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農民工平均年齡越來越大,為什麼他們還要外出打工?

新大風歌


作為一名農村人,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那我就說說我自己的觀點吧,總結如下……

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我們每個人現在的忙碌生活,歸根結底其實都是掙錢養家。日常生活的開支,孩子的奶粉錢,父母的養老……哪一個離開了金錢,他能轉的開!哪怕你是企業高管,還是打工上班,或是公司老總,不過是掙錢的方式不一樣,歸根結底都是掙更多的錢,只不過是每個人的人生價值觀不一樣罷了……

農民工說白了都是我們平常老百姓

作為農民工很多都是來自農村的尋常老百姓,除了自己家的一畝二分地,收入寥寥無幾,年齡大的多數沒有一技之長,對於他們當時的生活環境來說,文化程度又不高,甚至可能都沒怎麼上過學。為了生活,為了養家餬口,只能幹苦力掙錢,說實話累死累活一天,對他們付出這麼多汗水來說,掙得不算多。

生活逼得他們不得不賣力掙錢

其實對我們農民來說,靠種地一年下來攢不住幾個錢,除了生活的日常開支,大多數家庭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老人年齡大了,生病住院是每個家庭都不願意看到的,但是又是避免不了的。假如一個家庭裡面有個這樣的病人,對於一個農村家庭來說,那簡直是天塌了一般,根本承受不起這幾萬甚至幾十萬的醫藥費,這在農村來說經常聽到或是身邊出現這樣的例子。所以生活所迫,他們年齡雖然大了,還是不得不出去繼續找活幹。

人都是要找個事情做的,不會在家閒著什麼都不幹

在農村來說,哪怕不出去做農民工,也會出去找個事做,或是去廠裡上班,或是在家找個掙錢的門路,我相信不顧家的人還是佔很少數的。在農村有那個人不出去,一直在家閒著什麼事都不做,這在農村來說名聲不好,別人也會說三道四,說這樣的人不正幹,我相信絕大部分人不會這麼做的,農村人還是閒不住的,只不過家庭條件好的話,找的工作不那麼勞累。

所以說農民工年齡雖然大了,只要我們的身體健健康康,為了生活,為了家庭,人們還是要掙錢養家。只是希望我們以後不要再那麼勞累,身體健健康康的,和和睦睦的,我們一樣很知足。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觀看評論!


阿杜的農村


今天看到這個問題也是我多年思索的一件事,十多年前,我在東莞大朗一家鞋廠打工。當時我只有20多歲。當了位小主管,手下大約有百來號人,我們那時進廠務工的人員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其中大約有十多個上了年齡的人大約都有50來歲。我們那時打工都很辛苦的,趕貨的時侯每天加班都到11點,有時看到他們年齡都50多歲了,還在這裡日夜加班,心裡有點同情。心中也想我要是到了他們這個年齡也會向他們一樣嗎。

到今天我才體會他們心中的那份辛酸,今年我已經快40歲了,大女兒還只有8歲。同樣也要和他們當年一樣繼續打工。只不過現在農民工大部分都是中年人了。我相信這可能是中國農民工的一種傳承。到了我們的下面一代,他們可能也要向我們這輩,上輩一樣。

當然以後的年輕農民工會越來越少。隨著以前國家優生優育的政策,年輕的人口越來越少。剩下的將都是老年化人口。還有就是農民工年輕時的付出,他們的子女會有更好的教育條件,也會把農民工三個字去提。當然剩下的將繼承他們父母的路,繼續在打工的路上生活。



用戶胡毅


為了減輕兒女的負擔。

昨日,筆者碰到村民老趙回家,打招呼後才得知,村民老趙剛從鎮上買票回來,老劉表示,再過幾天,他就要和兒子外出打工了,還囑咐父母幫忙看看家裡的地,如果想種多點糧食,可以用他們的地耕種,後來筆者詢問老趙為何要出去,得到的原因令人揪心。

據老趙的說法,現在他已經60了,這個年紀找工作非常困難,以前也沒有外出的打算,因為老伴身體出問題,每天都要吃藥,現在家裡也沒什麼積蓄,之前賺的錢,大部分都在花在房子上,考慮到老伴接下來的花費問題,兒子託城裡的朋友幫忙找了一份做清潔員的工作,工資兩千多,今年打算好好幹一年,好的話會一直做下去,知道自己幹不動為止,實屬無奈。

聽完老趙的話後,筆者也明白老趙為何要外出的原因,這種情況相信很多農民都有遇到過,但筆者認為,現在很多六十歲的老人之所以不留在家裡享福,還有幾個原因,首先是為了減輕子女的負擔,如今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年輕人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70、80後,上有老、小有下,家庭的所有重擔都壓在他們身上,有些父母為了減輕子女的負擔,無奈只能外出打工或繼續在家種地賺錢。

是他們不怕吃苦、不想安享晚年嗎,當然不是,都是被生活所迫。現在的農村年輕人壓力大,要賺錢還房貸和車貸,要贍養老人,還要供子女上學,要是夫妻都是獨生子女那就更難了。老人心疼自己的孩子,所以趁自己還能動,秉著能掙一點是一點思想,就出去打工了,給子女減輕壓力,順便再幫襯一下子女,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農村老人之所以外出打工還是因為沒有退休金,沒有固定的收入,要是他們和城裡人一樣每個月有著幾千塊的退休金,他們肯定也會在家頤養天年的。希望國家能夠重視農村養老難的問題,完善農村養老制度,只有這樣農村老人才能過上老有所依、老有所安的生活。


劉雙看三農


我說一下我的公公婆婆和我自己的爸爸媽媽吧。我的爸爸70多歲了,媽媽也快60歲。我們農村的土地全承包了。本來我爸爸媽媽這麼大年紀是不應該出去打工的,但是我弟弟跟弟媳婦,都是在外地打工,小孩子也在外地讀書,我爸爸這幾年沒有在廠裡上班。他就是送小孩子上下學,然後做飯洗衣服,我媽媽是在廠裡上班,年紀大的人在農村一點經濟收入都沒有,如果我把老人放在家裡的話,是沒有人照看的。因為農村的人現在是越來越少了,把老年人帶在身邊,也好照顧。現在年紀大的人,他們除非在床上不能動彈。或者是得了重病不能幹活。只要是他們身體還可以的話,他們還是選擇勞動的,這樣他也可以不用跟兒女要錢。下面說我公公和婆婆,我公公跟婆婆的年齡跟我的爸爸媽媽差不多。因為我們也經常在外面打工,我的公公和婆婆是給我帶小孩的。按說這個年齡的話,應該是安享晚年吧。可是這個詞用在我公公婆婆身上真的是不恰當。直到目前為止,我公公只要哪裡有工打,他還是去選擇去打工,他怕我們的負擔重,因為我有三個孩子要讀書嗎?不想給我們添加麻煩。有時候還能幫助我們一下。讓我們這些做兒女的感覺有時候有點慚愧吧。但是在農村大部分的情況都跟我們家差不多吧。


自信的三七


這不是生活所迫嘛!不打工怎麼吃飯!

農民由史一來就處在社會的最底層,像以前的舊社會過著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生活。以前種糧食畝產量特別低,再加上天災,種著幾畝地,一家人都很難填飽肚子。我是70後常聽父母輩兒的,聊以前生活多麼困難。



現在進入新社會了,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有了農民工這個詞兒。常年在家種地的農民指著家裡二畝田地,很難滿足一家人的消費特別是還要供學生上學,教育的花費就現階段來說佔一個普通家庭的大部分收入。所以農民不得已,在農閒的時候出門打工掙錢補貼家用。



要說為什麼現在的農民工都那麼大年齡了,還在打工掙錢。身為一個農民就是這樣想的,活一天就要掙一天的錢,就要為吃一天的飯,做打算。年輕的時候為了一家人在外掙錢,而所掙的這個錢是一邊掙一邊花,根本沒有餘錢作為養老,更沒有多餘的錢去買社保,所以隨著年齡一天天變老,把子女的婚事操辦完後,而自己已經是蠟炬成灰淚始幹,連一點兒油都沒有了。



但是自己還需要生存,需要吃飯穿衣,生活的一切所需都得有經濟來源。這個經濟來源就是不管自己多大年齡能幹一天活兒就幹一天活,直到哪天實在幹不動了,順其自然吧!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農民工年齡那麼大了,還需要去打工,大家能夠看明白嗎!

謝謝閱讀,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點擊關注,觀看更多文章與視頻。


盧姐愛生活


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一般50-60歲左右的農民工他們都經歷了那些年因為歷史因素造成的困境,除了一些有手藝,下海經商的,也就是這些沒有任何手藝,甚至一輩子都在勞作的老人,我遇到過很多這樣出來打工的老人,問他們情況的時候,他們會告訴你,我家孩子還沒結婚,要麼就是“都幹了一輩子了”你要讓我忽然不幹活,不知道乾點啥好了。多賺點錢,養老啊。不出去打工也沒人給他發工資。年輕的時候賺點錢,孩子結婚,上學,工作,買房到處都用錢,有的孩子創業,結果賠了老人就要出去繼續打工為孩子分擔一部分。

總之原因很多,但是主要原因無非就是孩子的問題和自己的養老問題。


稻農


大家好,我是鄉下仔。

農民工評均年齡越來越大,為什麼還要外出打工。

怎麼我覺得這個問題有點怪怪的?年齡大了,還要外出打工,是因為吃飽撐著了?活膩了?

還不是因為生活,農村生活雖然已經逐漸的改善了,不用餓肚子了,餐桌上也豐富了,但它還是農村,它的發展還是落後的。農民工老了,他的兒子也大了,他的孫子也來了,各種各樣的壓力,都在二代身上,他們撐不住,種地耕田能解決溫飽,但解決不了生活。

各種各樣的支出,或許他們的兒子婚房,禮金,已經讓他們愁白了頭。

他們或許是因為責任,因為愛吧



鄉下仔十二成


我是一個農民,也是所謂的農民工,所以我今天來回答這個問題。

農民工從事建築的大多年紀比較大,這是實情。因為建築工人比較辛苦,且安全保障又比較差,生活條件也不好,許多年輕人都不願從事建築。現在工地上的木工、鋼筋工、瓦工、混凝土工、水電工,大多是四十至五十多歲的人。特別是木工,年輕人很少,以中年人為主,一些偏遠地區甚至有六十歲的人。

關於說到年紀大了為什麼還要外出打工,這是一個讓人感到有些好笑的問題。如果一個人在家裡有不錯的收入,誰又還外出打工呢?四五十歲的人,上有老下有小,上要贍養老人,下要操心兒女,處處都要錢。把這老小問題解決了,又是自己以後老年的生活問題,農村戶口買不到社保,光靠農村那點補貼是解決不了問題。沒辦法,曾還有些力氣,攢一點錢在哪裡,讓自己的老年生活增加一些底氣。




來自桃花源


這個問題拿句實在的話來說,就是生活所迫。

在農村地少種地不掙錢,待在家裡沒有來錢的門路,外出打工成了農村人最好的選擇。

農村人,不像城工作人員,由單位繳納五險一金,即使放假也有保底工資,退休可以領養老金。但農民工不行,必須活到老,幹到老,不幹就沒有生活來源。

農村人常流行的一句話,家家都有難唸的經。有的家庭裡兒子沒找上媳婦,作為大人心裡著急,娶一個媳婦沒有幾十萬不行,沒有錢是萬萬娶不到媳婦的,沒辦法掙命也得外出打工掙錢給兒子娶媳婦。

有的兒子娶上媳婦了,但是有了孫子自己生活都比較緊張,哪有多餘的錢孝敬父母,父母也只有能幹一些就要幹,不想給兒女增添負擔,被認為是吃閒飯的,所以不論年齡多大,只要外出能打工,就出去打工掙錢。

對農村人來說,就是要活到老幹到老,哪裡容易掙錢就到哪裡去,能外出打工,絕不耗在家裡窮耗,必定到外邊打工掙錢來的容易一些,五六十歲的人在外面打工,雖然幹不了什麼太重的活,但是給別人看大門,打掃衛生,到飯館摘菜洗盤子等每月掙上兩三千塊錢是沒什麼問題。自己吃喝解決了,還可以掙一些錢,總比待在家裡強。

在我們村我經常看到60多歲的人,在村周圍如果哪裡需要人乾乾活,只要別人要都會主動去幹。對農民來說沒有比能掙錢的事,再好的事了。

所以說農民工平均年齡越來越大,都是過於生活的壓力,沒有辦法,只要不脫離農民的身份,那就是面對著活到老幹到老。能幹活自己不幹,反而感到不適應。

[我是農人潘哥,一名熱愛三農的退伍軍人,喜歡我的觀點或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哈!]


農人潘哥


這個問題問得好!為什麼這麼老還要去打工?因為沒錢啊,有錢誰願意去!都說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我覺得以現在的物價來講,很多農村人還是挺難的。我們村裡很多個65歲以上的老人,因為年齡大了,到處工地不敢要,直到現在還是到處去打臨工!本來以前家裡上一代就窮,他們結婚遲。家裡的年輕人有的已成家,有點沒成家。跟上村裡大部隊潮流發展,單建個兩三層樓房,給年輕人取老婆養孫子這一條,就把以前攢的錢都給花完了還道倒欠一屁股債!不去做工哪能有飯吃?雖說現在社會是九零後的社會,可是能頂起家裡那片天的真沒幾個!更不要說有些年輕人不懂事整天賭或者不顧家那種了,就我家這樣勤勤懇懇的,一天就為了這個家,還是覺得生活有點難以為繼!除非家人都身體健康好好的,只要有一個人生病,馬上回到解放前,這種情況多了去了!以上就是我的所見所聞和經歷一起綜合起來給予你的回答,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