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商:黑天鵝事件

黑天鵝事件(英文:"Black swan" incidents)指非常難以預測,且不尋常的事件,通常會引起市場連鎖負面反應甚至顛覆。


聖商:黑天鵝事件


一般來說,“黑天鵝”事件是指滿足以下三個特點的事件:它具有意外性;它產生重大影響;雖然它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們在事後為它的發生編造理由,並且或多或少認為它是可解釋和可預測的。

黑天鵝存在於各個領域,無論金融市場、商業、經濟還是個人生活,都逃不過它的控制。“灰犀牛”是與“黑天鵝”相互補足的概念,“灰犀牛事件”是太過於常見以至於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黑天鵝事件”則是極其罕見的、出乎人們意料的風險。

由來

在發現澳大利亞的黑天鵝之前,17世紀之前的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但隨著第一隻黑天鵝的出現,這個不可動搖的觀念崩潰了。黑天鵝的存在寓意著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著一切。人類總是過度相信經驗,而不知道一隻黑天鵝的出現就足以顛覆一切。然而,無論是在對股市的預期,還是政府的決策,或是普通人日常簡單的抉擇中,黑天鵝都是無法預測的。9·11事件的發生、美國的次貸危機、我國的雪災,都證實了這一點。

大約在四百年前,弗朗西斯·培根就曾經發出這樣的警告:當心被我們自己思想的絲絲線線束縛。但是我們老是犯這種錯誤,老是以為過去發生過的事情很有可能再次發生,所以免不了會憑經驗辦事。比如說,我們經常編出簡單的理由或故事來解釋我們尚不知曉(而很有可能是我們根本就不可能知道的)複雜的事情。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無法預知在未來的某一天股市會漲還是會跌,據以推斷預測的理由要麼過於簡單化了,要麼根本就是錯誤。事實上,真正重大的事件是無法預知的,Nassim Nicholas Taleb把這稱之為“黑天鵝”。作者的這一論點,對於那些靠預測經濟發展為業的MBA甚至曾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專家們而言,可以說是沉重的一擊。

當然,也有觀點認為,一些人對所謂的“黑天鵝事件”大驚小怪大做文章,是其見識膚淺的表現。所謂的“黑天鵝事件”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大做文章,因為:如果完整掌握決定某事件(包括但不限於“真正的重大的事件”)的全部因素,則這些事件都可精確預料。遙遠未來的天氣、遙遠未來某一顆塵埃的運動軌跡、遙遠未來某一枚硬幣落地時的正反面,即使這類通常被視為無法精確預料的事件,只要完整掌握其全部決定因素,則都可精確預料。

其內在的邏輯:

“黑天鵝”的邏輯是:你不知道的事比你知道的事更有意義。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對我們的歷史和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通常都不是我們已知或可以預見的東西。股市會突然崩盤,美國地產泡沫會引發誰都沒有預料到的次貸危機,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會使得大半個中國陷入癱瘓狀態,帶來上千億的損失……我們其實每一天都被“黑天鵝”環繞著。即使你足不出戶,認識到黑天鵝事件的影響力也並不難。審視一下你自己的生存環境,數一數自你出生以來,周圍發生的重大事件、技術變革和發明,它們有多少在你預料之中?看看你自己的生活,你的職業選擇、與愛人的邂逅、朋友的背叛、暴富或潦倒、股市大漲或崩盤……這些事有多少是按照計劃發生的?

金融市場的黑天鵝事件是以市場趨勢的突變為特徵的,即原有的市場趨勢會毫無徵兆地突然終結,出現對原有趨勢強烈反轉的單邊市。

黃金市場第一次黑天鵝降臨發生在1933~1934年,經歷過大蕭條之後誕生的羅斯福新政,宣佈私人持有黃金為非法,規定以每盎司20.67美元將私人黃金上收,然後由國會立法將黃金定價為每盎司35美元,美元很快貶值69%。

黃金市場第二次黑天鵝降臨發生在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發表聲明終止美元兌換黃金的義務,公然單邊撕毀佈雷頓森林協議。在接下來的數年直到1980年,黃金價格從35美元升至850美元。

所以一般來說,“黑天鵝”事件是指滿足以下三個特點的事件:

第一,它具有意外性。

第二,它產生重大影響。

第三,雖然它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們在事後為它的發生編造理由,並且或多或少認為它是可解釋和可預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