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堂食的文和友裡,久違的“長沙味道”一點都沒變

編者按: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3月12日,長沙召開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座談會,要求加快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復工復業,進一步增強老百姓恢復消費的信心,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充分釋放出來。今日起,長沙晚報推出“長沙消費按下快進鍵”系列報道,展現零售、餐飲、家政、美容美髮等生活性服務行業,如何化危為機,創新突圍。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3月16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捷萍)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長沙餐飲業加速回歸。今日,在闊別近兩個月後,長沙“網紅”餐廳超級文和友龍蝦館海信店重新開業,恢復堂食服務。這裡雖不見往日的顧客盈門,但“久違的長沙味道”還是那般熟悉。

恢复堂食的文和友里,久违的“长沙味道”一点都没变

首日開放30桌

文和友海信店今天11:30恢復堂食,11時15分,門口有幾位顧客在取號候餐。

從岳陽到長沙辦事的彭帝文和妻子是A1號。他們是今天上午剛到長沙。原本準備來文和友海信店吃宵夜。由於目前恢復堂食尚在“過渡階段”,每日營業時間縮短到21時,所以他們選擇中午過來,品嚐美食。“我們以前也來吃過‘文和友’,感覺味道很好,到長沙當然要來嚐嚐本地的味道。”

疫情尚未完全解除,餐廳剛剛恢復堂食。任何一名顧客進入前都要先過“防疫第一關”。體溫槍量一下手腕,用免洗消毒液噴噴手,登記身份信息……一系列“檢查”通過後,他們拿到了“通行證”:一張排號單和一張顧客聯繫卡。填上聯繫人、電話、同行人數

11時30分,餐廳開放進客。進入餐廳彷彿穿過隧道來到三四十年前的老長沙。拾級而上,三樓大廳桌椅悉數擺放,間隔都在1米以上,現場餐桌分為兩種:四人座的小方桌和八人位的圓桌,比以前減少了一半。因為是恢復堂食第一餐,再加上週一的緣故,客人並不多。中午12時,顧客陸續進店,坐了二十桌左右,多為兩到三人一桌。

文和友海信店執行總經理孫平告訴記者,海信店6層樓共有500張餐桌,目前只開放了三樓的30桌,約150個餐位。“目前是很謹慎的小範圍試水。”孫平介紹,將根據疫情發展,有序開放堂食桌數。

恢复堂食的文和友里,久违的“长沙味道”一点都没变

長沙味道一個不少

“靠窗的七八桌,平時要靠搶的,今天坐得比較寬鬆。”市民黃夏梅告訴記者,長沙“清零”,對疫情沒有那麼恐懼了,所以帶5歲的女兒出來走走。 “這是疫情以來,在外面吃的第一頓飯,解解饞。”她笑著告訴記者,之前想吃,但是人太多,常常被嚇回去了。“今天人不多,正好彌補往日‘遺憾’。”

那些久違的味道都已經準備就緒:老長沙蝦尾、滷牛肉炒蛋、剁椒藕丁、豬油拌飯、長沙刮涼粉……光是這些名字,就能讓吃貨們分泌大量唾液。

家住河西的王茜和男朋友是專門開車過來吃飯。王茜坦言,自己是多年的“忠實粉絲”,今天是來過癮的:豬油拌飯、臭豆腐、麻油豬血……心心念的幾道小吃都吃到了。

“除了田雞、鱔魚、甲魚、蛇外,菜單上原有菜品小吃都上了。”孫平告訴記者,今日食材按照30桌平時備貨量的50%來準備。“小龍蝦大約是幾百公斤,都是今天從望城養殖基地送到門店。到門店超過三個小時沒有消化完就要全部報損。”

恢复堂食的文和友里,久违的“长沙味道”一点都没变

做好準備迎接消費釋放

作為長沙網紅餐飲店,文和友海信店何時開放堂食,一直備受矚目。

“從1月23日到今天,休息了50多天,相當放了一個寒假。”孫平的話語略顯輕鬆。事實上,歇業帶來了巨大人工、租金成本,以及前期備貨損失和業績損失。

雖然今天才“起跑”,但“預備”從一個月前就開始了。“2月20日,管理團隊就全部到齊。”孫平告訴記者,從員工安全到崗,食材、防疫物資準備,到防控流程設計,店面環境消毒殺菌等,做了充分準備。員工必須在家隔離15天,做好健康登記;所有供貨商的貨品都經過嚴格檢驗;店面每日消毒殺菌4次……

“說實話,我們比消費者還緊張。”孫平告訴記者,第一批到崗員工60多人,有7人是專門負責消殺,確保防疫萬無一失。

截至18時30分,文和友共接待300桌。與往日顧客盈門,排隊2萬號比起來,今日文和友冷清不少。但孫平比較樂觀。在他看來,疫情一旦結束,消費將迎來報復性增長。“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消費大釋放,我們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包括食材、菜品、環境等。”

據文和友集團首席執行官馮彬介紹,文和友旗下在長沙包括龍蝦館、長沙油炸社、老長沙大香腸、長沙臭豆腐、MĀMĀCHÁ、湘春酒家等,共有40多家店,計劃3月21日前全部開門迎客。“我們將努力在2020年將文和友海信店打造成中國首批服務業綜合文旅項目及示範點,同時影響並帶動推動長沙市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