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100頭母牛的話,你會怎樣經營?

楊壽強


一、利用好補貼政策。按現有國家對農業養殖項目補貼標準,50頭以上存欄能繁母牛即可申請25萬到50萬的養殖項目補貼的標準要求,100頭能繁母牛,可註冊兩個養殖合作社,分開建設養殖場並進行項目申報,即可獲得不低於50萬元的國家財政補貼。

二、為解決飼草料來源和節約飼料成本,同時為了解決並充分利用好牛糞尿資源,視流動資金情況,承包或流轉300畝左右土地資源發展種植業,做到種養結合、科學均衡發展。種植規劃:200畝種植有機水稻或蔬菜,為消納養殖場牛尿水的20畝牧草,另加80畝以上的青儲玉米。

三、有了種植和養殖,可依據地理位置等具體情況,通過適當發展休閒觀光業,由一產帶動第三產發展,同時申報農耕文化教育示範基地、循環農業、農牧業綠色融合發展等相關項目,吸引周邊貧困戶參股或在農場務工,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等方式,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政策支持。

四、為緩解資金壓力,可採用認養、預售牛犢,或提供母牛給附近有條件、有意願和信譽的村民(貧困戶)代養殖,產仔後包回收給予合理報酬的模式,在保障存欄母牛數量和質量的基礎上,依據市場前景和資金情況,不盲目擴大養殖規模,以把控風險為原則,靈活處置,盤活資金。

五、圍繞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的進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加上毛爺爺1959年說的“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為指導思想,向科技要效益,建議選擇並引入“糞-肥-草-飼”多元循環梯級利用綜合配套系統來經營這100頭母牛養殖場。

採用創新研發的“農業廢棄物高溫無害化快速乾式兼氧微生物發酵技術與設備”為核心,一機多用,一套設備即可實現“以糞制肥—以肥種草—以草變飼—以飼養畜”的閉環模式。其原理是將養殖場的幹清糞加秸稈用該設備高溫無害化快速發酵,製成有機肥料,肥料用於生態有機種植(100頭牛配200畝蔬菜、水稻、水果),尿液通過三級厭氧發酵後,用於養殖場周邊的牧草種植(100頭牛種皇竹草20畝),將生產中的鮮秸稈、牧草用設備製成生物飼料,用生物飼料餵養牛羊,達到養殖場源頭全減量零汙染,過程全閉合無廢物,效益三增長降成本,品質大提升、保安全的目標。

六、全力打造生態有機種養品牌,拓展農牧業產品銷售市場,包括牛犢、牛肉、有機大米、有機蔬菜的銷售,都適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


湖南碧野科技老羅


如果你有100頭母牛的話,你怎樣經營?我是農村人,我來說說我的看法。首先,承包一個荒山,建好牛舍,每隻牛都有一個獨立的空間。這樣能避免牛與牛之間爭鬥,誰也傷害不到誰。其次,養牛要像照顧我們的小孩子一樣,好好照顧它們。每天都要觀察,每隻牛的飲食狀況和身體狀況,平時多喂牛些新鮮草料,像南瓜、胡蘿蔔等。牛吃飽喝足了,有一個健康的身板,才能為我們創造價值。再次,每天把牛趕到山上,讓牛多運動。我大伯養了一頭牛,他每天下午,都牽著它去天裡散步。有時候大伯不在家,沒人牽它去田裡,它還不樂意,到了下午總是叫個不停。大伯養的牛很健壯,我認為這和大伯,牽牛散步鍛鍊有關係。





農村大東


拿100頭牛的成本來達成可持續發展經營,有什麼好的辦法?

牛的養殖成本比較高,成本回收週期長,風險也相對比較大。所以,我們從相對理想的狀態上來討論下。

方法一,承包牧場,牛生牛養殖的辦法是比較理想的。

牛的生育週期一般是2.5年~3年。頭2年是非常關鍵,而且難熬的。所以剛開始的牧場一定要適當投入一些其他養殖項目,比如養兔,養雞鴨等等。

熬到母牛開始產子的時候,基本上算熬過來了。母牛犢,繼續養大了當母牛。公牛犢直接賣或者養大了當肉牛。

方法二,相當於投資,與村民籤協議合作。通過讓他們抵押金換母牛,產仔後回收的方式。這樣資金回本快,也不用承擔頭兩年的空檔期。

這裡需要有些必要條件,第一有足夠的留守村民願意合作,第二有養牛的歷史傳統,第三互惠互利。

有資金可以在建牧場或者牛肉屠宰加工廠。

據我所知,現在廣西這邊,黃牛居多,黃牛是我國固有的普通牛種。黃牛耐粗糧,耐力強,肌肉發達,抗病性強,肉質好,反正是優點很多。母牛成年期1.5~2年。一頭成年牛一般是4000左右的價格,一頭小牛是1000左右。

所以投資優先我國固有牛種——黃牛。


叒果三千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如果我有一百頭母牛,規模也可以了,我會把這一百頭母牛留著繁殖,通過擴大規模,實現盈利。

1.飼料成本佔總成本比例很大,通過自己種植大豆,玉米,小麥等農作物,調配牛飼料,不僅成本會減少,質量也會好很多,從源頭上控制成本;

2.優勝劣汰,通過一代一代的繁殖,把品質不好的母牛賣掉;

3.風險把控,疫病是養牛比較大的風險,如果如果控制不好,對養殖業來講是致命性的,可能血本無歸,一定要做好做好日常安全檢查,制定應急預案,重視疫病防控;

4.品牌化,做好宣傳,找出亮點,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

5.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渠道,尋找優質買家,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6.加強對牛糞的利用,可以種植蔬菜,蘑菇,發酵等;

通過種植-養殖-種植的方式,建立一整套的生態體系,源頭上節約成本,收入上多點開花,注重風險把控。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江蘇久哥愛生活


養牛風險大,死頭牛就損失上萬,如果不是現在羊肉價低,其實建議養羊,曾經瞭解過這牛,飼養週期有的點長,要兩、三年,繁育能好一點,估計你養100頭,連買牛加養兩年成本、圈舍之類都下來得小一百萬。

這牛淨肉率還不錯,只要穩當養2年下來,牛肉價格不降,應該就虧不了,但兩年時間太長,變數太多,就怕哪天弄出個豬流感、禽流感之類的突發事件,奉勸你剛開始少養一點,第一批養完在增加數量。視風險承受能力,量力而行


lcg農村大哥


進楊遠澄的牛棚,很難聞到普通養牛場散發的臭味。楊遠澄說,他們以科學方法養牛,場內牛棚、牛體、產房等定期消毒,牛食用的是特意從鄰省貴州選購運回的酒糟,還有中草藥、玉米稈等。

“我們定期給牛放音樂,還有專人定期給它們洗澡、按摩。肉牛通過互聯網銷售,每公斤售價可達200元左右,價值相當於普通農家小黃牛的4倍。”楊遠澄說,如今全縣3000多貧困戶參與養牛,佔全縣貧困戶總數的17%;87個合作社跟著他養牛。

為何有如此多貧困戶選擇跟著他養牛呢?

2012年,從廣西大學商學院畢業的楊遠澄看好了養牛這一行業。“廣西山水好、無汙染,只要培育出好牛肉,打好品牌,肯定大有可為。”楊遠澄說。

他在生態優美的上林縣白圩鎮朝韋村建起養殖場,引進了200頭牛犢。好生態里長出的牧草、玉米稈以及穀物飼料,使養殖的牛肉肉質香嫩、營養豐富,出欄的肉牛十分暢銷。楊遠澄將牛肉註冊了“廣西山水牛”商標。“七八千元的牛犢,養殖幾個月後每頭售價近兩萬元。”楊遠澄說,看到利潤比較可觀,隨後他將養牛的規模擴大至1000多頭。

富了不能忘鄉親,楊遠澄決定帶動貧困戶養牛脫貧。2015年開始,在當地政府推動下,許多鄉村成立農業合作社,他們利用5萬元的貼息貸款,由楊遠澄的公司幫助購買牛犢,集中在合作社養殖,出欄後,由楊遠澄的公司回購,貧困戶領取分紅。

貧困戶們很快嚐到“甜頭”。來自白圩鎮石塘村的韋忠勇2016年3月份開始養殖山水牛,今年已經實現脫貧。“第一年養了6頭,年底就有5000元分紅。如今我在合作社裡上班,每個月還有2400元左右的工資,家裡之前被當作廢物扔掉的玉米稈、甘蔗尾葉、花生葉子等,現在都可以賣到200元一噸。”韋忠勇說。

合作社養殖的肉牛,楊遠澄承諾全部回購,且比市場價每公斤高1元錢,合作社也可自銷。這增添了不少農戶的信心。

白圩鎮鎮長韋小波告訴記者,隨著示範效應日趨明顯,“今天我養牛,明天牛養我”正成為當地許多村民尤其是貧困戶的共識。

為調動貧困戶積極性,楊遠澄還推行“認養扶志”扶貧模式:由社會資本出資1萬元,認養一頭“扶貧牛”,一年後公司退還本金,並贈送部分牛肉;而被幫扶的貧困戶將獲得公司提供的一頭價值5000元牛犢。

“前提條件是,貧困戶每年負責種植或自行收集價值6000元以上草料,銷售給合作社或龍頭企業。”楊遠澄說,這是為引導貧困戶靠勤勞脫貧致富,避免“等靠要”思想。

這一扶貧模式很受合作社和貧困戶歡迎,已有46個合作社、1000多戶貧困戶報名。“到2020年,廣西山水牛養殖規模可達5萬頭以上。”楊遠澄說,下一步還將建設山水牛現代產業園,推進農旅結合發展,讓“廣西山水牛”成為廣西的一張新名片。


三國木耳


真有一百頭母牛,我再去買五頭公牛回來配種!每頭母牛一年了繁殖一頭小牛!這麼說每年增加倍的產量,可請兩個放牛的工人!每年和工人平分牛仔!牛糞可給工人賣了當生活費!


原汁原味野蜂蜜


如果我100頭牛我會,利用母牛產牛仔創造更多的財富


川湘小盆兒


繁殖 母牛不像肉牛可以多元化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