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孩子不聽話反擊你,你感覺到養孩無指望時,會後悔嗎?

薄荷__情純張寒宇195


這個問題要看這個孩子幾歲了。

如果10歲以下,我會明確指出他的問題,如果他吵鬧我會在旁邊冷眼看,等發洩完後再溝通。

如果10歲以上,青春期,我會先回房間等他冷靜後再溝通。

年齡小的比較依賴父母,指出他的問題,就算打他,他也會粘著媽媽(當然不提倡打孩子,實在淘氣沒辦法…)

青春期的孩子就比較難處理,敏感又愛鑽牛角尖,只能用“微風細雨”來對他,等他心情平復後再探討他的問題。如果很難和孩子溝通,就請他信任的老師、好朋友幫助溝通,解開心頭煩惱。

養孩子不後悔,養了孩子才能理解父母常憂兒女的心,而作為子女的我才會感恩父母的無私貢獻。

讓我參與一個孩子的成長,雖然付出很多精力,財富,但是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苦也甜!

我是秦展顏,我的回答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秦展顏


這個問題可能是很多有孩子家庭的問題。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叛厲,因為現在家庭經濟越來越好,不像我們小時候那樣經濟不好,買東西都要給大人申請,還要看是不是必需品。現在的孩子從小就被家人寵著長大,想要什麼就買什麼,從小養成了很多壞脾氣和壞習慣。

我也是5歲孩子的媽媽,我家孩子也很調皮,其實大人對孩子的脾氣從小就要給他糾正,特別是三觀一定要正確引導。我家孩子從來不會耍賴問我要玩具,我看到他有羨慕眼光時我會主動和他聊,問他想要嗎?但是媽媽覺得這個沒必要,告訴他你自己也有很多別人沒有的,告訴他買東西花的錢是怎麼來的,如果買了不該買的,我們生活費就沒有了,要讓他知道錢的重要性。

從小就要正面引導,就算家裡有錢,也不能讓孩子這樣任性,父母和長輩縱容的態度和行為會害他一輩子,孩子越大就越難控制,自己不好好教育出了社會後只有被別人教育,後面的代價也許會很大。

像你鄰居那樣就是之前對孩子太縱容了,沒有讓他從小養成做事商量的好習慣,自己想幹嘛就幹嘛,孩子自私自利,不考慮自己父母親人。其實孩子這樣,父母就該好好反思,情緒穩定下來後找孩子好好聊聊,傾家蕩產的養孩子,孩子就該聽話嗎?我覺得還是父母的責任!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婭妹生活日記


孩子不成熟,父母不能不成熟,否則,如何為人父母?

“不聽話反擊”父母,說明孩子已經開始獨立思考問題了。誰都不是永遠正確的,父母是,孩子也是。當被孩子“反擊”時,父母得冷靜思考:“本來很聽話的孩子,為什麼會反擊我?是我說話的內容不對,還是我的方法錯了?”

即使說話的內容是對的,方法不對,也會引起相反的結果。別說對孩子,就是對一個非常成熟的人,也要講究方法的。

人都一個致命的弱點,總是以最壞脾氣對自己的家人。比如:以為是自己的孩子,就不需要講方法,就可以用訓斥或打罵的方法教育他們。而孩子一般不會首先對父母發脾氣的,尤其是半大的孩子。不是嗎?

即使只是方法問題,父母也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而且, 必須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做起。因為孩子只是一張白紙,也很脆弱,一旦心靈受到傷害,就很難彌合,甚至會影響他們一輩子。否則,不是“養孩子”無用,而是自己傷害了孩子。

因為是自己的孩子,因為你還稱他/她是孩子,所以,你就要反思,否則,後悔晚矣。

愛反思的父母的孩子,是幸運的。愛反思,能夠向孩子檢討自己錯誤的父母,簡直就是照耀孩子健康成長的大太陽。孩子成熟以後,也是一位愛反思,能包容,為他人送去光明的人,是非常受人尊敬的人。那麼,孩子的生命歷程中,一定會少很多煩惱,多很多快樂,處處充滿光明。


磊珞


這世上,除了後悔沒藥,幾乎什麼東西都可以有。

我們養孩子其實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是希望孩子能越來越好,是希望我們的孩子不要像我們生活得那麼“累”。

當孩子不聽話,還在我們“教育”他時反擊我們。我們做家長會覺得很氣惱,會覺得孩子很叛逆,什麼話都聽不進去,家長就可能認為這樣的孩子今後就不會孝順自己,會很失望很難過,或者很後悔養了這樣的一個孩子。

後悔?是的,我們做家長是應該後悔,不是後悔生了這樣一個不聽話的叛逆的孩子,而是後悔我們自己當初的教育方式不當。

有人說:父母是孩子成長的鏡子。就是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你的一舉一動都會是孩子學習的模式。

如果說孩子不聽話會反擊你。那你想想自己做得怎麼樣,是個怎樣的一個人?你孝順父母嗎?有頂撞你的父母嗎?與同事領導朋友的相處模式怎麼樣?回到家裡是怎樣“批判”他們呢?

如果做家長的,平時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孩子就會從小時候開始,都會接收到這樣的信息,從而有樣學樣。

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當然就會不聽你說的話,反擊你了。這怨不得別人,是你自己起了一個反面教材的作用。

有新聞也曾報道過,家長很暴力,他的孩子大多也會很暴力,會對其他人,包括他的父母,使用暴力。這就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與所處的“環境”(家庭教育)分不開關係的。

很多時候,當一件事情我們無法控制時,就會出現很多負面情緒,比如傷心難過,比如害怕,比如後悔。

孩子漸漸地長大了,有家長總會覺得孩子小時候聽話,長大了就不受教,也是說不受控制了,有點失控狀態。

如果這種狀態再惡劣下去,等孩子再長大一點,有能力自己養活自己,孩子就可能離開這樣的父母,去過自己的生活。

很多家長認為:我這樣說他,是為了他好。

可你又想過沒有,你所說的他都知道。又或者孩子想自己去做一做呢?你憑經驗說這事不好,但孩子可能認為你做事的方法不對,他自己去做可能就會是好事呢?

所以很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常常以命令的語氣與孩子說話,那對於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又怎麼能那麼容易接受你的話呢?

孩子將來的路是他們自己選的,做家長的要學會“閉嘴”,學會收起你那一套“說教”。你可以選擇站在孩子身邊給以你的支持,而不是發號施令,讓孩子“聽話”。

在孩子意氣風發之時,我們給以他“冷靜”。

在孩子挫敗失落之時,我們給以他“溫暖”。

這就足夠了。

綜上:孩子將來的路還很長,需要他自已去探索前行。家在孩子長大後就不要再多給予你們的“意見”了。他們也許早就知道了。

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它不需要你的說教。它需要的是愛,需要的是你在孩子面前的正確的言傳身教,和你對孩子的用關愛。

動不動就後悔懊惱有用嗎?凡事多在自己處找找原因,很多事情就容易解決了。若是隻從對方處找原因,找問題,找歸結,那失望與後悔一定讓你更痛苦。

從現在開始吧,以新的姿態出現在孩子面前,多些關愛,孩子自然會感受到,並會在不遠處,回報於你。

我是沐沐,關注 與你一起探討孩子成長之道。


沐沐教育芝道


【任何時候都不要對“逆反”的孩子失去信心!該後悔的是自己教育方法錯了!】


生活中,為人父母者都會經歷孩子叛逆期,包括2-3歲“寶寶叛逆期”,6-8歲“兒童叛逆期”,12-18歲“青春叛逆期”。

“寶寶叛逆期”時遇到孩子耍賴,要跟孩子反著來,如勸他吃飯時反著激將他“不要吃飯”;

“兒童叛逆期”時孩子難以接受批評,就要以表揚為主,都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追求獨立,討厭嘮叨,父母要學會放手,放下自己的控制慾。

孩子成長的過程,是父母一路操心的過程,有時會有失望甚至絕望感,為養孩子感到後悔者不乏其人。

其實,處理不好孩子叛逆期問題,責任主要在父母,因為不懂孩子心智成長規律,以成人化思維看待孩子。

有的父母愛子(女)心切,為孩子包辦一切,結果卻與自己的願望相悖,養出一些媽寶型孩子。

儘管如此,為人父母者任何時候都不要對“逆反”的孩子失去信心!畢竟,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無數次糾偏糾錯機會。

孩子成年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陪伴者,也是孩子最好的教育者,父母言傳身教到位了,就是孩子的人生導師。

孩子成年了,接受了更高層次的教育,會在老師同學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榜樣,吸取知識營養,自己覺悟。有朝一日,父母會發現孩子似乎一夜之間長大了,孩子自己開始審思自己過去的成敗得失。

孩子到了求偶的年齡,追求愛情的過程,常常成為一生中成熟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那個她(他)教會孩子如何贏得別人的尊重和愛。

等到孩子也有了孩子,揹負著一個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他們在負重前行中懂得了自己的家庭責任乃至社會責任,可能在一夜之間讀懂生活,讀懂人生。

哪怕孩子真的一生一無所成,但孩子作為父母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走過了人生歲月,留下父母所有的希望和失望,體味了人生百味,也不失為一種人生收穫。

因此,作為父母,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夢想。如果要說後悔,最該後悔的是自己教育方法失當!

許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信任有多少,孩子的人生成就就有多大。

2020-03-15


作家程明盛


如果孩子到了叛逆期,他現在已經有了獨立的思想體系,每個人的思維都不一樣,他反擊你,並不是因為他不對,或者你對,只是你們的思想不一致罷了,還不至於到達指望到無望的地步吧?

每個人都會從青春期過來的,在青春期的時候,孩子的內心都有秘密,他不敢跟父母說,沒有了交流,這就是代溝.當孩子到達這個時期的時候,最主要的是要能和孩子平心靜氣的談談,仔細的聽孩子的想法,不要他說出來的想法,你感覺幼稚或者不對的時候,立即就開口反駁,甚至奚落、諷刺等,如果你被別人諷刺奚落,你自己是什麼想法呢?也是一樣的,人都不喜歡聽這些的。希望父母都能靜靜的聽孩子的想法,如果想法大膽,或者不符合你的想法,或者喜歡誰了,或者有更離譜的想法時,希望父母能仔細的幫助孩子完善想法,就是有錯誤的也要正確引導,而不是一味的挖苦等。你一味孩子反擊你,不想和你談自己的想法時他一個的錯麼?希望可以自身找一下原因。

鄰居家的父子不和,孩子逆反。一般上來說,有因比有果,有果比有因。因為他孩子在成長的時候,父親可能不管,或者只是打罵,或者只是嫌棄,並沒有給孩子講道理,父親重要的並不是創造他的身體,給他生命,還要在精神層面上給與幫助和塑造。

現在家長都會把孩子交給老師,其實一些人生的道理,有時候老師是教不了的,還是要父母來傳授的。在孩子成長的時候,能和孩子交心的談論幾次,把一些基本做人的道理教給孩子,比什麼都強的。他知道父親是愛他的,是給他人生道理指引的明燈,他哪裡還會出現敗家的情況呢。

如果在孩子生長期間不管不問,孩子小的時候不顯得,等他到了逆反的年齡,就更加明顯了,他絕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終於可以不用聽父母的話了,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其實並不是還是把你當仇人,他還是你最親近的人,只不過他要證明自己,證明自己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能自己做事了。

我們每個人都當過孩子,成長過,和父母較量過,現在為人父了,更應該吸取教訓,未孩子做好榜樣,能夠和他深入交流,多聽聽孩子的想法,支持他的自主能動性,儘量的正確扶正他的思想,或許你的孩子在別人的眼裡非常優秀,你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擴大優點,你的孩子怎能不優秀呢?


朝花夕食


後悔。但是我不是後悔養了這個孩子,我會後悔為什麼從小沒有培養他一個良好的習慣,我會後悔我自己為何沒有做到以身作則。因為家庭教育是一個孩子性格的啟蒙,父母的樣子是孩子成長的軌跡。

在孩子一歲的時候你教授他什麼,他就會學習什麼,他處於模仿階段,二歲的時候他開始加強自我判斷能力,他會選擇他喜歡的東西,他喜歡的就是一歲所養成的,例如:在一到二歲的時候你每天都在玩兒手機,他就會對手機特別感興趣就也喜歡看手機,你每天看書,他就會讓你幫助他看書,等三歲的時候他就會強調,要求,他想要看的,如果你前面讓他看手機,感覺他什麼都不懂,三歲時候想讓他看書,已經很難了,他已經學會不聽話了,想要改變這個現狀,你只能改變自己,讓自己天天看書,用你的樣子去引導他的樣子,他所有的不聽話都是你自己鏡子的現照,或者你的愛人的樣子。

總而言之,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成長的另一番模樣。家庭教育不是說說而已,需要以身作則。



風箏教官


很多家長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會選擇大聲呵斥或者直接動手,特別是農村的家長,殊不知這種教育方法會害了孩子,還會害了你自己!

特別是小孩子,當他生氣或者哭鬧的時候,如果你一味的使用暴力制止,表面上孩子雖然因為害怕你而不敢了,但當孩子長大後很容易造成叛逆心理,甚至在父母老的時候不養父母的例子也有很多!因此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如果你能感同身受的,以他的角度去安慰他,是十分有效的。比如,孩子因為某件事在哭,這個時候你可以說:“爸爸知道你因為某某原因不開心,爸爸能理解你的心情,這件事也不能怪你,爸爸知道的,別哭了。”這樣子孩子很快就會停止哭泣,並且會點點頭,而後就會喜歡上你,願意聽你的話,漸漸地他的脾氣也越來越小了,變得越來越懂事了,以後就會很少再哭鬧了!做父母的當孩子來到的那一刻就是為孩子一生的責任也去做沒有後悔與不後悔,只能為有孩子快樂!只有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愛,孩子才能更好的聽話更好的去愛父母!



神吶744


孩子不聽話並且反擊父母,一般的有三種情況: 1、父母有錯、孩子正確。這個時候做父母的不僅要反省自己,而且還應該為孩子的成長成熟甚至超越自己而感到高興和自豪,絕對不能不反思自己卻忌恨孩子。 2、孩子有錯,父母正確。這個時候,做父母的不僅要反省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是不是有問題,而且還要耐心地教育孩子摒棄錯誤,引導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和發展。要因材施教,不能粗暴指責。 3、父母與孩子談不上對錯,只是觀點和做法不一致。這個時候,父母首先要冷靜的思考,只要孩子是正確的就要支持;孩子有不足或者部分錯誤的,可以引導孩子好好地分析情況,循循善誘,鼓勵孩子儘可能地克服缺點發揚優點,做好孩子自己的事情。 無論怎麼樣的情況,我們決不能認為孩子是自己的奴才,只要不順從自己的意願就是白養了孩子,這個想法應該是錯誤的。古語云:子不教父之過,就是這個道理。





教育研究講座


首先,作為家長要有足夠耐心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氛圍。我們要知道每個人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在這裡要了解孩子為啥不聽話,並且反擊你得原因。孩子不聽話並且反擊的目的是啥,這個時候要互相理解,相互退讓一步讓孩子靜下心和你有效溝通。

第二,如果孩子不聽你給他講道理,那就多陪陪他,帶他去他想去的地方散心,在這裡儘量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或著過激的行為。失控的怒火會影響孩子的管教的效果。要是孩子習慣了那種教育方式,會把你的教育看做耳邊風,甚至你的批評和表揚都聽不去了。

第三,用冷靜的頭腦對孩子溝通,告訴他出錯的後果。讓他覺得你說的話是客觀公正的,要帶著讚賞去教育他,這樣他也會積極的去配合你。

最後,告訴孩子你的目的是為了讓他長大成為一個好人,要讓孩子具有一個好人所有的品質,給予他獎勵和適當的處罰,讓他完成自我約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