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好不好考?


N1好不好考,這需要看你是什麼水準參加考試。經過長期學習和強化,通過N1也不難。從零開始,不間斷,每天學三小時,兩年半左右過N1還是很正常的。沒有必要的積累,貿然去考,只能是浪費報名費。

過了N2,用心準備半年,很自然就可以通過N1。不過,N2和N1還是相差很大的,備考絕對不輕鬆。從備考角度來說,更要有所傾向。N1的聽力絕對要重點強化。

N2考90分就能及格,平均每個單項考30分就可以。對多數在國內學日語的考生而言,單詞語法一般都能得到40分左右,閱讀30分左右,所以聽力只要超過了19分就可以通過考試。因為沒有語言環境,多數國內日語學習者都是這樣通過N2的,用單詞語法和閱讀提高總分,聽力保證不低於19分即可。

但是,N1考試這樣是行不通的。N1考100分以上才能及格。要是還用備考N2的方法備考N1,將會很難。N1的單詞語法難度較大,尤其是語法部分,就算你刷個二三十套題,也未必能拿到高分,多數考生都很難超過40分。N1閱讀部分的得分,也多集中在40分以內。前兩項無法超過80分的話,聽力部分就要在30分以上才能過級。N1聽力30分以上,這對多數考生而言都不是件易事。

所以,N1備考,一定要重點強化聽力!聽力30分以上的話,過級就比較樂觀了。N2考140分以上的不提,考140分以下的考生,最少拿出半年時間備考N1,且每天聽力強化不低於一個半小時。


金子說日語


興趣是一個非常好的老師,我本人也深以為然。日語的學習無外乎輸入、輸出兩種。對於喜歡看日劇日漫的人來說,長期的日漫、日劇的日語輸入是潛移默化的,能夠形成一種良好的語言環境,雖然不具備輸出條件,但是也能獲得非常好的聽感。此外,動漫等文化產品也能夠減少日語學習的疲憊感,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消化日語。

但是所有人都具備這種興趣愛好嗎?答案是否定的。至少我所知道的一部分人是像我一樣之前並沒有這種興趣基礎。如果在短期內(半年左右) 需要從二級水平過度到N1考試,這種軟輸入的方式顯然是不適用的。通過動漫來學習是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的,如果你是一個初學者或者有想通過長期學習計劃學得更好的朋友,我覺得軟輸入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這個不在我們探討的範圍內。最後也有朋友說畢業後不幹日語相關工作了,所以都忘了。確實語言的學習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一段時間不接觸就會有淡忘的情況。但這種說法也是不完全正確的,腦子這種東西很神奇,有時候只是你覺得忘了,但是底子騙不了人,之後你只需要稍微複習下就能恢復過來了,不信你拿出一篇大概符合你之前水平的日語文章來看,我相信慢慢地看你還是能看懂的。語言是一項技能,像絕大多數技能一樣,並不是所有場合都能派上用場的,但是相信我,多會一項技能總不會錯的。下面我就介紹下如何進行學習建議:

一、漢字:

這部分其實對咱中國人那是十分非常特別極其的容易拿分點,堅決不能放棄。這部分一定要爭取拿高分!漢字部分再具體些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訓讀,一類是音讀。相比之下,最簡單的是音讀部分,有規律可偱,而且字長得跟中國字也相似(當然有的也面目全非),這部分詞多為名詞,對此,只要我們看一次,讀一遍,通常就會記住,最多也就兩三次肯定過目不忘。但難的就是訓讀部分,多為動詞,形容詞,副詞,這部分是難點重點,平時要多下功夫,切記不能看到了漢字知道意思就掃過去了,讀音一定要注意,日積月累才能記牢,靠臨考前再突擊,很難記憶也容易混。

建議:漢字部分越早入手越好,這部分不難但量大,不適合突擊,而且先累積一定量可以減輕其它塊的難度,特別是閱讀理解。

二、詞彙

看考題可以知道,詞彙部分的題有很多題是考查近義詞區分和一詞多義的。這就提醒我們平時複習的時候,碰到一詞多義的詞時,要把其它所有意思都看一遍,特別在背單詞的時候,要充分注意這部分單詞;背到某一個單詞如果想起來有相似意思單詞的時候一定要翻回去找到,比較一下。平時就養成這種意識,在總複習的時候做題就輕鬆很多而且印象深刻。

建議:這部分同樣需要早下手,否則直接影響聽力,閱讀甚至語法。當然拿著一本詞彙書背是很枯燥的,通常都分半途而費。其實,對於背單詞,第一是建議買本配MP3的書,這樣背過後平時就溜著聽聽,印象特別深。另外,不要心高,就是說不要想著我每天背30個,50個什麼的,其實堅持不了多久,第一遍的時候就聽聽讀讀寫寫,背個大概就好,不用指望全背下來,其實就是全背下來也會忘掉,都是瞬間記憶,容易忘,達到日後看到時大約知道什麼意思或者記得背過就行,在日後碰到的時候再回過來查 記才深刻(當然精力十足者除外);第二遍的時候就挑前面說的多義詞和近義詞背,這部分詞是出題點,一定要重視。

三、語法

語法題其實很簡單,語法第一遍先看懂什麼意思,看到時大約知道表達什麼就行。看完一遍後第二遍再看要注意兩點:一個是接續(接什麼詞及其這個詞的什麼形式)!一個是限制(是指是書面語還是口語?表示貶義還是褒義?是否有隻能在什麼場合用的制約?等等)。第三遍就是要區分近義語法。這是難點,也是重點,學會對近義語法的區別比較,就會對語法的掌握有一個質的飛越,這個語法才真正吃透了!看完這三遍後不管是不是都看懂了,都不用再背語法了,去做題!光看不行,可能每看到一個語法你都懂,但做題的時候仍然覺得不順手,這就說明語法不是單詞,記下來不夠,必須會用,因此背語法一定要配合做題,不停的做題,做題時碰到了不會再回頭去查!

建議:背語法最好的方式是每個語法背一個例句。做到出現一個語法,你腦子裡就浮現一個該語法的例句。這一點非常重要!記住例句後對語法的接續,語境要求等即使忘了也可以再次推敲出來。再就初期做題的時候最好不要看到答案選了就結了,最好選完後把其它三個選項也再看一下(放在一起出現的另外三個通常和正解有雷同之處,所以才放在一起考查),不太清楚的去查,再想想和正解的區別,為什麼不能選。複習時做對了不是目的,目的是借做題複習語法。

四、閱讀

這部分分值非常大,一個小題小五分,頂好幾個單詞語法了,丟分很虧。但這部分最讓人煩,所以可能很多人都不愛做這部分,只是最後衝剌的時候才做幾篇,這是大錯特錯的。這部分平時一定要常溜著。一週最少一兩篇,第一遍閱讀後做題,第二遍做精讀,裡面的單詞都回過頭來查查,涉及的語法也看看,最好再能試著譯譯,至少要做十篇以上的精讀,這樣以後做閱讀會發現越來越快越來越簡單,否則做多少篇可能都會覺得在蒙提高速度很慢。

建議:早期入手,最少做十篇以上超精讀(全文翻譯,消除所有生詞,文中涉及的語法劃出來做到全掌握),然後就是半精讀,做過題後回頭把不會的單詞查查,大約有個印象,再配著泛讀穿插著(都做精的怕會累著呵呵) 頻率最好一週不低於兩篇(全當聽個日語故事嘛)

五、聽力

聽力這東西就是一個磨耳朵,沒啥竅門,只有一個關鍵點:不能斷! 每天哪怕就聽一個也行,記耳朵一直保持著日語的聲音,也要精聽聽和泛聽結合。其實聽力是很由規律性的,翻來覆去的就是那些內容,什麼人物長相呀,問路啊,圖表呀什麼的,而涉及到的單詞的重複率也極其的高,所以做精聽是要求你聽過一個聽力做完題後要把你聽不出來不會的單詞查出來背下來,另外對於一些重複率可能性高的詞最好整理出來,當個單詞背,聽力就能很快提高上去~ 另外,建議大家把聽過的聽力過幾天再重聽一遍,重新再聽一遍其實這一遍你可能覺得我都知道選什麼了,不是為了這個,第二次以後聽是為了能聽懂聽力原文中的所有語句,這對聽力以及背單詞都非常有用,很快很深刻。

建議:哪怕每天聽一個也好,一定別間斷。





日語零基礎學習教程


其實n1的題目並不簡單,n2對中國人來說比較簡單,n3由於漢字較少,實際考試難度和二應該差不多。

說實話總體來說,日語能力考的題目並不簡單,分開來說n1的聽力確實難,文法也不簡單,閱讀對中國人來說相對簡單,所以樓主真要考N1的話先嚐試下N2循序漸進的嘗試,如果想一步到位拿下N1的話,那就得建議你報個班跟著老師學了,有老師和特定的語言環境下,N1不在話下。

下面針對自己的經驗說說難度感悟: 語法:N2的文法非常難,我把N5—N2的語法花了三個月背的滾瓜爛熟,照樣錯很多,變化實在太大,很多細節一不注意就出錯,而且N2還沒怎麼考敬語體系,要是考了絕對死翹翹 單詞:這個全靠背,N2的難度不算很高,有一些高頻詞,你寫個十來套試卷就基本能保證對七成 閱讀:不用說,刷題,找感覺,看新聞,你看我刷到滿分 聽力:N2的聽力有難有容易,只要把容易的聽好了,即便沒有練習過線19分還是沒問題的

結論:文法和閱讀你不學紮實了,那你離N1就是遙遙無期了


手遊精準項目匯


“N+1+1”考試模式是什麼呢?

N是多種形式的過程考核,包括課堂筆記、課堂提問、討論、出勤情況、單元或階段測試、實踐實驗考核、期中考試、平時測驗、作業等。

第1個“1”是課程期末考試;第2個“1”是結合專業和課程特點的特色考試。每學年全校400門課程採取此類考試模式。

所以,好好寫筆記哦,平時上課更重要啊!

“N+1+1”考試模式分為考試內容改革、考試形式改革、學業成績評價體系改革。

考試內容改革

考試方案。教研室或課程教學團隊應認真研討國內外高校同類課程的考試模式和考試方法,並根據我校學生具體情況確定合適的考試命題及考核方案。

命題理念。考試綜合改革的核心在於優化考試內容,教師應按照教學大綱系統擬製試題,科學地確定考試內容,使考題涵蓋認知、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等方面的內容。命題必須增加案例分析和應用分析題目,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思考、探究創新的精神,堅決摒棄考查學生對知識“死記硬背”的考試觀。

其實就是說,不能死記硬背了,要對知識靈活運用。

考試形式改革

考試形式應根據不同課程的性質、特點,靈活運用閉卷考試、開卷考試,機考、筆試、面試、技能測試,課程論文(設計)、調研報告等多種形式和方法,深入推行過程性考試,減少終結性考試的課程數量。考試不僅僅是檢查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更重要的是促進和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

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考試。任課老師在開學前必須將所講授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日曆、教學內容、考試方案在網絡教學信息平臺上公佈,供學生查閱。平時作業題目佈置、學生作業的提交、答疑、單元或階段測試及成績批閱全部通過網絡教學信息平臺進行。

加強實踐、實驗、技能課程的測試。任課教師要設計詳細的實踐、實驗、技能課程測試方案,評分標準要切實可行,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實踐教學活動結束後,學生要寫出考察報告等材料,作為考核的依據。實驗、技能的測試要以過程性記錄為主。

根據課程性質和特點推行單元測試、階段性測試、期中考試,按各階段測試成績所照比例,綜合得出最終學業成績。

採用面試答辯的形式。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類似課程考試形式,由學業導師組成的面試答辯小組,統一實行面試答辯。

學業成績評價體系改革

建立一個既重視學習結果又重視學習過程的全方位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體系,改變過分注重期末考試成績的做法。

課程總評成績中的平時和期末所佔比例,要根據不同課程分類區別對待。原則上期末考試成績所佔比例不超過60%,具體的比例設置要充分發揮教研室的核心作用,在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確定一個合適的比例,報學院領導批准,特殊情況報教務處備案。

科學地確定平時成績評價的具體指標。平時成績指標一般可以按以下幾個方面來確定,如:課堂提問、討論、出勤情況、單元或階段測試、實踐實驗考核、期中考試、平時測驗、作業等,教師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根據課程特點增刪一些指標來全面、科學地考核學生平時成績。

課堂學習筆記作為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載體,是課程學業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學習筆記成績單獨計算,所佔比例不少於該門課程總成績的10%,且筆記成績達到合格標準,方能取得該門課程的學業成績。

以上介紹的主要是考試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的內容,不管考試怎麼改,只要努力學習就可以了,所以也不要太緊張了~


TeacherGao


N1考查日語的多方面能力,難還是不難,完全取決於本人的慾望和努力啦,但就本人教過的學生過級比例來看,沒有想象的那麼難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