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轉直下!全球所擔心的金融危機,真的要來了嗎?

01


最近迷戀於釣魚,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為了逃避,逃避對於人性的考量。


本人曾經是一個金融從業者。本想著憑藉自己一身的武藝,在金融市場淘一桶金,使家庭過上體面的日子。


後來,我發現這很難。不是難在自己學藝不精,不謙虛地說,本人的專業水準超越金融市場90%以上的從業者,難在無法窺探人性罪惡的底限。


在從業過程中,本人一直恪守做人的本份,做到愛崗敬業、遵紀守法、言出必行,但是這卻成為交易過程中的巨大缺陷。


老老實實做人,使得我在與各類“金融垃圾”對壘的過程中,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眼見身邊許多金融垃圾住著億元豪宅,本人決定永遠離開這個名利場。


在這個市場呆了10年,錢沒有掙到多少,卻收穫了許多教訓,我的最大收穫是:


把別人設想為壞人,再去尋找他“無罪”的證據,這是“智者”的思考方式;直接把別人設定為好人,然後用各種“證據”來說服自己,這是“韭菜”的思考方式。


你可以把別人假想為壞人,如果最終證明他是好人,你為此向他道歉。也不能把別人假想為好人,最後被坑得體無完膚,對方還不忘意味深長地對你說:“你是一個好人”。


可能有的朋友說,你跑題了吧?這篇文章是聊全球經濟危機,不是聊家常。


沒有跑題!


金融圈是一個小社會,國際社會是一個大社會,其中許多道理是相通的。


可以說,你只有理解這個道理,才能延伸出的更深層道理,進而看透事情本質,做出正確決策。


否則的話,你只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迷惑於各種信息。這些信息大部分還是別人想讓你看到,故意讓你看到的。


如何做到不惑於海量信息,並做出正確決策?


我奉勸你記住14個字:心胸開闊、注重實際、樂於面對事實。


“14字秘訣”怎麼用?


我們先談全球經濟,談完你自然就清楚了。


02


關於全球是否已經陷入經濟危機這個問題,眾說紛紜。


憑心而論,如果單看全球經濟的基本面,即使到現在,無法做出經濟危機的結論。


雖然全球經濟衰退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這只是經濟範疇中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出現連鎖性反應,總能通過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來逐步解決的。


全球經濟衰退,是由於新的科技革命遲遲未出現,無法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沒有了經濟增量,大家只能在存量空間中博弈。


當前,各國實施“負利率”政策,大筆購買長期國債,全面發動毛衣戰、科技戰、金融戰,歸根結底是由於資本的邊際收益率逐步趨於0,人們只能在存量空間中搶飯吃引起的。


這就相當於一個村子。離秋收還有3個月,村子中的存糧只能夠保證每個人不會餓死,但不能保證每個人都吃飽。在秋收之前,糧食吃一粒就少一粒。


未來,只有科技實現劃時代的創新,才能解決問題。


科技創新,才會誕生一批新興產業,資本為了追求高額回報,自然會投入資金,有了資金支持,新興產業才能快速發展,併為市場相關人才提供高薪崗位,高端人才收入才會提高,帶動消費,社會才會進入良性循環。


當然,雖然全球新技術沒有廣泛運用,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會大範圍出現,但是也充滿希望。


在5G、量子計算、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方面,中美已經取得很大突破,科技成果最終實現商用,這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在上一篇文章中,在不考慮“外部性因素”的條件下,我對全球經濟現狀給出“極度溫和復甦”的判斷。由於上一篇文章重點在談論沙特與俄羅斯石油價格戰,也沒有做延伸解讀。


目前全球各個經濟體,雖然日子都不好過,如果沒有一個外部性因素誘發系統性危機,就不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我們來看2008年經濟危機是如何發生的:


急轉直下!全球所擔心的金融危機,真的要來了嗎?


2008年以前,普通美國人看到房價蹭蹭往上漲,就抵押自己的房子,貸款買投資房。由於這種貸款利息很高(9%左右),他們就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還利息,這筆貸款叫做“次級貸款”。


居民的“次級貸款”來自銀行或次級貸款專門機構(房利美、房地美)。銀行為了把更多的錢借給“次級貸款者”,就加槓桿借錢。比方說,若某銀行只有100億資金,它加30倍槓桿,就可以擁有3000億資金放貸。


由於槓桿操作有風險,銀行就拿這筆投資去做保險(CDS—信用違約互換)


銀行會對保險機構說,我手中的次級貸款若不違約,我每年給你一定的保費,一共給你10年;如果中間出現違約,你得替我賠償。保險機構經過計算,發現當前的次級貸款違約率不到1%,心想,我承接100單此類保險,即使有1家違約也無所謂,於是答應下來。


保險機構A做了這筆生意之後,就會有金融機構B找過來,要求分享這筆保險的收益。方法是,B從A手中打折買走這筆保險,若十年後A的收益是400億,B就會立馬給A兌現200億現金。但是,B得到A的CDS之後,不會等到10年之後再兌現收益,他會再次打折出售該保險給C,於是就有了D、E……


以上操作,是建立在房價一直上漲,大家全部有得賺的情況下進行的。一旦房價無法上漲,房產投資人違約,把房子甩給銀行,馬上產生連鎖反應,只能由政府買單,由於美國金融機構業務遍及全球,次貸危機波及到全球,引發全球經濟危機。


分析過2008年經濟危機起因,我們來看,2020年有沒有一件事情會使全球經濟產生連鎖性反應。


我們還拿上面的例子作比喻:


在這個村子等待秋收的村子裡,雖然糧食不富裕,但是總不至於餓死人。按說,鄉里鄉親的,大家相互幫襯著點,你家存糧多,就先借給缺糧的家庭一些,等到秋收了,對方再還給你,到時候危機自然過去了。


但是,現實世界不是這樣的!這是一個殘酷的世界,充滿著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假如這個村子裡有100個人,1萬斤糧食,不可能出現每個人擁有100斤糧食的情況。


因為,在自然競爭狀態下,資源永遠只會往小部分人手中集中,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在這個村子裡,可能會出現10個人擁有5000斤糧食,而另外90個人擁有5000斤糧食的情況。


這就會造成有的家庭雖然不至於捱餓,但是日子沒有以前過得好了,他就想著去搶別人家的糧食。


比自己糧食多的家庭,雖然人少,但是手中有槍,他不敢搶,只好去搶糧食少,家裡又沒有槍的家庭。


現在的土耳其就是這個樣子,“狗中哈士奇,國中土耳其”,這話可不是白說的。


土耳其最近不是公開增兵利比亞,就是力保敘利亞伊德利卜,得罪俄羅斯、美國與歐盟。還不是因為土耳其日子過得不如以前了,只好鋌而走險。


土耳其就有這麼大點能耐,比他能耐大得多的國家會幹什麼事情呢?想到這裡,我不禁後背一涼。


我開始強迫自己繼續往“歪”裡想。我寧可讓別人說我“心理陰暗”,整天玩什麼“陰謀論”,也得防著這個世界上的壞人,不然的話,自己早晚成為“韭菜”。


土耳其這樣的村民,在村子裡充其量是小混混,只會欺負一些老實人。而美國這樣的國家就不一樣了,他雖然擁有吃不完的糧食,但是日子過得不如從前了,心理本來就不平衡,現在又多了一箇中國跟他搶飯吃,怎能不心焦?


說到這裡,可能有心急的朋友會說:“小子,別囉嗦個沒完,你不就是想說這次疫情是美國策劃的嗎”?


我可沒有這麼說!


不過,我在釣魚的過程中,關於疫情是否由美國策劃,無數次建立思維線條,然後無數次推翻這條思維鏈條,然後建立新的思維鏈條。


我知道,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市面上許多信息是別人故意讓我看到的,而許多信息是我看不到的,只好依靠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來彌補信息缺失。


為此,我只能強迫自己心中默唸14字真經:心胸開闊、注重實際、樂於面對事實。


關於COVID-19的來源,市面上廣為流傳的版本包括三種:


美國陰謀論。


急轉直下!全球所擔心的金融危機,真的要來了嗎?


這個版本相當流行,可以佐證的東西也很多,耗費我的心力也最大,其大致思維邏輯為:


相關事件包括:美國在去年8月份關閉病毒研究中心並刪除相關信息;美國進行流行病演習;美國CDC負責人承認,早期流感患者中有一部分其實是COVID-19患者;美聯儲去年放水1萬億美元,是為了解放華爾街資金;對沖基金在疫情之前購買3個月之後的看跌期權,等等。


最終結果是:疫情在中華爆發——中國政府利用強悍的組織與動員能力迅速控制住疫情——美國一計不成再生一計,在伊朗與意大利投毒,栽贓中華——沒想到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疫情回傳至美國。


網上流傳的版本,與上述邏輯大同小異。


但是,該思維邏輯似乎經不起推敲。


我先告訴大家思考問題的方法:大家去推敲一些思維鏈條的真實性,最好把自己置身於該場景中,這樣的話,你才能判斷其中是否有不符合邏輯之處。


如果你是美國話事人的話,你會選擇在武漢這樣的二線城市下手,還是選擇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同時下手,哪個效果更好?


還有,如果病毒是由美國傳入的話,為何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國家沒有發現COVID-19?


還有,國際地緣政治之爭,往往是見招拆招,不可能一下子做出長遠的規劃,畢竟計劃趕不上變化,現實的不確定因素實在太多了。


第2個版本我就不方便說了。我只能說版本2邏輯更是“顧頭不顧腚”,充分暴露公知、帶路黨們的智商與狼子野心。


第三個版本是疫情的“自然發生說”,即新冠病毒起源於武漢華南海鮮市場。


在這裡,我並沒有強迫你接受哪個版本的意思。


事實上,儘管我傾向於第三個版本,但是並不代表我否認第1個版本出現的可能性。原因在於,我要把對方假想為壞人,然後再去尋找他確實無罪的證據。


兩個版本都有可能性,那麼怎麼辦呢?


把問題“懸置”起來。


不管疫情出現的發源地到底是在哪裡?目前已經在全球蔓延開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沿著既有事實往下分析。


03


現在,疫情已經在全球蔓延開來。許多名人都感染病毒。如伊朗副總統賈漢吉里,巴西總統博索納羅,美國影星湯姆·漢克斯。


疫情首先在中國武漢爆發,迅速蔓延至全國,然後在全球蔓延開來。


目前,意大利已經成為全球疫情的新中心,現存確診病例14955人。其他國家,比較嚴重的如韓國7504人,伊朗7321人。當然,德國(3096)、西班牙(4025)、法國(3570)、美國(2033)的確診病例也在不斷增加,甚至有爆發的勢頭。


當前中國主要確診病例集中在湖北(11755),其它地方現存確診病例已經降為十位數甚至個位數,防疫重點已經轉向境外輸入性病例了。


我們再來看美國。


美國剛開始只是把疫情作為大號的“流感”來對待,採取“不檢查、不確診”的消極方式對待疫情。


這不禁讓人腦洞大開。到底是不是陰謀論呢?是不是一小撮人(如藥企)刻意策劃的呢?我不知道,我會選擇把問題先“懸置”起來,繼續深入思考。


不管是不是陰謀,有一點非常確定:這個世界的爭鬥核心在於對資源與利益的爭奪,爭鬥的最終的結果,也一定是資源與利益集中在一小撮人手中。


當然,如果站在美國人的角色去思考問題,也許在“陰謀論”之外,你會產生新的思路。


這個新思路是,也許美國人真的不在乎COVID-19。


其它的不說,就拿“戴口罩”這件事情來說,中美的認知差距就非常大。


美國人認為,只有病人才會佩戴口罩,正常人根本不需要,所以中國人在美國戴口罩才會被歧視。


為什麼呢?


因為,Mask在英文中的不僅有“口罩”的意思,還有“頭套、面具”的意思,而頭套、面具只有在“惡搞”或“打劫”的時候才使用。


在美國,分為聯邦、州、地方三級政府,各個層級的官員管一攤子事情,三者並沒有嚴格的上下級關係,美國總統去各個州視察,州長可以不搭理他。


事實上,就連聯邦層面也是三權分立。就是總統特朗普,他也只能行使自己權力範圍之內的職權,有些事情如果在他的職權範圍之外的話,他蠻可以說:“這個事情不歸我管”。


這種政治體制,中國人肯定難以理解。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美國國民也不會把政府沒有處理好疫情太放在心上,即使某一級政府做得不好,他們只會把責任歸結為聯邦、州、地方的負責官員身上,而不會一股腦歸結到政治體制上。


從一定意義來說,美國政府就相當於一個有限責任公司,他只承擔有限的責任,他承擔責任的多少取決於人民願意讓渡的權力有多少。


在中國,則完全不同。中國政府就相當於一個無限責任公司,他需要像家長一樣大包大攬,堅決不能推脫責任。


注意!我這麼說,中間沒有夾雜任何感情因素,也沒有作“價值判斷”,只是在陳述事實。


中美兩種管理國家的方法,源於中西文化差異。在這裡,我大致說一下。


歷史上,中國就是一個農耕文明國家,靠土裡刨食維持生計。人們往往聚集在水源充足的黃河、長江流域生存,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灌溉莊稼。


由於種莊稼不是一個人所能搞定的,必須眾人協作才行。一堆人在一起幹活,肯定是自己一家人才是最有效率的,打仗親兄弟,種地父子兵啊。


久而久之,中國就形成了以血緣作為基礎的“關係本位”文化。


由於古代生產力落後,治水就成為一個大工程。為了更有效率的治水,必須選一個有才能的作為首領,帶領大家治水。


久而久之,這位有才能的人就成為古代的皇帝,中國就形成了官本位文化。


西方就不一樣了。


西方文明起源於古希臘文明,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是海洋文明。大家如果印象不深刻的話,你看一看希臘愛琴海域,大大小小有2000多個島嶼。


急轉直下!全球所擔心的金融危機,真的要來了嗎?


相對於東方文明來講,希臘文明更加崇尚理性,喜歡冒險,個人主義至上。


這就是東西文明的差異。一直到現在,這種中西文化差異,已經滲透到人們的基因裡了。


所以,在抗疫的過程中,中國與美國對待COVID-19就出現兩個態度:一個是高度重視,一個是不聞不問。


憑心而論,東西方文明並不存在好壞優劣之分,各有各的優點與缺點。在抗疫這件事情上,中國人民已經向世界交出了一個滿意的考卷,在這件事情上,西方國家應該多向中國學習。


當然,我說的學習並不是照抄,而是立足於自己的現狀之下,多向中國學習在疫情期間的號召能力以及資源調配能力。


然而,到目前為止,西方國家表現的並不那麼謙虛,而是相當傲慢,這種做法是要付出代價的。


當然,中國也有許多地方需要向西方國家學習。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盡善盡美的體制。


就拿新加坡來說。新加坡在這次疫情期間,所展示自己的基層醫療水平,就值得中國學習。


在新加坡,他們的基層醫療資源非常豐富,這就使得一些疑似病例,在基層就得到很好的處理。


而中國的優質醫療資源往往集中的高級行政單位,這就使得在爆發期間,從發病都收治的效率相對偏低,並且出現許多交叉感染現象。一些疑似病例,本來沒有什麼事情,去了一趟大醫院,反而被感染了。


在這次疫情防治過程中,地方政府在應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仍需要提高。


在這裡,我也不是對地方政府提出批評。只不過,這次疫情暴露中國地方政府的綜合治理能力的缺陷。相對而言,地方政府官員對於經濟的管理能力都很強,但是在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方面,相對經濟管理能力,還有待提高。


怎麼提高呢?


需要兩個方面。一個是技術方面,一個是人的管理能力方面。


技術方面,需要政府要把最新的科技用到疫情防治中去,而不是單單使用土法子。


人的管理能力,是要求政府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能夠達到新技術對於他的要求,即現代化的管理能力。


我這裡順帶說一下。實事求是說,即使是政府的綜合管理能力很強,突然面對如此大的疫情,造成一些傷害也是難以避免的。這跟吹哨人沒有太大的關係。當然,吹哨人很偉大,我們現在說的是兩個層面上的事情。


就拿武漢的疫情來說。


從疫情突發,到政府把1000萬人民組織動員起來,任何高效的政府都需要時間。同時,地方政府也不可能瞬間調集到醫療所需的物資與相關人員。


在這個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讓人感到惋惜的事情。這些讓人惋惜的事情,也會被公知們利用來攻擊我們的體制。希望大家能夠擦亮眼睛,瞭解到政府的善意與困境。


當然,對於一些“一問三不知”的政府官員,以及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官員,一定要嚴加懲罰。


畢竟,懲處不作為的官員,與理解政府的善意和困境,這也是兩個層次的事情,不要在同一層面上做選擇題。


美國政府就不會有中國這樣的困境,但並不代表他們處理問題更有效率。事實上,由於美國的傲慢與無知,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真的還沒有來臨。


我們可以舉一個NBA球星的例子。爵士的戈貝爾,就非常漠視疫情,曾經故意把話筒摸了個遍。結果呢?因為他自己,NBA無限期停擺。


急轉直下!全球所擔心的金融危機,真的要來了嗎?


當然,雖然美國有三億多人,但是華爾街精英、石油大亨、軍火商並不代表美國人的利益,而這一小撮人卻霸佔著美國大部分資源與財富。


對於他們來說,經濟利益在任何時候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特朗普來說,他認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贏得未來的大選。或者如何讓美國經濟經濟好看起來、美國股市漲起來,這樣才更有利於自己的總統大選。


再加上,老百姓對於他們的懶政行為並沒有太多的反感,這就使得他們更加的肆無忌憚。


這一切似乎揭示,美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還遠遠沒有到來。


04


當前,美國的經濟狀況並不好。


受疫情的影響,週一美國股市熔斷、週四美國股市再次熔斷。要知道,在美國曆史上總共出現過3次熔斷,本週就來了2次。


急轉直下!全球所擔心的金融危機,真的要來了嗎?


我們再來看黃金、美元的走勢。


黃金價格下跌是由於人們對於通縮的恐懼。恐懼通縮是由於擔心COVID-19瀰漫全球,這隻會造成人們不敢出門,除了買一些必備的日常用品之外,其他無關緊要商品的需求,會大幅收縮,通縮自然來臨。


急轉直下!全球所擔心的金融危機,真的要來了嗎?


美元指數上升,是由於全球避險資產的進入。由於擔心通縮,人們拋棄黃金、股票、甚至長期國債(這也造成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降至0.5%),只有美元才是最值得信賴的資產,美元指數自然上升。


急轉直下!全球所擔心的金融危機,真的要來了嗎?

急轉直下!全球所擔心的金融危機,真的要來了嗎?


這就是美國最近出現的“股金雙殺”。


至於歐洲其他國家的股市情況,全部大同小異,跌得人心慌。


雖然我們不會幸災樂禍,但是歐美國家這種社會狀況,對於中國這個世界製造工廠來說,是利好消息。


為何這麼說呢?


我得搬出祖師爺馬克思的理論和大家溝通。(沒辦法,暴露信仰了!)


急轉直下!全球所擔心的金融危機,真的要來了嗎?


《資本論》第3卷從社會大生產的視角講了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關係。當社會供給的所有東西全部被消費完畢,實現供需平衡,這是一種理想的狀態。


而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出現有的人(資本)太有錢,但是又不需要買那麼多東西;而有的人(工人)太窮,想買日常需要的東西都買不起,這就造成生產的“相對過剩”。


生產的相對過剩,就會造成商品價格下降,商品價格的下降,造成工人工資將會進一步降低,工人的消費能力也會進一步降低,最終會造成生產的停滯狀態,經濟危機自然發生。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事實上,目前各國政府都在這麼做),只會造成物價的大幅上漲,人們眼看自己手中的錢一天天“變毛”,只會瘋狂地把手中的現金變成商品,那麼整個社會就亂套了,社會動亂肯定會出現。


當然,馬克思當時分析的重點是在一國之內。而目前,全球已經成為一個地球村,這個村子中的大部分商品是由一個叫中國的東方大國生產的。


在這些疫情國家內部生產能力極度萎縮的狀況下,全球會更加需要來自中國的商品,來自中國的商品需求增加,會造成商品價格的上漲,工廠利潤提高。


當然,中國工廠利潤在全球石油價格下降的背景之下,會進一步提高。


所以,一季度中國經濟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二季度隨著國際訂單的增加,中國經濟會快速恢復。如果中國工廠再不開工的話,全球似乎整個人都不好了。


君不見,法國人已經浪漫不起來了,因為全球婚紗中的80%來自中國。


中國再不加大醫療用品產能,就不止是德國人扣留瑞士人的口罩的事情發生了,就連手套和消毒水都開始扣了。


急轉直下!全球所擔心的金融危機,真的要來了嗎?


當然,如果全球疫情全面失控(現在有這個勢頭),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傾巢之下,豈有完卵,中國經濟肯定會受到很大影響。


就說那麼多吧,明天還得釣魚。


最後,我講一下“14字秘訣”:心胸開闊、注重實際、樂於面對事實。


“心胸開闊”是讓你海納百川,樂於學習;


“注重實際”是讓你從現實的具體約束條件出發;


“樂於面對現實”是讓你深愛你腳下的這片熱土,等到你離開了,你也許才會發現,最親才是中國人。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