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與90後有什麼區別?你們過得如何?

一直在學習努力


光陰荏苒,歲月流逝,轉眼間,一晃而過,80後已至不惑之年,而90後也到了而立之年。驀然回首:

80後出生在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生活處於剛起步階段,物質生活還不富裕,因此,80的童年,少年時期,遠沒有90後那麼幸福。許多80後都有印象:見過糧油票,見過黑白電視機,見過供銷社————。同父輩們在風口浪尖上飄過,在泥士裡,摸爬滾打過。這培養造就了80後,吃苦耐勞,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品質。

由於受傳統因素的影響,做事比較傳統,也比較理想化。經濟方面較90後節約,認為錢是省出來的。對待愛情較為專一。

而90後生長在改革開放中期,人民生活相對富裕,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90後大部分是小皇帝,比較受寵。比較有個性。是玩著遊戲,聽著明星的歌長大的,有個性,且個性比較張揚,沒有什麼遠大理想,對理想很茫然。沒有計劃,今朝有酒今朝醉,一般月光族較多。思想較80後奔放,對未來充滿樂觀的態度。對待愛情沒有80後專一,受物質的誘惑,對待愛情朝三暮四者較多。

總之,80後和90後的差別,是由時代觀念的差別。同樣受著經濟能力的束縛,都有壓力,都要擔負著房貸,車貸的壓力。過得都不容易。






一葉之情


八年後的人比九年後能吃苦,八年後很多人都要自己買房養家,而九年後很多父母都為他們準備好了一切,所以相對來說他們的壓力小很多,壓力小了有些人就沒那麼能吃苦耐勞,啃老的人也多了,我是一個八年後,我什麼都靠自己,自己買房自己帶孩子,甚至過早的承擔了養父母的年紀,可為上有老下有小,壓力非常大,拼命賺錢,日子還是過的緊巴巴的,賺錢不多花錢的地方特別多。所以只能拼命幹,才能維持正常生活。


鄉村依蓮


本質上,8090後並不存在區別,它只是一個生得早晚的問題,以及年齡和經歷的差異。8090後有優秀的人和普通的人。不管哪個年齡,有些人的努力超出了別人的想象。我認為大多數人在同一年齡思考和追求同樣的事情。20歲左右的人很容易陷入“自由”、“理想”、“愛情”這樣的宏大話題。然而,這個年齡的大多數人都很沮喪。

  在大約30歲的時候,他們分成了2個方向。一個是精英的方向,他們已經正式掌握了主流社會的話語權。第二個方向是頑童的方向,這種人的心態永遠是在20歲。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不管是80後還是90後,我們都處在最好和最差的時期。我們應該學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不是聽從別人的建議。時代的偉大背景是一把雙刃劍。機遇和挑戰並存。當我們接觸新事物時,我們應該有基本的價值判斷,不要盲目。


荷畔曉語心理分析


一: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現今的80零後正在由而立之年進入不惑之年,走向知年命。大多事業穩定,上有老下有小,成為社會的中堅脊樑。少年的癲狂逐步遠去,成熟與穩重多了更多地擔當與責任。這是一群社會的主流群體。其忙併快樂著。二:90後正在從夢裡走向現實,從浮動走向穩重成熟。是正在發奮圖強的一個群體,壓力大於動力,而這正是社會進步發展的源泉,社會發展的動力。他們痛並快樂者。三:我作為六零後,已到耳順之年,吃過比80,90年更多的苦,經歷過更多的社會大變革,時間已經磨平了稜角,希望更多的是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國家更繁榮富強,好好享受社會進步的成果。


瘦老頭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八零後的人已步入不惑之年,上有老下有小,壓力山大,既要操心孩子的升學考試,還要顧及到父母的養老,實屬不易。

九零後的人在事業方面能積極向上👆,用與拼搏,奮力向前,創造好的生活

總之,年輕的我們會一代更比一代強,社會發展離不開用於奮進的人們


信靜


80後做事是傳統型,給個工作如看準了就踏踏實實幹。不挑肥撿瘦!

9o後理想型,敢闖敢幹。這次疫情期間新聞報導90後的不少,醫護人員裡就有。



一枝牡丹


80年代與90後的區別有:

區別一80後出生在改革開放的初期,知道什麼叫農業社,也看過黑白電視,這就就是80後根本上還比較傳統,90後基本上是開放後的受益者,真正意義上的小皇帝。

區別二80後理想化,90後個性化。

區別三80後追逐理想,90後找尋理想。

區別四年代不同,特點不同,成長環境不同:

1、80後:沒有電腦遊戲陪伴的童年大多是和很多很多的經典動畫片和影視劇一起度過的。

2、90後:90後不僅擁有自由奔放的想法,總是站在科技的前沿,而且對未來持樂觀態度,也使他們成為未來世界中“可怕”的一代中國人。

做為一個80後,生存壓力大,上有老,下有小,削尖腦袋賺錢,還得兼顧教育孩子們;

90後,基本上爸爸媽媽還很年輕,有很多事都是大人安排好的……只要安心創業,好好讀書!

不論80與90年代的都要愛護自己身體健康,不要熬夜,過度勞累,合理安排好飲食!






美美的春天裡


區別一:80後出生在改革開放的初期,還跟著父母在風口浪尖上飄蕩過,見過糧票,知道什麼叫農業社,也看過黑白電視,這就是80後根本上還比較傳統的一個重要因素;而90後則基本上是開放後的受益者,真正意義上的小皇帝、香餑餑,聽著周杰倫、玩著PSP,傳統在其身上已經消失殆盡,沒有蹤影;

區別二:80後理想化,90後個性化 80後的人可能和生長的時代有關,跨度有一些大,因此在成長的過程中相對理想化一些,而90後不同,張揚個性,不喜歡和別人一樣,總是舉著與眾不同的旗號,但是仔細想想,大家都叫囂“與眾不同”,那最後就相同了,因此這種“愚蠢”的個性化,到最後也歸結為共性;

區別三:80後追逐理想,90後找尋理想 同樣是時代的原因,80後從小就受著“四有新人”之類的薰陶,因此從小就有著“做共產主義接班人”的遠大理想;而90後自生人後,就不愁任何事情,再加上學校的教育對“共產主義”相對弱化,社會上的大基調也有所改變,因此90後可謂是茫然的一代,對於“理想”沒有深刻的概念,當然,筆者不可否認,80後的部分人也沒有自己堅定的理想,但是至少要比90後的清晰一些;

區別四:80後愁就業,90後想創業 大的經濟環境下,一部分80後已經開始有了“下崗”的前兆,未就業先失業的現象也越發嚴重,但是絕大部分80後,還是以“就業”為目的,創業的想法還不是那麼多,而90後就剛好相反,也許是“個性化”過於嚴重,他們的絕對多數的人都想獨立創業,而無法忍受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 區別五:對待愛情,80後想著以後,90後一場遊戲一場夢 對於愛情,80後和90後就出現了很大的區別。80後的感情相對於90後有一些複雜,還摻雜著責任在裡面,而90後則不然,對於愛情更像速食,合則在一起,不合則散,更偏重於自己的感受,沒有考慮以後;筆者的同事曾和一個90後MM聊天,說談談初戀,結果女孩不以為然,“誰還談初戀,咱們直接談談初夜吧”,想必這樣的對話也不止少數,可見兩代人對感情的看法有多大的區別;

區別六:80後懷舊“校內”,90後腦殘“開心” 最近興起了“開心網”,筆者也註冊了,但是裡面的一些插件看得頭暈腦脹,一個沒有安裝,只是還是以和朋友同學溝通為主,80後的人登錄的更多是校內網,以和老友同學溝通為目的,而90後在校內的出現率比較開心網就低的多,而他們在開心網上更多是以交友、娛樂為目的,裡面經常會出現火星文的投票,讓筆者摸不著頭腦;

區別七:家庭觀念不同 80後的家庭觀念還是很傳統的,凡事都是以家庭為重,而90後則不然,家庭觀念相對淡薄,與父輩感情還好,但是與親戚的關係則較為疏遠,沒有家族觀念;而對於家庭的責任感來說,80後或許是因為年齡的原因,在這個時期已經是家庭的中心,而90後,則更多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對於家庭瑣事的分擔很少,完全不在意;

區別八:80後創造潮流,90後尾隨潮流 對於潮流的概念可能筆者理解不同,但是敢肯定的是,80後絕對是創造潮流的一部分人,首先是經濟實力與見識,都大大的強於90後,對於潮流的見解更為獨到;其次是80後更為理智,懂得去分析對錯,而大多數90後更多是感性的,不加以思考,煙燻妝、雪地靴,大設計師設計出來的,被90後“糟蹋”的滿大街都是,只要一看打扮,就立刻可以分辨出是否是90後,這也是90後應該強;

區別九:看完這篇文章,80後會思考,90後會攻擊加思考的一部分; 區別九:80後凝聚,90後耍單兒 80後對待朋友像是親人,認為朋友是一輩子的事,而90後更多的把朋友視為“玩伴”,張揚個性的90後對於朋友的包容能力比較差,固定的知己也少之又少,朋友在一起極少涉及家庭和學習,基本上是以吃喝玩樂為主,攀比較為嚴重;

區別十:80後趨向理智,90後正在憤怒 對於文章結尾的最後一個區別,可能就是80後與90後的最大區別。80後懂得對事不對人,理智對待,看到一些言論後會靜心思考對錯;而90後,更多的是不過腦子便開始群起而攻之,假裝潛水可以想像,如果在看過這篇文章就開始“謾罵”的90後中,80%的人是隻看了前兩個區別就已經抑制不住憤怒,而沒有真正的去思考,為什麼90後的人群會給外界的人帶來如此的感觀呢?


芥魔視頻


大家好,我是小陳!很高興能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e69cdac72a6c49a98ff93352393492f8\

陳二狗的幸福生活


80後"是用來形容在1980年以後出生的,現在正直青春年華,並且在觀念\\個性\\風格\\處世態度等都與1980年以前出生的人大有區別的年輕群體.現在多用來形容社會全新的一代,是與過去傳統年輕人的分界點.
至於"90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