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御膳真的很好吃嗎?簡直像給死人上供的一樣的菜

在很多人眼中,皇帝在古代作為一國之君,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享受的待遇,自然要遠超常人,肯定是頓頓山珍海味,換著花樣吃,想想就興奮!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清朝皇帝的御膳真的很好吃嗎?簡直像給死人上供的一樣的菜

清朝皇帝的御膳真的很好吃嗎?簡直像給死人上供的一樣的菜

和現如今普遍流行的一日三餐不同,清朝皇帝一般是一日兩餐,時間大致在每天的上午八點和下午兩點左右,除此之外,皇帝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傳召被稱之為果盒的“加餐”,主要是各類糕點湯羹,以及各地進貢的時令瓜果,這有些和都市白領喜歡的下午茶有些類似。皇帝吃飯不能直接如此稱呼,而是要改稱用膳,連帶著開飯也變成了傳膳。

清朝皇帝的御膳真的很好吃嗎?簡直像給死人上供的一樣的菜

然在很多人印象中,清朝皇帝大多數時候都是居住在紫禁城的,但事實上很多時候皇帝都會換地方住,比如現如今我們很熟悉的旅遊景點:圓明園、頤和園以及承德避暑山莊,都是皇帝喜歡住的地方,這時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負責皇帝飲食的御膳房需要根據皇帝的”轉移“來提供飲食。


清朝皇帝的御膳真的很好吃嗎?簡直像給死人上供的一樣的菜

除此之外,誰也保不準皇帝哪天會心血來潮在非飯點傳膳,皇帝可不會像如今的食客等後廚做好再上菜,要是等的久了怪罪下來,就要小心腦袋搬家了。所以御膳房的只能讓菜等人,而不能人等菜。

清朝皇帝的御膳真的很好吃嗎?簡直像給死人上供的一樣的菜

地點和時間的不確定性,對御膳房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於是為了讓皇帝隨時都能吃到熱乎的膳食,就只能將菜餚和主食提前準備好,將菜品放置於特製的保溫器皿中,以保證皇帝不論到哪,隨時傳膳,都可以立刻用膳。

清朝皇帝的御膳真的很好吃嗎?簡直像給死人上供的一樣的菜

但這樣做無疑會產生一個很大的問題,首先,這些為皇帝提前“準備”的菜就不能挑選那些注重火候和口感的菜,因為放置久了會讓菜品難以下嚥,這就從先天上限制了皇帝御膳菜單的可選範圍。

清朝皇帝的御膳真的很好吃嗎?簡直像給死人上供的一樣的菜

其次,大部分菜在長時間保溫後,其自身營養物質和口味都會大打折扣。所以很多御膳都是看上去不錯,但真正的味道卻不跟恭維,這也是為何末代皇帝溥儀會將御膳形容成“簡直像給死人上供的一樣(的菜)”,用他的原話是:可是真不好吃,千篇一律,味道也不好……

清朝皇帝的御膳真的很好吃嗎?簡直像給死人上供的一樣的菜

正因為御膳不好吃,所以早從康熙開始,皇帝就不是頓頓吃御膳了,而是改去吃後宮的“小灶”,俗稱內膳房。這也就應了那句婚姻中很流行的話:要想抓住男人的心,就要先抓住男人的胃。

清朝皇帝的御膳真的很好吃嗎?簡直像給死人上供的一樣的菜

為了能夠讓皇帝多來自己的寢宮,包括皇后在內的後宮妃嬪們紛紛開始在廚藝比拼,當然想讓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娘娘們秒變美廚娘也不大現實,更常見的是從民間尋找美食菜譜,才讓心腹太監或宮女去偷師學習。

清朝皇帝的御膳真的很好吃嗎?簡直像給死人上供的一樣的菜

揭開御膳的神秘面紗,我們會發現身為皇帝也並非想象的那樣自由自在,任性而為,相反處處受制於祖制,束手束腳,想吃上可口的飯菜也真心不是件容易事,突然覺得自己一介平民樂得逍遙自在挺好的,至少想吃啥就吃點啥,不用擔心會被下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