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時一般稱首都為京,如灃京、鎬京,而東周洛陽為什麼不叫洛京?

psycho226


首先需要更正一點,東周時期並沒有“洛陽”這個名字,當時的洛陽在西周時期名為“洛邑”,東周時期名為“王城”、“成周”,鎬京被稱為“宗周”,可見,“周時一般稱首都為京”的說法並不準確。

鎬京被稱為“宗周”,洛陽被稱為“成周”。

當時的“豐京”和“鎬京”是一座城市,二者在一起被稱為“豐鎬”,“京”作為都城的說法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豐鎬”也被稱為“宗周”,後來的“洛邑”由“王城”和“成周”組成,人們多以“成周”稱謂洛陽,可見“周”才是當時都城的象徵詞。

“邑”和“京”都用來表示國都,只是後來“邑”逐步弱化。

歷史上的都城名稱並沒有特定的規則,就比如“洛陽”作為都城,先後被叫做:西毫、成周、宜陽、洛陽、雒陽、中京、西京等等,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後,為控制東方地區,開始在洛陽營建國都。《尚書·召誥》:“周公朝至於洛,則達觀於新邑營。”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後來“邑”表示國都的作用逐步弱化,而是作為一種行政劃分,又逐漸成為了郡縣的名稱。比如古代時期的“三朋為裡,五里為邑”、“四井為邑”等說法。

陪都制度的開始,洛陽成了十三朝古都

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後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十三個”朝代在洛陽建都,洛陽被譽為:“十三朝古都”。

洛邑的出現是以輔京、陪都的身份出現的,從西周於鎬京之外營建東都洛邑,以後歷代繼踵相襲,後來出現了唐朝北都晉陽城、北宋南京應天府等,開始都是作為京都職能的補充,後來隨著朝代的更迭,諸侯的割據,曾經的輔京也轉了正。

洛陽曆5000多年的歷史,飽受滄桑,同時也為洛陽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置身其中,才能獨享這份歷史帶來的安寧!


談天說地評歷史


豐鎬從來沒稱過京!這又是哪位西吹髮明的?

豐,用了一年半!是西伯侯姬昌住的地方程地被渭河發水衝了之後臨時住的地方。你要知道他只是西伯猴,他自己敢稱為京嗎?

老大是河南的商王帝辛!

鎬,其實是蒿。是姬昌同學在豐地暫住的時候讓他的兒子公子姬發,去南邊一個蒿草茂盛的地方建造的居住地。

在豐地住了一年半,就搬到蒿地,而一年不到,西伯侯死了,姬發繼承了西伯侯的爵位,十二年後開始造反。

從蒿地建成到造反成功用了十三年,只是一個諸侯,所以不能成為京!

而造反成功以後就營建了新的都城-成周洛邑。為什麼叫成周,因為周朝成立了!九鼎放在都城周王城洛邑今洛陽。

也就是在洛邑建設的兩年,蒿地短暫的被稱為“蒿京”,成周城一建好,立馬就搬到洛陽去了,從出土的文物何尊上的銘文就說的很清楚!

要不然,寶雞離西安那麼近,跑到洛陽見天子,開會,發銅?千里迢迢,古代人傻啊?


大唐神都


我來回答作者你提出的問題。

我查閱了史記資料對於作者提出的這個名稱問題也沒法說清楚,只從一些史籍記載裡尋求一些猜測。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都城叫做鎬京,在今西安市長安區西北,又稱西都、宗周,周武王即位後,由原來的都城豐遷圌都到鎬京,經過周厲王“國人暴圌動”、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周朝中圌央政圌權統圌治諸侯能力大大下降,公元前771年,北方的蠻夷民圌族犬戎攻破鎬京,俘虜周幽王,西周滅圌亡。周平王遷圌都洛邑,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這一段的周朝史稱東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直到周赧王時期(公元前256年),秦國滅掉東周,周朝滅圌亡。

西周時期,洛陽的名稱比較多。就地理區域而言,洛陽有“中國”、“土中”、“地中”等名稱。1965年,陝西寶雞賈村塬出土的成於成王初年的“何尊”(青銅酒器)上有銘文“餘其宅茲中國”,表明武王把洛陽稱為“中國”。《帝王世紀》稱洛陽為“土中”。這些名稱都體現了洛陽在地理上的核心位置。就城邑而言,洛陽為西周東都,有“雒邑”、“成周”、“新大邑”等名稱,體現了洛陽在政治上的核心地位。其中雒邑因近雒水而得名,成周取其“周道始城”之意。二者同指一邑,其地在今洛陽澗東瀍西一帶。

根除上面記載來看,表面武王將洛邑稱之為“中國”可能這個名稱更符合統治者的想法!


歷史領域創作觀察員


首先,糾正一下提問者,洛陽在隋朝時候是有過東京這個名字的![呲牙]

洛陽,地處中原,有著天地之中的歷史地位,是十三朝古都,最早“中國”一詞出現在這裡。儒學淵源於洛陽,道學創始於洛陽,經學開山於洛陽,理學興盛於洛陽。這麼一座城市,有著四面環山城內有水城外有河,攻防合一的歷史地位,歷來被皇帝所青睞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同很多城市一樣,這座城市歷史上也經歷了多次更名,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下洛陽曆史上的名字吧。

西周初年,洛陽稱郟鄏、新大邑:郟山名,指今天的洛陽邙山;鄏,邑名,也就是今天說的邙山以內的城市,就是今天洛陽的範圍。

東周稱洛陽:古人以山以南水以北為陽,那時洛陽的政治中心在邙山以南,洛河以北,便有此名稱。

東漢雒陽:雒通洛。秦始皇崇尚水德,將歷史上雒陽更名為洛陽;到了東漢時期,漢光武帝劉秀尚火德,便將洛陽再次改回了古稱“雒陽”。

隋煬帝東都、東京:隋代實施雙都制,按照地理位置來分,西京、西都長安城;東京、東都洛陽城。

武周神都:“神都”最早出現在《水經注》中,武則天“以周代唐”之後,定都雒陽,自稱“聖神皇帝”,改東都為“神都”。

五代時後梁西都:後梁建都開封復都洛陽,按地理位置劃分為“東都”,洛陽為“西都”。

明朝光宗皇帝朱常洛為避諱改洛陽為雒陽,清沿用洛陽之名至今。

就其他城市而言,洛陽算是更名很少的城市了。這座城市在歷史至今的名字幾乎都在洛陽和雒陽之間圍繞。古人定名一般與地理位置、名人事蹟、山水方位、五行等定名。而擇選國都則是通過地理位置、水源量、對於周邊各部族的控制、糧食作物等。洛陽雖然歷史上更名不多,但13個建都的朝代,一百餘位在此出生、老去、建都、遷都、葬於此地的皇帝,大量的文人墨客留下的詩篇也使得這座城市擁有厚重的文化積澱。而那些盜墓小說中的洛陽,那個到今天仍舊在使用的洛陽鏟也為這座城市增添一筆神秘色彩。


霜晨冷月


考古和傳說是有本質區別的。

洛邑,何為邑:國,都邑,京畿之地!

邑又謂之諸侯國,如:大邑周!



國寶會說話


一派胡言。周朝時都城成周、洛邑、王城,哪一個用“京”字了?所謂的“鎬”只不過是成周洛邑正式投用前的臨時都城,是諸侯時期的部落聚集地,既沒有規劃,規模也很小,因此現在發掘不出來任何都城的標誌性遺址遺物。


用戶5911296580485


1.周朝長安稱西京,洛陽相應稱為東都。

2.五代李存勖遷都洛陽,以洛陽為洛京。


一燈如豆


大邑商,小邦周,理解下語義。另外現在得南京為什麼不是都城的意思,而我們的北京又被稱為“首都”


北道主


洛陽這個名字好聽,自古就是太陽的家,只是現代人給聽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