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到底是忠義之士,還是奸惡之徒?

張志剛的鄉愁


曹操既不忠義,也不奸惡。拋開演義來看,曹操稱得上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是一位文韜武略的出色人物。當然,人無完人,若非要以道德模範的標準來要求政治家,那純粹是給自己添堵。

曹操的主要功績:結束北方戰亂、恢復正常社會秩序

在三國系列的文學作品中,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武將謀士各展所長,是一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黃金時代。然而,真實的歷史,並不如我們想象中這般美好,在任何時候,戰亂都是對人類生存最大的威脅,對於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老百姓而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那是一段堪稱煉獄的歷史。況且,那些所謂的諸侯,本質上都是為各自利益而戰的軍閥,互相間並沒有道德上的高下之分,誰能結束戰亂、恢復社會秩序,讓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百姓安居,那他就是英雄。

而從客觀功績來看,曹操就是這種角色。在漢獻帝與朝廷官員們流落在洛陽城廢墟之時,無論是四世三公、享受劉氏恩澤的袁紹,還是所謂漢室宗親的劉表、劉焉,都視其為燙手山芋,避之唯恐不及。而當時實力不是最強的曹操,雖抱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但客觀上他迎回了朝廷一行,在名義上沒讓漢王朝徹底消亡、天下徹底混亂;其後,他以自己的能力,結束了北方混戰,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如屯田制),恢復了社會秩序,讓百姓得以正常生存繁衍。

此外,在對內爭霸的同時,曹操也保持著對周邊遊牧民族的打壓,對於勾結袁氏殘餘的烏桓,面對糧草不足、路遠難行,以及身後劉表虎視眈眈等威脅,曹操毅然遠征,不僅打擊了袁氏,更是一舉征服了烏桓,杜絕了當初楚漢相爭時匈奴人趁機做大的局面再度重演。同時,他還將內附的匈奴人一分為五,分而治之,為後世治理遊牧民族提供了經驗。

所以,從以上角度上來說,曹操甚至堪稱延續中原文明的英雄。

在東漢末年的軍閥中,曹操的個人才能也屬頂尖

除了政治上的貢獻外,曹操還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所有的重大戰役,幾乎都是他自己親自指揮,也正是這個原因,他被一些國外專家評為人類歷史上的著名統帥之一。而且,他的戰術戰略靈活多變,對中國的軍事理論也有一定的貢獻,留下了《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

在東漢末年的諸侯中,只有曹操稱得上一位文學家,他的作品《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蒿里行》等等,辭藻雄渾、意境深遠,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以及強烈的歷史與現實意義,開啟了建安文學這一個全新的文學時代。此外,他的後代曹丕、曹植等都是才華橫溢的文學家,這樣的家族,在歷代統治者中都比較少見。

曹操的最大道德缺陷:戰爭罪

曹操雖在自己的詩中感嘆百姓百不存一、生靈塗炭,但他自己也是造成這一局面的罪魁之一。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他多次作出屠城的暴行,尤其在攻打陶謙勢力的過程中,他甚至將數十萬手無寸鐵的流亡百姓驅趕至泗水中,殘殺殆盡。雖然其中有削弱敵人、節省糧食的目的,但毫無疑問,用我們當今的話來講,這些都是戰爭罪。

至於曹氏篡漢,個人認為這並不是什麼奸惡行為。東漢的滅亡,雖然有天災的原因,但本質上是其制度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政治、經濟等問題逐漸累積、爆發的必然產物。曹操不是漢朝滅亡的罪魁,相反他甚至在名義上延續了漢王朝的存在。而且曹氏對於漢獻帝也算是保證了善待,這與後世篡權者屢屢將前朝皇室殺光的行徑比起來,算是文明得多。

總而言之,曹操家族代漢,並不能被視為罪行;劉備姓劉,也不能說明他的政權就具有道德性。那些軍閥所代表的勢力是否具有積極意義,只在於是否維護了中原文明、恢復了社會生產、能否讓百姓安居樂業。《三國演義》畢竟只是文學作品,不能用來當做考證歷史人物的唯一依據。


正史漫談


曹操是一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到底是忠義之士,還是奸惡之徒?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曹操肯定不是奸惡之徒。不然不會那麼多能人志士跟隨他打拼,“建安七子”都在其麾下。我是很佩服曹操的,從一無所有奮鬥到稱霸一方可以說是“一代梟雄”。他是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曹操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被封為費亭侯,可以說曹操出身貴族,所以家裡有錢可以多讀書,經史典籍閱覽個遍,特別喜歡兵法,詩歌,音樂都有悟性。年輕時候就喜歡行俠仗義,打抱不平。20被舉為孝廉,在京都洛陽為郎,任洛陽北部尉。但是朝廷奸臣當道,東漢朝政日益腐敗,終於爆發“黃巾起義”,曹操有了用武之地在穎川大破黃巾軍牛刀小試,初露鋒芒。

後來董卓專權朝政,倒行逆施,曹操散萬貫家產,組織軍隊號召天下英雄起兵討伐董卓。曹操雄才偉略建議始終得不到認可,東征西討積累大量軍事經驗。

曹操雄才大略一生戎馬生涯成就主要三個方面:

1、曹操在政治上比較開明,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地方豪強,用人唯才是舉,不論出身,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最著名的詩“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若為君故,沉吟至今。”表達求賢如渴,愛才之心。

曹操精於兵法,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還創作了大量詩篇《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他推行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官賣。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實行法制,倡導廉潔。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

2、在軍事方面曹操《孫子略解》主張“兵以義動”的戰爭觀,強調師出有名,符合道義。在戰略戰術上靈活多變,因事設奇、任勢制勝,兵不厭詐。在帶兵方面,他治軍嚴整,法令嚴明,一次在行軍途中,曹操傳令不得使戰馬踐踏麥地,如有違犯,一律斬首。士兵皆下馬步行,惟恐踏壞麥苗。可曹操的戰馬因受驚嚇踏了麥田。他即拔劍割下自己一撮頭髮,以示處罰,足見執法認真。在用兵方面,而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諸將征伐,皆以新書從事,臨事又手為節度,從令者克捷,違教者負敗。”常用聲東擊西、避實就虛、埋伏、包抄、突襲、離間、劫糧、攻彼救此、棄物誘敵等戰術,譎敵致勝,轉弱為強。在御將方面,曹操拔于禁、樂進於行陣之間,取張遼、徐晃於亡虜之內,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曹操能夠根據將領特點,用其所長。 例如,許褚、典韋壯武有力,忠誠奉法,曹操就讓他們戰則為軍鋒,息則統親兵。

3、在經濟方面,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漢魏之間,社會生產遭受嚴重破壞,出現大饑荒。這一時期,糧食供應成為各軍事集團最大的問題。

曹操建安元年,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在許下募民屯田,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於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設置田官,興辦屯田。屯田有效地解決了曹操集團的糧食問題,所以曹操說:“後遂因此大田,豐足國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在興置屯田的同時,曹操採取各種措施,扶植自耕農經濟。針對當時人口流失,田地荒蕪的情況,曹操先後採取招懷流民、遷徙人口、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檢括戶籍等辦法,充實編戶,恢復農業生產。此外,曹操還陸續頒佈法令,恢復正常租調製度,防止豪強兼併小農。

建安五年,曹操頒佈新的徵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確:“其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綿二斤而已,他不得擅興發。”曹操前後實行的這一系列措施,使瀕於崩潰的自耕農經濟不斷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這成為曹操集團的雄厚經濟基礎。通過以上二項措施,曹操統治區的農業生產迅速恢復。這是曹操在經濟上的一大成功。

開源同時,曹操也非常注意節流,並以身作則。史書中稱曹操“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後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採,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溫,無有緣飾。

曹操可以說是一個忠義之士,不像歷史舞臺劇寫成白臉奸臣,不明事理的說成亂臣賊子。最後偉人一首詞來評價曹操。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上圖《歷代紀年》十卷以史實記載了曹操的生平

曹操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因為各人所持的標準不一樣所至。有的從道德角度評價,認為曹操顛覆漢室,是大大的奸賊。有的則從成敗角度衡量,認為曹操功績非凡,是少有的英雄。與曹操同時代的人對他的評價很高,如《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認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大致在宋代以後,因受道學影響,曹操的形象變得愈來愈壞,如《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既奸詐又殘忍,戲劇中的曹操也是典型的白臉奸臣。近代以來,對曹操的功過是非討論很多,一般對他採取肯定的態度。

上圖為曹操在統一的過程中,實行屯田制,推動經濟恢復與發展


曹操的功績首先是統一北方。自東漢末年以來,中國在很長時間內處於分裂狀態,割據勢力之間連年混戰,社會生產遭受嚴重破壞,普通百姓深受其苦。曹操東征西討,最終將北方大體統一,具安定社會的作用。在統一過程中,曹操實行屯田積穀,推動經濟恢復與發展;主張唯才是舉,利於糾正漢末以來尚名背實、朋黨交結、重視門第的弊端;打擊豪強勢力,緩解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曹操愛好詩歌,積極創作,在文學方面也是功不可沒。

後人對曹操評價,主要是指他顛覆漢室一事。在君主制時代,這是違背綱常的行為,理應受到責罰。在君主制早被廢除的今天,再作討論便沒有太大意義。但撇開這一層不論,曹操有些行為還是應當受到指責,如他曾兩次征討徐州牧陶謙,凡是經過的地方,無不肆意誅殺;在官渡打敗袁紹後,將其數萬士兵全部活埋;北伐烏桓時,又盡屠柳城。另外,曹操實行法治,有時也未免過於苛刻,有的只是政見不一,有的只是不合心意,有的只是小有過錯,便隨意處死,如孔融、崔琰、許攸、婁圭、華佗等都是此類。


朗基努斯


曹操,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是忠義之士,還是奸惡之徒?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要從幾個方面,幾個時間段來說,(僅以三國演義為背景,這種問題正規一點的史詩就不討論了)。

先期,追溯到何進把袁紹,曹操叫到家裡商議,準備殺掉全部太監的時候,他們都比較年輕,有的是一腔熱血,和漢朝對他們家族的厚恩,所以這個時間段,他們肯定是忠義的!

後來,董卓進京之後,袁紹感覺到了異樣,所以跑路了。而曹操還是保留對漢朝的忠心,所以才有夜鬧王允宴,孟德獻寶刀。但從董卓進京後的表現和作為,他的心理肯定是產生了一些變化,但還是忠義的。

再後來,到李傕,郭汜之亂,被曹操營救回來,看到漢獻帝的落魄,使得曹操認識到了,帝王並沒有太多的了不起,而且他認為是他解救了皇帝,能讓他生活得更好,就自然而然的生出了自然的心理優勢與強勢,但那個時候心理上還是有一點過不去的。但一跪之後漢朝文武百官及獻帝的表現,更加堅定了他的思想。

最後,從他第一次開始斬殺獻帝衣血詔開始,他的心路歷程和思路已經徹底改變。從殺掉伏皇后,皇帝最親近的人開始,他的心理已經徹底扭曲了,沒有了對皇權的敬畏,對皇恩的恩謝,有的只是對皇權蔑視和渴望,這個時候就是奸惡之徒了!

感謝各位的閱讀,暫時就分析到這來,個人理論,喜歡就點個讚唄!評論就是我努力的方向,謝謝!


跳跳的蝸牛


一個完美的凡人

無論是讀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都會覺得曹操這個人有可惡又可愛,他打了赤壁,也打了官渡,他會殺高順,但是招降了張遼,他愛才,也殺才,他奉天子以令不臣,也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有過夢想,最終也變得實際,他重情重義,卻也奸詐好色,他會寫詩,會識人,會愛家,會無理取鬧,會突然犯傻

毛主席給曹操有一句評價叫至少是個英雄,這一句至少即是肯定也是無奈,這個人叫你愛不得,恨不得有時你覺得他雄才大略,正可謂超世之英傑,也有時讓人覺得齷齪猥瑣,咬牙切齒

我一直覺的曹操和劉備就像紙的兩面,劉備有野心,一開始就想匡扶漢室,曹操有夢想,後來或許是自私或許是失望,變了心意。曹操是被時代推到了風口浪尖,而劉備一直在努力登上歷史的舞臺。劉備一開始得到了關羽張飛如虎添翼,後來得到諸葛亮如魚得水,最後身死兵敗而志不滅,曹操在官場上處處碰壁,多少幼年好友不聞不問,反目成仇,甚至背後捅刀子,一開始只有家族宗親相應號召,到最後多少人讓曹操心寒,許褚夏侯惇墓前痛哭卻不懂孟德之夢,賈文和雖懂,卻一聲不吭,只求自保,荀彧也懂,但是一心向漢,以死明志,曹子建陳群的九品中正一下來,曹操一直以來的努力灰飛煙滅,司馬懿?司馬懿算得上什麼,哪裡又比得上這些人更讓他寒心的呢

其實如果沒有三國演義,一開始就只去理解曹操,不去用奸雄,漢賊,丞相這些任何的褒義貶義的標籤去先入為主的瞭解他,會發現曹操其實就像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會對他有不同的理解,無論是喜歡還是討厭。因為曹操這個人太多面了,說實話要論多才多藝的領袖,除了那位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漢武,略遜風騷,一代天驕只識彎弓射大雕的偉人,我只服孟德。

如果一定要一句話來要我評價曹操,我想說:要是能重來,我要做曹操




高高在下喲


曹操是一代梟雄,忠義和姦惡這兩個詞都無法準確形容曹操,他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這樣的人,是有寬度和深度的,沒有一定的手段,他也不可能建立魏國,被人謾罵的虧心事,他也是沒有少幹,但是也有很多人對他評價很高,知人善任,對關羽等人,也夠意思,所以,曹操這個人,有功有過,不是兩個詞能說清楚的。


般若自在


曹操是個什麼人?許劭早就評價過: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的一生確實很符合這段評價。我們分兩段來看曹操。

1:曹操小時候愛玩,不務正業,他叔叔看不慣,就經常告他的狀,有次曹操碰到他叔叔,就直接倒地上,假裝中風的樣子,他叔叔急忙告訴他父親,他父親過來一看,曹操生龍活虎的站著,曹父就問曹操,你叔叔剛說你中風了,怎麼一下就好好的。曹操說我從來就沒有這個病,叔叔一向厭煩我,所以故意這樣說。從此之後曹父再也不相信他叔叔的話,曹操又開始了自己的放蕩不羈的生活。

2:曹操年輕時候有次和袁紹一起去偷新娘子,為了引開賓客,大喊有賊,所有人都追出來找賊,曹操趁此機會溜進新房把新娘子抱走了,結果袁紹帶路一頭鑽進了灌木叢,袁紹被荊棘卡住了,動不了。眼瞅著抱著新娘的曹操再這樣耗下去要被發現,曹操急中生智,衝著眾人大喊一聲,賊在這裡。嚇得袁紹一著急,一使勁就蹦出來了。

3:曹操二十歲的時候被認命為洛陽公安局局長,立志做番事業,一到任就設立了“五色棒”號稱不管誰人犯法,都棒殺之。結果當時權傾一時的十常侍蹇碩的叔叔,夜晚夜行,違反了當時的宵禁政策,曹操力排眾議,當場打死了他。

4:董卓專政時,曾賜予曹操驍騎校尉,曹操看出董卓不臣之心,立馬改名易姓逃了。回到家鄉就招兵買馬,首倡義兵反董。等到袁紹一舉反董之旗,曹操急忙跑去加盟,當董卓西遁長安,大家都不去追,只有曹操一人帶著本部兵馬去追,孤軍深入,結果著了董卓的坑,損失慘重,老本都賠了,還好曹洪給他馬騎,留了一條命。

早年曹操的志向,他自己都說過“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徵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他的作為確實也是如此。

至於之後,軍閥混戰,曹操的心志已經改變,已從能臣變成了奸雄,但是曹操也說過一句話“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hello隔壁王叔


看完三國後,個人比較喜歡曹操。曹操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世人稱他為一代梟雄,正所謂亂世出梟雄。我覺得他是一個胸懷大志,知人善用,博學多才,有遠見卓識的人。

在三國戰亂時期,各路諸侯都心懷鬼胎,爭權割地,唯利是圖,曹操一個宦官之後,權利實力都處於劣勢,但在董卓霍亂朝政時,眾多臣子都只能忍氣吐聲。而曹操隻身一人就敢去刺殺董卓,可見他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後刺殺董卓失敗,得陳宮相助,死裡逃生,最終招兵買馬,挾天子以令諸侯,後平黃巾,除呂布,滅袁紹,獨霸一方,何等壯觀。

曹操作為一個統帥,非常愛惜人才,知人善用,軍紀嚴明,善罰分明。 個人感覺他是一個似忠非忠,似姦非奸的人!


sunnyf888


一提起“曹操”二字,大家應該是不會陌生,特別是受文學名著和歷史電視劇《三國演義》的廣泛流傳和播放更是無人不曉,無人不知。他那種機智,有才,愛才,高超的領導能力,獨特人格魅力讓不少數大眾喜愛。更是成為一部分茶餘飯後談論的偶像。

關於曹操是忠義之士還奸惡之徒,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一說是忠義之士吧,曹操做的有些事情讓人厭惡。例如1,挾天子(漢獻帝依令諸候,玩弄於股掌之中。2,三國著名謀士,多年跟隨曹操,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為其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等;判定曹操為奸惡之徒的話,但也找出從曹操做人做事的行為上,找出可圈可點的事例來,如劉備集團戰敗,劉備、張飛、關羽、三兄弟失散,亳無消息。關羽不得不暫時降於曹操,此時曹操對關羽尊愛有加,並日演義了讓後人津津樂道的,過五斬六將事蹟等

人性是複雜的。不能單純說忠義與奸惡。二者應該是互相滲透罷了。說曹操是忠義之士,只能說他所做的有良心之事大於有失德性之事多。說他是奸惡之徒,那是他所做奸惡之事多於善良之事。曹操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評判標準。


歷史天平


三國演義我看了兩遍 我個人認為曹操是一個似忠非忠似姦非奸的人 下面說說我的看法。 1有政治見識深遠而正確。

最開始董卓佔領帝都洛陽,曹操就知道只有刺殺董卓並且是他自己去刺殺才行,無論成功與否,將打響他自己政治生涯的第一炮,刺殺失敗後,逃到陳留招兵買馬,等待時機,後來袁紹召集18路諸侯討伐董卓,曹操知道自己要去且必須去,首先他已然算是一路諸侯,其次討伐國賊董卓人人有責,

看到各路諸侯各懷異心,知道成不了事果斷放棄,董卓被呂布所殺後,曹操從李傕,郭汜手中迎回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佔領政治高度,名正言順,

曹操還會利用政治手腕掌控人心,譬如踐田割發、得敵人部下死力、不計較與袁紹通書等,他還知道維持一個平衡,在該殺的時候絕不為小仁而去大義,具備了一個傑出政治家的條件和綜合素質。

2、有很強的知人識人能力。

在動亂的三國時期,他求賢若渴,唯才是舉。才放首位,不論德行。他用人有四大特點:第一:知人善任,唯才所宜。第二:推誠取信,用人不疑。第三:令行禁止,賞罰分明。第四:虛懷若谷,見賢思齊。有了雄厚的人才,還怕江山不定?

3、曹操有過人的膽識、魄力、謀略和才學。

著名的《短歌行》,介紹了自己一生,詩中描述了曹操一生中各種情感,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平定天下的雄心壯志。曹操一生生活節儉,家產還不及曹洪,當然他心繫天下,天下都是他的了,還在乎家產,這是何等氣魄!

4、曹操也是有缺點的,這樣反而讓他的形象更真實。

曹操最大的缺點就是疑心太重。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投宿呂伯奢家之後,見有人磨刀懷疑呂伯奢家人要害他,於是殺死了呂伯奢全家八口,陳宮見後嘆息,孟德心多,誤殺好人!”後來,在他們逃離途中,曹操為了斬草除根,又有意殺死了呂伯奢本人,陳宮便嚴厲指責曹操:知而故殺,大不義也! 而曹操竟悍然宣稱: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是何等的霸氣,他有一個習慣就是知錯改錯不認錯,在我心目中曹操可以說是一個接近完美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