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時完成一次微商創業,普通人究竟該不該開啟社交賣貨之路?

在剛剛結束的週末,我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應該也是最後一次“微商創業”,歷時48小時。

在這48小時中,我經歷了好奇、花錢入局、深入瞭解、瘋狂腦熱、突然覺悟、自我懷疑、精疲力盡、坦然面對、覆盤分析幾個階段。

整個過程就跟曇花一樣,瞬間怒放,又悄然枯萎。

如果你感興趣,不妨聽我聊一聊這段短暫的創業經歷,以及我對“社交賣貨”這件事的簡單思考。

48小時完成一次微商創業,普通人究竟該不該開啟社交賣貨之路?


創業的激情似一團火,燃燒了自己也波及了旁人

我參與的項目是最近網上非常火的“淘小鋪”,淘小鋪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新產品,“淘”這個字足以見得這個產品與淘寶之間親密的關係。“淘小鋪”的宣傳導師一直稱自己是淘寶的親兒子。

究竟“親不親”,通過我的簡單描述大家可以自行體會,有興趣的也可以上網搜索。

48小時完成一次微商創業,普通人究竟該不該開啟社交賣貨之路?

“淘小鋪”說白了就是創建一箇中間環節,鏈接淘寶部分商品以及你的朋友圈。你把一部淘寶商品掛在自己的小鋪中分享給朋友,賣出物品之後商家返給你一部分佣金。

說明一下,所謂的“朋友圈”是泛指,指的是你親朋好友以及社交平臺上積累的粉絲。

淘小鋪有兩種賺錢方式,第一種是自己開小鋪賣淘寶貨賺返點,第二種是推廣新人在淘小鋪當掌櫃拿回扣。

我覺得在商業領域中返點和回扣沒有任何貶義色彩,而應該是一個通識。別人花費時間研究、分享,你得到別人的信息,省下自己搜索的時間。

所有淘小鋪產品的分享鏈接都可以從淘寶直接打開,買方操作流程和自己平時的購買習慣一樣,不需要專門下載淘小鋪APP。

接觸到這個項目之後,我很快進入狂熱期,半夜不睡覺看淘小鋪介紹文,看開店學習視頻,逛淘小鋪產品大廳給自己的小鋪上貨。甚至凌晨三點爬起來寫了一篇淘小鋪體驗推廣文,想第二天把淘小鋪這個項目推薦給朋友。

48小時完成一次微商創業,普通人究竟該不該開啟社交賣貨之路?

是什麼事情突然把我從狂熱狀態中點醒了呢?

0.1元買三斤土豆事件

我在淘小鋪大廳新品推薦區看到一個產品,0.1元3斤紅皮土豆原產地直銷,這一單我是沒有任何回扣拿的。

看到這個產品我覺得可以把它當成我的朋友圈第一個推廣產品,並且分享到了閨蜜群和家庭群。

有購物經驗的朋友看到這肯定知道問題所在了,這是一單不包郵的產品,算上郵費下來,反倒比在家門口買土豆更貴。直到這個時候我才開始懷疑在淘小鋪中購買產品優惠的可能性。

我一開始相信淘小鋪的產品優惠力度大是來自於官方說明,他們拿去年雙十一某款旗艦手機全網最低價作為案例,證明淘小鋪在阿里巴巴的扶持之下的紅利優勢。

我平時買東西沒有看價格的習慣,特別是對生鮮水果類產品,心裡沒有價格預期。

後來通過對比同類型產品在淘小鋪和淘寶中的價格之後發現,淘小鋪上推廣的往往是單價比較高的產品。

至此我發現自己在淘小鋪這個項目中核心競爭力消失了。於是我決定停止繼續在淘小鋪上投入時間和精力。

請注意,我認為失去核心競爭力的是我,而並非淘小鋪本身。淘小鋪這樣一個推廣面如此之大的產品,當然會有適合在上面創業的人群,只不過這個人不是我。

為什麼呢?這就要說一說“微商創業”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

48小時完成一次微商創業,普通人究竟該不該開啟社交賣貨之路?

“微商創業”的核心競爭力

“微商創業”是我給這一類經營模式起的名字,因為曾經一度微商在朋友圈非常火,其實後期改頭換面了很多樣子,但是都萬變不離其宗。

什麼是“微商創業”呢?其實就是通過一個人打通某些產品和他的社交圈,上端產品通過中間人媒介賣貨,下游端通過中間人知道一個新產品。

曾經這類的項目的名字叫微商,因為交易平臺在每個人的微信朋友圈,而現在這個項目叫社交電商,一部分交易還在朋友圈,同時也延伸到了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並衍生出諸如淘小鋪、京東芬香一類的產品。

微商創業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

有人說是微商創業的核心競爭力是賣貨能力。

我覺得不是,賣貨能力只是表象,或者說你的賣貨能力好不好是你的上游供貨商更看中的,你的用戶看中的一定不是你一天能買多少東西,而是這個東西究竟值不值得買。

李佳琦也沒法賣掉一個粘鍋的“不粘鍋”。就算他一時賣掉了,如果他天天賣,那他也做不長。

說說我為什麼會突然停止繼續在“淘小鋪”上投入時間和精力。

即使我建立一個賣貨群,裡面都是自己的朋友,他們最終會在我的淘小鋪買東西也不可能一直靠跟我的人情,而是我的淘小鋪中的產品物美價廉,或者滿足他們的特定需求。

我一開始的入局邏輯是淘小鋪有阿里巴巴紅利扶植,所有價格全網最低。

如果按我當時的理解,我的核心競爭力是大部分人目前還不瞭解淘小鋪這個產品,不知道上面的東西全網最低,我把這些廉價好物推薦給大家,他們用更低的價格滿足了自己的需求,我也從中獲利。

在買貨的過程中,如果有人也覺得淘小鋪是個不錯的平臺,也想把淘小鋪裡的東西賣給自己的朋友,那麼通過我的准入推薦,他們也加入淘小鋪,然後我們一起成團共贏。

但是“土豆事件”讓我認識到一個事實,就是淘小鋪目前大部分商品並不是全網性價比最高的。

當然可能也有極個別的商品價格非常優惠,但是找到這些商品需要花費時間,而我對自己的個人定位不是花時間幫別人找低價好貨。

我的核心競爭力沒有了,自然要停止投入及時止損了。

48小時完成一次微商創業,普通人究竟該不該開啟社交賣貨之路?

社交賣貨,沒有門檻就是最高的門檻

在中國每天有無數人加入到社交賣貨的行列中。這一行的激勵slogn就是“創業,可以很簡單”。

乍一看似乎真的很簡單,先投入幾百至上萬不等的資金,動動手指10分鐘不到,你的小鋪就建立了,你和某個微商品牌的合約就籤立。

但是創業不是目的,能持續經營下去並獲得收益才是。

薛兆豐講過一句話:免費的就是最貴的。同樣,沒有門檻的其實才是門檻最高的。

社交賣貨的門檻從來不是你投入那一點准入資金。

你首先要面對的困難就是跟你一起被“無門檻”所吸引而加入的龐大的賣貨群體,以及已經被無數微商類產品轟炸到滿腹怨言的用戶。

社交賣貨的門檻究竟是什麼?

  1. 能否拿到更大的優惠力度
  2. 能否推薦更有使用價值的產品
  3. 是否有保持充足且優質的貨源
  4. 是否擁有一定數額的粉絲群
  5. 有沒有精準把握用戶需求點和痛點的能力
  6. 有沒有寫出讓人有購買慾的推廣文的能力
  7. 是否具備強大的共情能力

這些門檻中,前面是三個是硬實力,後面四個是軟要求。沒有產品支持,創業做不起來,沒有軟實力跟進,業務無發展可談。

這些門檻與淘小鋪宣稱的輕鬆創業是相違背的。

你當然可以通過淘小鋪創業,但是一鍵加載商品到小鋪,機器人分享商品到銷售群,這樣的簡單操作必然賺不了什麼錢。

就我目前的瞭解,淘小鋪無論是貨源還是價格本身並不佔優勢。

想通過淘小鋪創業成功

,要麼花大量時間去做測評、做對比,找出少數真正物美價廉的好物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圈,打造“好物達人”的人設;要麼一個個對接用戶需求,精準定位用戶想買什麼,然後在淘小鋪中上貨分享,以達到幫別人省時間的目的。

只有真正按用戶的需求提供服務才可能創業成功。

要做好這些真的一點也不輕鬆。

48小時完成一次微商創業,普通人究竟該不該開啟社交賣貨之路?

給“微商創業”新人的幾點建議

我不是一個特別熱衷於購物且喜歡做購物分享到人,所以我根本就不該去做社交賣貨。

但是我不適合不代表沒有人適合。

普通人就算做不到李佳琦那樣的全域網紅,仍然可以通過社交賣貨開啟自己的創業之路。

只不過還是那句話,創業可能輕鬆,成功一定不易。

寫幾條給“微商創業”新人的建議

  1. 先做充分了解再入局,不要只看產品方的宣傳,多搜一搜不同領域對你準備進入項目的評價
  2. 如果沒有別的領域的人對此做評論,一定不要參與其中(非常想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3. 真體驗、真感受、真分享,不做違心之事
  4. 深入研究垂直領域內的產品,精準定位用戶群體
  5. 先副業再創業,可以給自己一個瞭解新領域的機會,但是不要一頭扎得過猛
  6. 入局之前多考慮一段時間,好項目不介意多等你個把月
  7. 做自己相信的事,賺自己該賺的錢,你的付出值得有所回報

無論你是否打算開啟微商創業之路,你和那些已經經歷過無數輪社交賣貨沉浮的人的心態是不一樣的,有的事他們做起來毫無心理壓力,你卻不一定過得了自己那一關。

如果你對自己即將做的事情內心存疑,等一等一定沒有壞處。

48小時完成一次微商創業,普通人究竟該不該開啟社交賣貨之路?

結語:一次衝動之下的決定,帶來回味終生的思考

我不會因為自己的失敗案例把微商創業這件事一棒子打死。無數人把自己的時間精力投入到這件事中,一定有他的原因。更何況這個領域的成功案例更是數不勝數。

這次經歷與我來說,算是花400塊錢低成本體驗了一把加入微商創業的刺激感,也是很值得的。

在這段時間裡,我真心相信“淘小鋪”是一個能讓人雙贏的產品,也恨不得立刻把它推薦給自己的朋友。

這也讓我看到了,如果一個項目真的非常好,他一定會讓使用者產生巨大的自發安利的慾望。

總有人說社交賣貨打擾了很多人的生活,其實不是這個模式不好,而是看到產品推廣的人本身不需要這個產品,卻被無差別推送。

如果我的朋友因為了解我,給我推薦需要的產品,就算不買我也一定會感激他。這才是社交賣貨的真正魅力所在。

無論是寫文章,還是賣產品,都要具備用戶思維。我不是在寫文章,而是在分享你可能需要的經驗,你不是在賣產品,而是把別人需要產品的告訴他,僅此而已。

最後祝願每一個有創業夢的人都能看清自己選擇的路,走好每一步,不給人生留下遺憾。

我是 ,一個愛學習、愛分享,向上生長的職場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