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高度評價歌手伍佰,正是對“懸浮”精緻文化的厭倦

偶像應該就是普通人,而非懸浮著的精緻。(小引)

恐怕連伍佰自己也沒想到,在年逾知天命的歲數再度“翻紅”,今年一月份臺劇《想見你》播出,豆瓣評分9.2刷爆評論區,短短13集電視劇從頭到尾循環伍佰演唱的《Last Dance》,很多網友開玩笑說,伍佰是不是給劇組廣告費了。

人民日報高度評價歌手伍佰,正是對“懸浮”精緻文化的厭倦

​對於這種現象,《人民日報》發文“‘翻紅’的伍佰帶給我們什麼啟示?”文中講述了伍佰的很多故事,主題就是說他是一個接地氣的歌手,有著小人物身上的真實,不要當什麼救世主,只要柴米油鹽的生活,不要無病呻吟,不要懸浮的精緻,而是迴歸真實的生活,感受所有的春暖花開,還有人情世故。

在十八歲的時候,伍佰開始獨自混生活,最初的夢想是當畫家,但生活沒有給他這樣的機會,於是他擺點攤、買保險、做推銷員,住著十分廉價的出租屋,牆面用力就可以推倒,躺在床上就可以賞月。當他看見電視牆上的吉他演唱,終於找到了心靈的港灣,五進五出樂器店就是為了學習吉他。

人民日報高度評價歌手伍佰,正是對“懸浮”精緻文化的厭倦

​1992年,伍佰組建了搖滾樂隊China Blue,如今已經度過了28個春秋,樂隊依然沒有解散,這是對當初音樂夢想的堅守。第一張專輯名字是《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拍封面照片的襯衫是借的,在路邊用五分鐘的時間寫了《浪人情歌》。

也許正是伍佰草根出身的鬱郁不得志,才讓人們覺得他的歌要嚎出來才有感覺。

《人民日報》這樣的官媒發聲,對於伍佰接地氣的肯定,也是對“精緻主義”的否定,如今普通人在文藝作品中逐漸消失,譬如網友對楊冪主演《審判官》的吐槽,就是對所謂精英文化的厭倦。

人民日報高度評價歌手伍佰,正是對“懸浮”精緻文化的厭倦

​近日,辛芷蕾的“精緻”也引發了熱議很多網友評論說,這樣的“精緻”脫離現實,只能算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迴歸真正的真實,去看看生活中那些真切活著的人到底在做什麼、想什麼需要什麼。”

《人民日報》高度評價伍佰,正是對懸浮精緻的抵制,也是對精英文化的厭倦。不知大家作何感想?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