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謙卑之心,不要急於求成


要有謙卑之心,不要急於求成

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解讀:

闕黨這個地方有一個童子,受到主人的指派,讓他出使,去見孔子。童子嘛,年紀小,就委以重任,出使,所以大家會覺得這個小孩子有出息,與眾不同。

於是就有人問孔子,這個小孩子是不是求上進啊?是不是與眾不同啊?

孔子觀察過後說,我看這個小孩子坐在大人的位置上,一般情況下,小孩子是站著回話的,按禮儀沒有資格與大人同坐談話。

又看這個小孩子,與大人一起並行,以為自己是大人了。按照禮節,小孩子應該跟隨大人,讓大人走在前面,以示尊重。這小孩明顯的禮數都沒有,只圖表現自己。

於是孔子的結論是,這個小孩子不是求上進之人,而是想要速成,讓大家承認自己啊。讓大家認可自己。

讀書的時候,我們都學過一篇文章,《傷仲永》,這仲永年少的時候,就是個神童,為什麼長大了與普通人一樣呢?就是急於求成,一點小本事,天天炫耀,忘記了自我成長,所以變得平凡了。

要有謙卑之心,不要急於求成


在中國古代,還有一種拜師的禮儀,即便是您已經把這個老師的一切都學透徹了,也完全超過老師了,還要服侍老師九年,方可下山,有人說這不是浪費時間嗎?我已經學成了,我已經天下無敵了,我還要跟著這個老師?這個老師的一切都不如我了,我要下山去比試比試了,我要另找高手學習了。

其實啊,為什麼要再等等,是磨練自己的謙卑心,其實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您進了這個道,裡面就深不可測,您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學懂了,學完了,在您謙卑下來過後,您又會發現老師的很多閃光點,又會發現這個道上,您還差得遠,當您學成過後,再用絕對謙卑之心,再學習九年做人,您的功夫又會更加精進,又會發現您很多不足之處。

現代社會上很多人的一個毛病是功夫沒有多少,但是就是顯擺得很厲害,總是覺得沒有人重用自己,沒人理解自己,按照儒家思想的說法,您只需要不斷的修煉自己,務實工作,時間到了,您自然會凸顯出來,不要那麼急衝衝的往前走。

人一旦急衝衝的往前走,急於求成,就會開始注意表面功夫,精力不再花到實際功夫上,人就不會成長了,時間一拉長,就會被那種練真功夫,不急於表現的人給打敗。

所以,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注重禮儀,要謙卑,要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後背後要把功夫下實了,這樣才是成長的不二法門。

大家也可以看看當今社會,一些急於求成的創業者,甚至是企業家都犯了一些什麼錯誤。如果一個人沒有謙卑之心,他大概很難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