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總在不經意間回到原點,我們卻不忍告別

記憶總在不經意間回到原點,我們卻不忍告別

Father春逝 - 春逝

記憶總在不經意間回到原點,我們卻不忍告別


死亡讓我成長——讀《雨娃》有感

文|杜慧


《雨娃》這本書我剛開始看時,就有一種壓抑的感覺,所有文字的背後似乎隱藏著什麼,即使文字在述說雨娃的開心和快樂時,也依然有種灰濛濛的氣息,好像大雨將至,烏雲開道。有一種濃濃的化不開的悲傷在裡邊,使我不忍繼續看下去,拖了很久才看完。

看到《雨娃》讀後感在徵文,也一直不想去寫,不願回憶。文中的一段話直戳到我內心深處,當瞎爺爺死後,雨娃和媽媽的一段對話:

“媽,你說人死了都到哪裡去了?”

“人死了,魂魄就離開身體,進入輪迴重新投胎去了。”

……

“媽,那你覺得爹到哪裡了?”

“你爹是好人,肯定成神仙了。”

“我想讓我爹還當人。”

“為什麼?”

“那我可能會見著他。”

“他不會記得你的,你也認不出他。”

“不要緊,只要他還在就好。”

看到這一段時,我不禁淚流滿面,雨娃的話也是我心中的話,我也想讓我已去世二十多年的爸爸投胎做人。即使,相見不相識,但只要是他就好,他還活著就好。媽說她做過一個夢,夢到我爸回來了,但是不是我爸的樣子了,是個年輕的士兵,他說他在部隊當兵。媽說這話時只當是她的一個夢。此時,我更希望媽的夢是真的,前生的他是我的爸爸,今生的他是個帥氣的兵哥哥!

爸爸是接爺爺的班,在山西電建一公司做焊接工作。雖然他是初中畢業,但勤奮好學,努力上進,憑著自己的刻苦努力是單位裡的技術能手。他心靈手巧,我小時候睡的小鐵床,就是他做的。他樂於助人、處事大方,人緣很好,逢年過年回家時買東西時不僅我們幾個有,我們的堂兄妹們也都有。對媽媽也是言聽計從,是個好丈夫。

媽媽是小學老師,不僅要工作還要種家裡的地,一個女人家幹不了那麼多的活。所以,每到五月收麥子、秋天收玉米時爸爸就回來幫媽媽一起收莊稼。他是出了名的勤快,只要他一回家,就裡裡外外收拾的整整齊齊,還每每因為洗了太多的衣物,家裡曬不下,就扯根繩子曬在街門口,鄰居大娘們總會說:一看曬了一繩子的衣服就知道你爸回來了。還真是的,每次他回來家裡也會變得更乾淨整潔,他還會把抽屜都整理一遍。媽媽有時還說他抽屜你整理它幹什麼?他總是一臉笑。

童年對於我來說,最開心的就是過年時爸爸回來了。爸爸會給我們買好東西,依稀記得有一年過年,爸爸給我買了一雙紅色的小皮鞋,我高興的不得了,要知道那時節我們都是穿做的那種千層底老棉鞋的,幾乎沒有孩子穿皮鞋。大年初一的早晨,我穿上紅皮鞋,打開屋門,看到薄薄的一層雪落在地上,我小心翼翼地把腳放在門外,怕弄髒了我的紅皮鞋呢!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自己很幸福!

記憶總在不經意間回到原點,我們卻不忍告別

爸爸的廚藝也很好,大年初一的中午我們吃盤,吃盤是本地方言,就是吃炒菜的意思。我們這裡都這樣說,到現在誰家辦喜事,請街坊鄰居來吃飯還是會說來家吃盤啊!吃盤咧有魚!當時魚還是稀罕之物,魚就是我們心目中最最好吃的東西了。只有過年時才吃得上,也只有我爸會做。想到此會覺得特別自豪和幸福!雖然我們小孩子不會吃,因為怕有刺,但還是會興奮地叫:吃盤啦!吃魚啦!還有最最讓我們兄妹幾個念念不忘的童年飲料——健力寶!至今我們還是對童年喝的健力寶的味道情有獨鍾。

前些日子,看到超市有賣還專門買回來幾聽讓弟弟妹妹喝,一起回味童年的味道。我們兄妹三人邊喝邊談論小時候喝健力寶的快樂滋味,彷彿又回到了小時候……沉浸在幸福中的我們被自己的孩子們吵醒,他們也要喝!哈哈,轉眼間那兩個小女孩和小弟弟就變成了爸爸媽媽啦!小傢伙們你一口我一口,喝得津津有味,我們仨不約而同地說:這時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的飲料!而我們的孩子們喝出的味道肯定與我們當年有所不同吧!

爸爸是因為一場意外車禍去世的。那一年家裡要蓋房子,要把老房子拆了才給新的宅基地,我們暫時借住在大爺家的老房子裡。也許是著急房子的事情,爸爸事先沒和媽說就坐車回家。誰曾想他那天坐的車正趕上下大雨,一車的人都被淹了,只有幾個人倖存了下來。

當得知他可能坐了那輛出事的汽車後,我們家的天都要塌了,我十二歲、妹妹七歲、弟弟才三歲。可問題是找不到爸爸的屍體,因為打撈上的屍體被水浸泡過,一個個都變了形,每每看到媽媽一趟趟地去辨認爸爸的遺體回來後都不是,從而也心存僥倖,希望爸爸沒有坐那輛車。我也看到過那些照片,當時感覺很恐怖不敢去看,也不願意靠近放那些照片的牆角。一大家人奔波在尋找爸爸的路上……

終於有一天,媽媽帶著弟弟去,一下車弟弟就吐了,媽媽覺得出異樣。此時水庫的水已退了,看到水庫邊緣有個只有下半個身子的屍身,腰帶上掛著一串鑰匙,那鑰匙竟那樣熟悉……原來發現屍身的人為了索要錢,就把上半身給藏了起來,才叫我們去辨認。就這樣把爸爸的屍骨運回了家,在拆了一半的老房子給爸爸發喪。還記得屋子裡全是酒味,大爺負責給躺在棺材裡的爸爸穿衣服,其實也只是把骨頭放進衣服裡。記得爺爺也是老淚縱橫,此時明白什麼叫白髮人送黑髮人,而白髮人的心情是多麼的悲痛!

從此,我怕別人說我沒有了爸爸,內心深處非常自卑,我想一直以來我的自卑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從小我是被爸爸寵愛的小公主,而現在最寵愛我的那個人去了。我沒有爸爸了。爸爸,我多麼希望你沒有死,你還活著!記得很清楚的一件事,我上中學後,一次老師讓填表,其中有家庭成員一項,我怕被別人知道我沒有了爸爸,我就偷偷地把爸爸的名字寫上去了……之後每年的清明節、十月初一、過年時上墳的人群中都有我們兄妹三人幼小的身影,我們去給爸爸上墳……走著走著,二十多年過去了,今年年前我們兄妹三人一起去上墳,在墳前想起了雨娃和媽媽的那一段對話,不禁淚流滿面,我希望爸爸投抬做人,即使見面互不相識,只要你還活著就好!

記憶總在不經意間回到原點,我們卻不忍告別

因為老房子拆了,一家人連住的房子都沒有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但我的媽媽是個堅強的女性。安葬了爸爸後,她帶著我們兄妹三人和爺爺一起生活。此時談起媽媽,真的非常敬佩和感恩我的媽媽!媽媽從小在家就能獨擋一面,使得她有種女漢子的堅強,記得蓋房子時他學砌牆、學水泥匠,需要幹什麼活她就都學著幹什麼,我形容她是十八般武藝樣樣拿手。

因為白天要工作,媽媽常常是一下班就到地裡幹農活,經常是天黑了才回來。有時一大早就上地裡去了,因為還要趕回來給我們做早飯,所以媽媽養成了雷厲風行的做事習慣。每逢過五月和秋收,媽媽就帶上我們仨早早的到地裡幹活,割麥子、砍玉米、翻地,曬場這些活我們都會做,手上磨出泡也是常有的事。因為這樣的經歷,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的手上一直有老繭。從而也使得我們兄妹三人都比較勤快也都會幹活,這也是家庭教育的結果吧!

有時回憶起來,媽媽說當時她一個月200塊錢工資,要養活我們三個,得虧是有你爺爺,他有退休工資,幫著我把你們養大。爸爸去世後弟弟還小,冬天爺爺就用羊皮襖一裹,把弟弟裹在胸前,弟弟要吃什麼爺爺都給買,我上學的生活費也都是爺爺給我的。爺爺去世時我已上中專了,記得我去大爺家看病危中的爺爺,爺爺虛弱地叫我過去……安葬爺爺的時候地裡的玉米杆正綠綠蔥蔥,而我少女的心空空蕩蕩。土墳堆起來後,我坐在墳邊哭了很久,我沒有爺爺了!覺得自己對爺爺使小性子,是多麼的不應該。可是一切都已經無法挽回了。

這些年自己走南闖北,結婚生子,真正經歷了才明白生活的艱辛與美好。

四年前公公得病去世,讓我對死亡有了更深的體悟。公公也是個操勞了一輩子的人,育有三個兒子,小兒子出生沒多久妻子就去世了。他一個大男人帶著三個孩子生活。我丈夫是二兒子。老人一輩子勤勤肯肯省吃儉用,昨日還健健康康的,忽然就入院動手術,而且在短短的兩個月內經歷了兩次大手術,三個多月的時間人就不在了。給公公發喪是我成年後第一次經歷身邊親人的死亡。我感嘆生命的易逝和脆弱,又為自己做為兒媳沒有更好地盡孝而愧疚。死亡來臨時還有什麼捨不得的?捨不得也必須舍!所以還是早些學會舍吧!所以我開始了尋覓……從佛經到雪漠老師的智慧之書。

在雪漠老師的書中我漸漸明白了生命就是脆弱和無常的,《一個人的西部》中弟弟的死,使得雪漠老師開始追求和尋覓,他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寫了《大漠祭》,而他自己的經歷更是一部大書,他的作品、他的行為、他的智言慧語都是追尋者的路標和方向,更是榜樣!而亦新老師更是用他神來之筆,將人生必定會面臨的終極問題——死亡,用雨娃這個孩子的故事來呈現,這不僅是寫給孩子的書,也是寫給成年人的好書。

生命易逝,人生無常。《雨娃》中寫了小小年紀的雨娃經歷了爹爹、瞎爺爺、大爺爺和他最好的玩伴瓜娃四個人的死亡,這顯得有些殘酷!而回想我自己的經歷,卻發現寫的竟是我的經歷,或許是我們每個人的經歷……


記憶總在不經意間回到原點,我們卻不忍告別



● 陳亦新 ●


1987年生於甘肅涼州

文學新秀,
青年旅行家,

自少年時起即喜愛文學,
並將從事文學寫作作為志業與追求,
筆耕不輟。
作者的文字清新,
又不乏生動有趣,
筆調文藝、懷舊而溫暖,
無論抒情寫實
均能看到其對人生的感悟。


記憶總在不經意間回到原點,我們卻不忍告別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香巴村微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