向通過閱讀題目,明確“啟示”的方向範圍。

2.從結果,找原因,從事情的結果分析產生

這一結果的原因,從而確定“啟示”的內容。

3.析形象,知品行,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

人物的思想品德,從而引出“啟示”。如《陳太丘與友期行》中,分析陳太丘、元方、友人的形象,我們可以得出“做人要守信”“做人要有禮”等啟示。

4.抓議論,明主旨,抓住文中的議論句,把握文章的主旨或中心論點,從而引出“啟示”。如《狼》一文的最後一段,作者發表議論,點明瞭文章的主旨。我們從議論中可以得出“狼無論多狡詐都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被勇敢智慧的人戰勝”的啟示。


本文作者秦老師歡迎大家討論交流。

七下《孫權勸學》拓展閱讀《師曠論學》等來學習文言文閱讀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