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關張沒有“桃園三結義”,為何還能流芳百世?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個故事,講的是劉備、關羽、張飛為了討伐黃巾軍起義,三人在涿郡張飛家桃園結為異姓兄弟的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劉關張沒有“桃園三結義”,為何還能流芳百世?

可實際上,真實歷史上並沒有發生過“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和張飛也沒有焚香結義,整個故事都是虛構的。


劉關張沒有“桃園三結義”,為何還能流芳百世?

《三國志·張飛傳》中提到:“少與關羽共事先主(劉備),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三國志·關羽傳》中提到:“關羽字雲長,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與先主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劉關張沒有“桃園三結義”,為何還能流芳百世?

也就是說,關羽此前在河東解縣殺人後,先逃往涿郡認識的張飛,張飛認關羽為兄長。後來劉備起兵,關羽張飛一起去投奔劉備,劉備與關、張是君臣關係,但感情和親兄弟一樣。


劉關張沒有“桃園三結義”,為何還能流芳百世?

那這樣一個沒有發生過的事情,為何還能流芳百世呢?,主要是“桃園三結義”中體現了忠孝節義的傳統美德,以及統治階級的宣傳神化下,關羽成為了忠義的楷模,與“文聖”孔子齊名,被尊為“武聖”。對維護統治,加強內部團結,凝聚力量起到了不錯的作用。

好了,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內容了,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