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詩流傳千古,就是名人嗎?

用戶9785539270429


那要看這位詩人的思境到底有多高遠,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只留下片言隻語便名垂千古,比如孔子和佛陀只是口述,後人整理集結了其思想,便流傳到今天,再比如老子《道德經》僅幾千言,現在卻是全球銷量最高的一本書。


王東嶽物演通論研究


一首詩能流傳千古 , 作者留名是肯定的。至於能不能成為名人,這就看詩的水平境界以及對後世的影響力了。

然而自古就有無數詩人。能流傳千年的佳作也有很多。如果單憑一首能流傳千年又不是特別出名詩,也許只是運氣好,依靠此時此景,天時地利,即興賦詩。這樣的我認為只會留名,算不上名人。

當然,一首傳世。非常有名的也有。比如有兩篇非常有明的詩,《黃鶴樓》和《春江花月夜》我想大家都知道是誰寫的吧。分別是崔顥與張若虛,這兩首詩不但流傳千古,還是屬於頂級的存在,詩作者也自然非常出名,自然也是名人。

一首詩能流傳千古,能不能成為名人,只能看作品的水準。就算不能成為名人,也會留下自己的名字。



周v亦


我認為是,有一首流傳,就是經典。乾隆寫了幾千首,能流傳的幾首,能多產固然好,前提是有精品,陸游多產,經典也多,這些人是大家,多數人有一首就不錯了。唐代那麼多詩人,流傳下來也不是很多。唐宋時期是一個太平盛世,人們很多會賞花作詩,其中寫詩最厲害的莫過於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了,他們兩個寫的很多詩都是婦孺皆知,至今還在民間廣為流傳,可還有一個更厲害的人,他一生就寫了兩首詩,僅憑一首詩“孤篇壓唐宋。他的《春江花月夜》碾壓李白和杜甫,他就是張若虛。他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就把李白和杜甫寫的詩都比下去了。這首詩讓萬千讀者為之傾倒,他的這首詩中包含了多種感情,乍一看我們會以為他在描述美好的景色,其實讀了他的這首詩,我們就會發現他描述的不僅僅是美好的景色而已。他的這首詩語言清新優美,讀完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他先用清新的詞彙描述了一幅美麗的春江花月圖,讓人沉浸在這種美好之中。隨後又描述了一種孤獨之感,就像我們的生活一樣,總是悲喜交加。

張若虛生平事蹟特別的少,而且他的詩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無人問津,在唐代根本沒有收錄他的詩歌的詩集,最早收錄這首《春江花月夜》的是宋朝人郭茂倩,幸運的是這首詩最終被保留了下來,我們才能讀到這麼朗朗上口的一首詩。所以說張若虛的實力還是很不錯的,就這一首詩就碾壓唐宋,張若虛是實打實的名人。



詩人的涙


一首詩流傳千古,當然算名人了。都流傳千古了還不算名人嗎?就像現在,很多歌手幾十年了就唱那一首歌,只要這首歌火起來,就可以名利雙收了。當然,古人寫詩未必有利![捂臉]

唐代詩人金昌緒,只有一首《春怨》流傳下來。 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還有唐代的蘇麟,只有一首詩還只有兩句,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元代的唐溫如也只有一首《題龍陽縣青草湖》: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不列舉了,應該有很多。其實這些詩人未必就只寫一首,只是種種原因,只有一首得以流傳,這絲豪不影響他們在愛好詩詞人心中的形象!



九言九語


應該肯定的說:一首詩能流傳千古,就是名人了。

現實中能作詩的人不少,能寫很多詩的人也不少,但他沒有一首詩流傳,他怎麼說也不是名人啊。

什麼是名詩名人?那就是能夠廣泛傳播,有巨大影響力,正能量滿滿的詩和人。如唐朝詩人張繼,全唐詩僅收錄他一首《楓橋夜泊》,憑藉此詩,“寒山寺”成為遠近馳名的遊覽勝地,今天的人們去寒山寺大約也是拜此詩所賜吧!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此詩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深刻的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情緒,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陳子昂藉此詩也成為大家都記得住的人。

李紳憑《憫農二首》長期在人民中流傳而名聞天下。

古代有人憑一首流傳千古的詩成為名人,現在誰如果也能創作出一首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的詩,雖沒有千古之時間,那肯定也會被人們記得住名字,被人們崇拜!若因你一首詩,此地成為名勝,此物成為名物,當地人民肯定要把個字名字刻入石頭作碑紀念!這樣的人名豈不是名人!





馬火蟻


我認為不算,你看:

名人之所以是名人,只因為他們的某方面很出眾,讓人們願意去了解他,崇拜他。所以這些名人用自己的知名度,來帶動喜歡他們的人,多做對社會和人民有益的事。

  現在大家都喜歡流行歌手和影視明星,漸漸忘了現實生活中的名人,大家有拿娛樂明星與社會名人做過比較嗎?我也不是很理智,我也有崇拜歌星,一提到他們我就很激動,隨著對娛樂圈深入的瞭解,我漸漸的發現了精美包裝後的另一面。

  我原本覺得這些明星是品德兼優的人,他們吃不好,睡不好這些拼命賺來的錢,還給了公益基金。最近新聞報道的消息,人我感到很震驚很生氣,有一位

歌星通過湖南衛視選秀出來的。現在可以說是人氣小天后了,有些地方鬧雪災,這歌星捐了5萬,據瞭解她家鄉也有雪災,但她一分錢也沒捐給家鄉,就連一句問候

的話也沒有,為了達到自己出名,連這樣的辦法都用了,可見……

  還有一位明星,說要幫助一位患白血病的年輕人。特此要搞一次公益活動。可到場後,明顯看出牌子上的“慈善”是後面加上的。事後記者到患者家裡採

訪。患者母親見到記者眼眶又溼潤了,原來在這場活動後,他們只得到五千元。這對患者的醫療費幾乎是沒幫助的。他的母親當時在場上還給那位明星下過跪。難道

活動只有五千塊嗎!

  我們不能盲目的去崇拜明星,像上面那位利用社會弱者的明星,她不值得我們追捧!



浮生寄清風


我認為:算得上名人,因為你的名字若能流傳千年,就算啥也沒有也足夠稱名人了!

記得當年上學的時候,我歷史老師說過一句話記憶深刻,他說:文人墨客想千古留名很容易,一首詩、一句名言就夠了。相反武將想留名很難,想要曠世戰功才可以。比如漢唐盛世文人都能說一堆,武將是不是一隻手就夠了呢。

《楓橋夜泊》  張繼(唐)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我大膽的揣測一下,大部分人看到這個題目後第一個想到的詩人應該是張繼。但是如果沒有這首詩你知道他其他還有什麼事蹟嗎?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首詩估計文盲也能背一句吧

在看孤篇壓全唐的這首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唐)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有幾個知道詩歌以外的他們還做過什麼,但是他們都因為一首詩被人們千百年的永遠記著,歌頌著!難道他們不是名人嗎?


希望的冀


張若虛流傳兩首詩,其中《春江花月夜》最為著名,流傳至今,引千古讀者共鳴,詩出名,人也自然成了名人。

相反,有人一輩子寫了千萬首詩,但大多平平,不能引起讀者共鳴!最為著名的是清朝乾隆皇帝,共作詩4萬首,幾乎是唐朝所有詩人作品的總數。要不是他做過皇帝,肯定好多人不會知道他的大名的!

由此得出寫詩不在於他寫了多少首,而在於他寫的詩能不能引起大家共鳴!流傳千古!


東海328


說起詩人,我們肯定首先就想到李白杜甫等等有名的詩人,他們不僅有名氣,而且流傳下來的詩句也很多。說到誰的詩流傳下來的最多呢?當然是乾隆皇帝了。不過我們對於乾隆皇帝的詩根本就不瞭解,也不會背,所以不管他的詩寫了多少,他都是作為皇帝才聞名的。而在中華的歷史上,有這麼一位人,僅靠著一首詩,就讓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他就是張繼。

信學過唐詩的人,都知道他楓橋夜泊,通過這首詩,我們知道了張繼這麼一個人。張繼是天寶年間的人,當時最出名的應屬於安史之亂了,張繼在落第之後,又恰逢安史之亂,於是只能外出躲避戰事。在當時,最安定的地方就是江南。很多的文人墨客們都到江南區躲避戰事,張繼也去了。船隻一路南下,來到了蘇州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晚上的船隻是不出船的。就這樣,張繼就在蘇州的楓橋邊夜宿。

在夜半的時候他聽著山上的鐘聲,想起了正在爆發的安史之亂,不知道什麼時候唐軍能收復失地,又想起了自己落榜,不知道是否還有重新赴考的那一天。從而有感而發,寫下來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名句,蘇州的寒山寺也因此而聞名於世,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寒山寺成全了張繼,但肯定的是張繼造就了寒山寺。畢竟,如果沒有張繼的千古名句,寒山寺也不會像如今那般出名就是了。我們不知道當時的狀元是誰,但我們知道了張繼,知道了這麼一首詩,也認識到了這首詩中所蘊含的情感,讓千百年之後的我們都能輕易的尋找到當時詩人的那種情懷,從而為之感慨。





粵港官報道


一首詩流傳千古,當然是名人。

比如唐代的崔護,他只憑借一首詩《題都城南莊》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從而贏得了不朽的詩名。

《題都城南莊》短短四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他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生經歷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共同生活體驗。

文學史上關於崔護的作者簡介中有這樣一句話:“《全唐詩》存詩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題都城南莊》流傳最廣,膾炙人口,有目共賞。”

崔護在《全唐詩》中存詩數量雖然極少,但是卻閃現出迷人而獨特的藝術光芒,照亮著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靈,特別是《題都城南莊》一詩,後來被改編成京劇《人面桃花》搬上舞臺,從而流傳愈廣。

你說,一首詩流傳千古,難道不是名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