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中年危機",是從缺錢開始的

疫情的影響,讓看似穩定的工作,單一的收入,變得不堪一擊。身邊很多人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職業定位和賺錢機會。

畢業雖然十多年,和以前的老同學有些還有聯繫著,偶爾打打語音聊一聊近況。

宇哥是我大學社團認識的一個兄弟,畢了業,我們大多數人選擇工作或者創業,宇哥說,還是回家考個公務員吧,舒服!

確實挺舒服的,我熬夜加班時候,他在外剛吃完飯;創業初期,三十多度高溫,週末也經常在外面跑業務,宇哥在家吹空調打牌。

家庭美滿、兒女雙全,妻子也是在醫院做護士,夫妻二人雖不大富大貴,但對付生活也足矣。

說實話,我不是沒羨慕過這樣的生活,這也太舒服了!簡直是提早過上退休生活了啊!

沒想到,這麼安逸的生活,卻不堪一擊。

1

國企工作十年,到底要不要離職

“小星啊,最近手裡寬裕嗎?能不能挪點錢?”宇哥在前兩天給我發微信。

我趕忙打電話過去,問問什麼情況。一問不得了,還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年前,宇哥的車,和別人碰了一下,賠了幾萬塊錢。

大年初五的時候,父母又被別人的車撞了,司機只說“我沒錢!”宇哥又連連自墊了近三十萬上去,父親現在神智還有點不清,在留院觀察。所幸二老生命沒受到危及。

到這個地步了,家裡其實已經沒多少積蓄了。妻子又得了闌尾炎,要做個微創小手術,醫院最近才預約上。

一家六口,只剩下宇哥這麼個勞動力,工作也做不了,一天家裡醫院兩頭跑。

孩子馬上開學了,正是用錢的時候。大兒子上的私立初中,一學期學費各項將近兩萬。

這一連串的遭遇,要不是聽他親口所說,我還真以為這是騙子騙錢的話術。

宇哥說,真的很後悔,在體制內一呆就是十年,浪費多少青春,現在這個年紀才知道,什麼穩定啊福利待遇啊,都不如自己多掙點錢來的踏實。

所謂的

你看,穩定的生活,背後藏在巨大的風險,看似表面平靜,實則暗潮湧動。

如果宇哥沒發生這一連串的事情,他的思想也不會發生改變。每個月穩定的薪水,給他帶來的生活平淡而又舒適。

都說最近大環境太差,裁員、降薪,似乎覆蓋每一位職場中人,很多人羨慕起體制工作者。

朋友阿旭反而是個特例。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我從不羨慕那樣的生活,即使一年不工作,但我前面賺的錢完全足夠度過。”

阿旭是個房產經紀人,從2月到現在,他賣出去整整七套房,其中一套的佣金高達十萬!帶不了客戶實地看房,他就開啟“雲看房”,實行線上看房;找不到新客戶,他就重點去發展過去的潛在客戶。

阿旭也是本科畢業,本有機會在家裡安排的單位,過普通但也不錯的日子。但是,他卻選擇跳出來。

在這裡,並不是鼓動大家離職搞銷售、去創業

相反,我很理解,這個三十多的年紀,上有老下有小,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影響著整個家庭,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所以,我也不會建議宇哥直接離職。

宇哥和阿旭的區別,本質還是思維上的差別

宇哥喜歡體制內的舒適安逸,卻想不到會有意外來臨,滿足於那樣的生活。而阿旭在二十幾歲就想,不能讓自己有一天,因為沒錢而發生遺憾的事。

體制內的穩定生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成不變的穩定思維。

2

可怕的不是穩定,而是穩定帶來的思維禁錮

到底什麼是穩定思維?

熟悉沈老師的朋友都知道,曾經我也是一名打工者。

和很多人一樣,工作沒幾年,憑藉自身努力,薪資達到不錯的水平,表面看著還挺不錯。

但是,我不甘於被生活所束縛,也不是討厭工作討厭上班,只是突然有一天我想,真的要一輩子這麼穩妥下去嗎?

如果,按照原本上班的步驟走下去,我會上五休二,不出意外,一直工作到退休,薪資嘛,三十多歲可能也到了天花板了,漲幅不會很大。在經濟上,我不一定有很強的抗風險能力。

還有一點就是,在穩定的環境呆久了,人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甚至停止學習,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時間久了,慢慢就會形成思維上的“惰性”,形成思維定勢。

所謂的

原來,我害怕的並不是穩定本身,而是穩定給我帶來思維的禁錮。

記得看過一個故事,為了保護鹿群,人們殺死了狼,鹿群過上了安全穩定的生活,不用奔跑逃命的鹿群,每天吃喝睡,卻迎來了“瘟疫”。

人們又把狼放到鹿群之間,森林才逐漸恢復。

鹿群在穩定舒適的環境,失去了該有的能力。人也是一樣,舒適的環境呆久了,當“瘟疫”來臨時,會手無招架之力。

說到底,人還是要不停折騰,至少你得有抵抗意外風險的能力啊。你要買保險,每年一家人保費還得不少錢吧。

與穩定經常放在一起的一個詞,是反脆弱

《反脆弱》這本書提到,人究竟要如何與不確定性共舞。

生活總是充滿不確定因素,正所謂怕什麼來什麼,一成不變的確定性是不存在的,不確定性才是生活常態。

面對不確定性,逃避也是不可能的。我們能做的,只有提高自己對抗不確定性的能力,即反脆弱性。

如尼采所說:任何殺不了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

那我們面對生活中的“黑天鵝”,要學會抵抗它,從中汲取更多對自己有利的,提高反脆弱性。

3

如何提高反脆弱性?

這個社會變化太快了,沒人能拍著胸脯保證,還有“鐵飯碗”的存在。

做外賣的美團搞起了打車,做地圖的高德也順帶搞起了打車,菜市場還能搬到手機上。

就拿這次疫情來說,老師還被“逼”成了“主播”,多少不怎麼玩智能手機的家長居然也“被迫”學會了使用“釘釘”。

誰也想不到,明天究竟會發生什麼。

對此,我們只有化被動為主動,擺脫“穩定思維”,提高反脆弱性。

所謂的

那麼,到底如何提高自己的反脆弱性呢?

1、成長型思維代替固定型思維

不難發現,失敗者和成功者之間,差的並非是能力,而是思維差距。

失敗者面對失敗,會認定自己就是個“失敗者”,而成功者之所以最後可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始終不停地嘗試,並堅信自己最後能成。

思維上的不同,直接導致事情不同的結果。

我不止一次地創業,但是我一刻沒停止折騰的心。一次不行,那就汲取教訓、積攢經驗,大不了再來。

人生,缺的從來不是失敗,而是再次嘗試的勇氣。

很多人在這次“黑天鵝”事件面前,抱怨意外來的太突然,抱怨公司開除你、抱怨老闆給你降薪,讓自己的生活一團糟。

事實上,平日就在努力的人,早已存夠了一筆“意外金”,這筆意外金可以是現金流,也可以是能力。

只有固定型思維的人,才會把一切不如意甩給外在因素,還安慰自己其實大家都這樣啊。

其實,大家真的不一樣。成年人的差距,早已不是靠表面的“分數”展示了。

所以,如果這時候你發現自己還是個固定型思維的人,趁早用成長型思維代替它吧!

2、開發斜槓能力,成為斜槓青年

大家都知道,沈老師是個斜槓青年。

我也不止一次,勸告大家,一定要開發自己的斜槓能力,努力成為一名斜槓青年。

以前有個前輩和我說:“人呢,一定要為自己準備第二碗飯。

這句話意思就是,不要只靠一份工作吃飯。你不知道哪天這份工作就沒了,意外來臨之際,才不會管你準備好沒有。

斜槓青年這個詞挺火熱的。

比如,之前認識一位做PPT很牛的小夥子,在業餘時間,就能接單,替人做PPT,甚至,還有平臺邀請他做課程。

再比如,一位女性,因為家庭因素,只能在家照顧家人,業餘時間卻成了設計師,家庭工作兩不誤;

......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有人培養自己的斜槓能力,是出於愛好,有人則很簡單,就是為了錢。

其實,斜槓身份培養的不僅是能力,更是為你建立一道抵擋意外風險的壁壘。

4

寫到最後

說到底,體制工作差麼?對部分人來說,那是保障;對另一部分人來說,又是一層牢籠。

那在體制外的工作差麼?那也不一定,多少人不也是死於裁員的浪潮,又有一部分的人,突破工作的性質,不停“折騰”,最後收穫頗豐。

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必須改變的是穩定思維。

都2020年了,看似穩定的背後,不知道藏在多大的危機。

就像我的朋友宇哥,三十多歲,穩定了十多年,還是被意外打破了。

你要選擇的,從來不是穩不穩定的工作,而是培養“不穩定”的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