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稅務年鑑2019》出版 張中祥文章收錄年鑑文選科研理論篇目

《中國稅務年鑑2019》出版  張中祥文章收錄年鑑文選科研理論篇目

由國家稅務總局主管主辦、中國稅務出版社編輯出版發行的《中國稅務年鑑》(2019)近日出版。

《中國稅務年鑑》是記錄中國年度稅收工作情況的大型文獻資料性年刊。2019年卷全面系統地記載了2018年度中國稅收工作的基本情況,收錄稅收工作的方針、政策、法規、統計數字及相關信息等資料。該卷共含特載、專文、重要文獻、全國稅收工作、各地稅收工作、法規及規範性文件(目錄)、統計資料、機構和人員、大事記、文選、附錄等十一個篇目。

馬寅初經濟學院師資博士後邵珠瓊和馬寅初經濟學院院長張中祥教授合著的文章《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如何影響企業盈利能力——以原油和天然氣為例》入選年鑑文選科研理論篇目。據《中國稅務年鑑》編輯部介紹,年鑑第十篇文選共收錄15篇科研理論文章,是在稅收科研單位、核心期刊、專家推薦等多方收集備選文章基礎上,組織專家匿名評審並根據評分結果排名確定為2018年度具有社會影響力和高水準科研價值的文章。

資源稅以自然資源為課稅對象,以從事資源開發的單位和個人為課稅主體,目的在於激勵企業和個人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作為稅收結構改革工作的重要環節,原油和天然氣資源稅改革拉開了資源稅改革的序幕,其影響無疑是廣泛和深遠的。對改革的作用效果進行全面科學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關係到對原油和天然氣資源稅改革工作的科學全面評價,也為後續其他資源稅改革及評估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借鑑意義,有助於決策更加完善成熟。


這篇原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教育部學科評估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兩個一級學科認定的8個A類經濟學期刊之一的《財貿經濟》2018年第5期的封面首篇文章,根據改革的不同影響機制,結合企業在石油石化產業鏈中的位置,區分上下游企業,從理論上分析資源稅改革對企業生產決策和利潤的影響,為改革作用效果的分析提供了微觀基礎;本文以原油和天然氣資源稅改革為例,使用現代經濟學方法研究了財稅政策對企業的影響這一公共經濟學領域的基本問題方面,同時補充資源稅實證研究文獻注重對改革效果的模擬而較少探討因果關係,從而較難證明觀察到的作用效果是由於資源稅改革導致的,以及缺少對影響機制的微觀分析等方面的不足。

在理論分析時,本文首次結合企業在石油石化產業鏈中的不同位置和資源稅改革對企業的不同影響機制,從原油和天然氣資源的生產者和使用者的視角出發,以改革前後資源稅實際稅率的變動為研究切入點,建立企業生產函數模型,分別討論改革對上下游企業的影響,發現資源稅改革對上游企業的影響是直接的,與企業生產活動的特點、總稅率和資源稅實際稅率的變動有關;資源稅改革對下游企業的影響則是間接的,取決於上游企業通過提高資源產品的價格轉嫁成本的能力。從產業鏈的角度出發,模型分析的結果為實證研究提供了微觀基礎。由於資源稅改革對上游和下游企業的影響途徑是不同的,因此在研究資源稅改革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時,區分上下游企業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實證方面,本文建立雙重差分模型,使用2007-2015年間Wind數據庫和2007-2013年間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的數據,相對乾淨地識別了資源稅改革與企業盈利能力之間的因果關係,並且進行了穩健性檢驗,保證了估計結果的穩健性和可靠性。研究發現,資源稅改革顯著降低了上游企業的盈利能力,但對下游企業的盈利能力則沒有顯著影響;資源稅改革的影響是穩健的,不隨估計方法、對照組、樣本期、企業規模等因素的變動而發生實質性變化。

《中國稅務年鑑》反映稅收數據變化,報道稅收要情要聞,透析稅收經濟政策和解讀最新稅收政策的權威工具書。據介紹,《中國稅務年鑑》創刊於1993 年,由國家稅務總局主管主辦。編委會主任和副主任由國家稅務總局局領導擔任,稅務總局各司(局)主要負責人和各省級稅務機關黨委書記、局長擔任編委。全面記載稅收事業發展歷程,充分展示稅收改革發展實踐成果,收錄稅收政策、法規、統計數據和相關信息資料等,數據權威、資料翔實、內容豐富,是廣大稅務幹部不可缺少的工具書,是社會各界瞭解中國稅收工作的重要信息平臺。曾榮獲“中國年鑑 獎”,連續多次榮獲全國年鑑編纂出版質量評比最 高獎項,入選第三屆全國“百強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