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民也幹了:新冠之下,為啥大家都開始囤手紙?

美國人民也幹了:新冠之下,為啥大家都開始囤手紙?


人類驚慌失措的時候,什麼蠢事兒都幹得出來-尤其是囤積物品。大家一窩蜂的衝向超市,買到一輩子都用不完的電池、桶裝水、罐裝食品吧!不管屯的是啥,在新冠陰影之下,美國人民啥都屯。在所有被搶購的貨物當中,有這麼一種十分引人矚目,那就是:衛生紙。

美國人民也幹了:新冠之下,為啥大家都開始囤手紙?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的大型超市連鎖企業,例如Costco,它們貨架上的手紙已經被掃蕩一空。即便是亞馬遜的實體店,到上週五為止,也找不到任何廁所紙了。紐約時報也曾有過類似報道,在麻省的薩默維爾市,各大超市對衛生紙進行了限購,人均只允許購買兩包,唯恐發生搶購現象。

但這一切究竟是為啥呢?為啥衛生紙-特別是衛生紙可能斷供-會讓我們變得如此的焦慮呢?部分原因顯而易見:衛生紙自從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就開始,和人類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了。我們關於自己的生理機制當中相當令人厭煩的那部分功能,往往和衛生紙有著莫大的關聯,而且從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開始就這樣被人教導了。幾乎沒人經歷過沒有衛生紙的生活裡。

“知道這玩意在那兒就很讓人安心,”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副教授Mary Alvord說道:“我們吃、睡、排洩,這是我們存活的基本要素。”

同時,我們還是極度依賴社交的物種,我們的生存與我們所處的群體密不可分。那些看起來不乾淨、不衛生的人,通常會被群體迴避-在自然界中,這意味著死亡。“我們已經過了用樹葉擦屁屁的時代,” Alvord說:“衛生紙意味著乾淨、衛生、社交,以及聞起來沒那麼糟糕。”

隨著新冠開始全世界大流行,世界各國的人們都開始囤積食物、藥物,以及其它必需品。

但對於疾病的恐慌讓一切變得更糟糕。我們能夠預知颶風或是雪暴到來的時間,我們能夠事先準備足夠的物資加以應對,但沒人能預估新冠到來的時間。

卡內基梅隆大學工程與公共政策繫心理學教授Baruch Fischhoff說道:“咱美國的反應實在不給力。不久前,政客們還在說啥‘這不是啥大事兒’,結果轉過頭來又說啥,這個時節不太好,還是做好萬全準備的好。”

在囤貨的時候,不同的貨物會有不同的效果。“如果人們想囤吃的,這種食物沒買到,那大家很可能就會去看看其它吃的,”Fischhoff說道:“但衛生紙不一樣,它們沒有別的替代品。”

由於衛生紙沒有任何可替代品,這一擔憂反而加劇了人們的搶購現象。同樣另一點令人擔心指出在於,人們並不清楚何時短缺才會結束。美國對於此次疫情的遲緩表現也進一步加劇了市民們的恐慌,因為大家擔心政府並沒有足夠的能力來保障所有物資的充足供應。

當然,衛生紙早晚會供應充足,疫情也遲早會過去。但在那之前,人類的本性仍然不會發生改變,我們的一些古怪行為也仍將會伴隨著我們。我們的恐慌性購買行為,是我們為數不多的能夠控制的了的事情之一。在這一充滿著極度不確定的世界裡,買手紙是少有的我們自己能做的了主的事情。


文章內容基於知識共享協議編譯。文中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源於免版權網站,已保留原圖地址。

文中任何內容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後臺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