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俄羅斯和沙特的石油大戰幾乎殺死美國頁岩氣對未來的影響?

1號群


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見字如見面。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以俄羅斯為代表的非OPEC產油國於3月6日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了部長級會議,目的是達成新的石油減產協議,從而應對在全球需求減少的情況下穩定原油價格。然後各方未能答成一致,談判宣告失敗,會後,沙特宣佈提高日產量並大幅度下調原油價格,新的一輪石油大戰由此開始,受此影響,9日國際油價暴跌30%,並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巨幅震盪。

俄羅斯之所以拒絕與OPEC合作共同減產以應對全球需求降低,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利用低價與沙特爭奪石油市場,另一方面有著迫使美國頁岩油退出市場的目的。2010年後,美國靠著頁岩油的開發一躍成了世界最大的原油生產國,但由於頁岩油開採的工藝複雜,成本高仰,若原油低於每桶30美元,則生產就會賠本,此次原油價格下跌,對美國的頁岩油生產是個巨大的打擊,有些企業可能因此而破產,從長遠來看,受益的不僅是俄羅斯,沙特也是受益方。

沙特作為美國的盟友,當然不會主動聯合俄羅斯制約美國,但這場石油大戰起到的作用是一致的,美國國內對這場俄沙之間的石油戰看法也不一,有的專家認為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通過價格抄底會使俄羅斯的經濟雪上加霜,可以起到制裁而未能達到的效果。也有專家認為,由於原油價格暴跌,可能有些企業支撐不住,希望特朗普政府出面干涉。但不管怎樣就當前來說,原油價格過低,對俄羅斯、沙特、美國及所有產油國都不是好事,對於石油靠進口的國家卻是大大利好的事情。

導致全球石油需求減少與今年爆發的疫情有關,隨著疫情被控制,經濟也會迎來複蘇,短暫的價格暴跌對美國頁岩油的影響是有限的,美國可以通過減少產量、政策扶植、內部消化等方式渡過這段時間,對美國只是暫時性的挫敗,不存在毀滅性的打擊,雖然當今新能源蓬勃發展,但還一時半會還動搖不了原油產業的地位,美國的頁岩油還是有市場的,再說,隨著科研的投入,美國的頁岩油還存在著成本進一步降低的可能,所以,這次石油戰不會對美國未來的頁岩氣產生實質的影響。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世界能源市場供求格局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末端發生鉅變:美俄沙特三國產能和產量均超過日產1000萬桶,美國成為油氣淨出口國;沙特為首的OPEC作用相對降低;中國、印度等新崛起國家成為原油主要進口國。

美俄沙上演“三國演義”,美國後來居上,咄咄逼人

美國憑藉美元地位和自身產油、消耗大國的多重優勢,歷來油價漲跌兩頭獲利,只有在1973年中東戰爭引發的石油危機中吃閃。

如今,它靠頁岩氣繁榮奠定能源大國地位,日產已進發至1300萬桶量級,還有可觀的天然氣產量。憑藉油氣高產,美國向大西洋、太平洋彼岸國家大力推銷,以此擠壓俄羅斯的市場份額。相對而言,美國油氣對沙特負面影響較小。

沙俄是利益組合而非戰略聯盟,要抗衡美國,必須有後者

俄羅斯原油主要供應歐洲、東亞和獨聯體國家,在美國主攻其前兩類對手的背景下很惱火。

俄具備與美國頁岩氣較量的實力,但從另一角度看,它更願與沙特為首的OPEC合作,以便穩產穩價各得其利。

相對於美國,沙俄都不是原油主要消費國,低價對後兩國不利,所以OPEC+減產報價是正招,問題是減太多讓美國得了便宜――擴大其市場份額。

沙特自恃成本低、儲量大,想“豪橫”一下,其實以俄羅斯的體量並不怵它,問題是沙俄大幅增產結果“兩敗俱傷”,美國頁岩氣也沒“好果子吃”

在新冠肺炎極大拉低市場需求的情形下,原油供過於求,結果就是價格崩盤,沙特、俄國收益都將大幅下滑,兩國財政負擔加重,經濟社會面臨困境。

至於美國,它的頁岩油產業會在30美元/桶的市場形勢下虧損乃至倒閉80%,好處是消費受益,拉低了原料成本與汽油價格,結果還是利大於弊。

沙特貌似有打價格戰的資本,其實內外格局很微妙,中期看會與俄妥協,美國也樂見沙俄“和解”

沙特雖有海量原油儲備,但其大手大腳耗費了很多,其當下國內環境、境外也門動武並不支持它再開闢“石油戰線”。

其實美國能拿住沙特,眼下特朗普不急出手,看沙俄較勁的結果;普京自然不怵沙特,他在等待時機;沙特眼下可以“鬧得歡”,將來的命運堪憂。

它不如低調好,自家幾斤幾兩,能鬥過俄羅斯還是美國?


ruixuezhaofeng


美國頁岩油氣成本大概在50美元一桶,俄羅斯和沙特原油成本遠低於美國。而且美國企業為了搞頁岩油氣高舉借債。油價大跌對於美國頁岩油氣企業是致命的打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