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在理賠中如何定義新冠引起的肺炎?


各位盆友,大家好,3月過半,已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相信除了生活在武漢重災區的朋友,大家已經陸續返崗復工,我們可以看見目前國內的疫情整體防控已經基本到位,各地感染的數據越來越少。

但,國外新冠疫情的發展已經水深火熱,所以,這是提醒我們疫情遠沒結束,依然不可掉以輕心,希望大家出門一定要帶口罩,勤洗手,除了正常的工作,回家就蝸居,不聚集不添堵,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可以看見全國各機構統一戰線,陸續下發了很多防疫的政策。

2月3號,人身險部下發《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人身保險服務工作的通知》。鼓勵人身保險公司在意外險、疾病險中擴展新肺責任。

現在來看,非常時期,各家保險公司擴展責任後的重疾險都變得更具人性化,因為很多保司都是把很多產品免費擴展了疫情責任屬性,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關於新冠引起的肺炎在保險公司的眼裡屬於什麼水平?


宅理財 | 保險公司在理賠中如何定義新冠引起的肺炎?

01)新冠肺炎在重疾險中屬於什麼水平?

首先,從醫學角度來了解一下新冠疫情的嚴重程度,專家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分成四種情況:輕症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

1、輕症型:臨床症狀很輕微,表現為咽痛、低熱、咳嗽,但是CT影像沒有明顯變化;

2、普通型:有發熱呼吸道症狀,影像學可以看到面積不太大的局部病變;

3、重型:缺氧呼吸窘迫,出現血氧飽和度下降;

4、危重症型: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機支持。


對應不同新冠的層級,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對於大部分輕症患者來說,隔離觀察加一些抗病毒的中成藥即可,有些情況下甚至可以不用藥。


所以呢,如果你只是一個輕症、普通型患者,治療痊癒後,不會有什麼後遺症。

但是,如果你是重症、危重症在最後恢復的過程中可能會遺留肺纖維化。肺纖維化將在一段時間內,甚至部分患者可能終生無法恢復。


並且,隨著肺功能下降,勞動能力和運動耐量也會下降。病人的危重症程度越重,恢復到原來水平的可能性越小。

不過,目前並沒有明確的數據能夠顯示新冠肺炎患者痊癒以後是否會存在後遺症,主要是因為目前治癒的病例後期的隨訪時間過短,因此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如果是縱觀歷史,當年SARS後,有些治癒的患者,會被發現有骨質疏鬆甚至股骨頭等關節壞死的情況,還有一些人會存在呼吸功能受損、肺部纖維化等後遺症,這些都足以影響保險公司的核保決定,從而決定了你能不能繼續以標體買保險。


第二,從保險產品的角度來看,現在的重疾險功能更多是彌補我們在面臨重大疾病後失去維繫生活、維繫經濟生命的一種能力。

所以,重疾險的保障都是較為嚴重的,很可能會引起今後無法正常工作的疾病。

那麼,從保險公司核保層面的角度來看,這次新冠肺炎在重疾險中,屬於什麼症狀呢?

我們以泰康人壽2月11號下發的關於健康險產品責任擴展為例,


具體告知函如下:


宅理財 | 保險公司在理賠中如何定義新冠引起的肺炎?

可以看見,如果你是泰康的客戶,購買了泰康的重疾險合同生效後至2020年4月30日之前,被保險人在醫院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分為重型或者危重型,泰康將會按照基本保險金額的30%賠付保險金,這裡是什麼概念呢?

通俗的說,就是如果你之前在泰康投保了100萬保額的重疾險,一旦確診新冠肺炎的重型或危重型,那麼就會得到30萬的額度賠付,這裡等同於是按照重疾險的輕症責任保額來額外賠付。

我看了一下目前市場上,除了泰康以外,太平洋保險及多家保險公司把自家賣的重疾險同樣擴展了新冠責任,幾乎定義的賠付責任都是在重疾險保額的20—50%比例之間。

所以,綜上,我們可以發現,在保險公司的眼裡,新冠肺炎的重型或危重型,也只是輕症,中症的定義,並不致死。大家也不必恐慌,好好防護就是。

嗯,如果是從本次新冠肺炎與非典疫情的對比來看,新肺病毒的致死率是遠小於SARS的,更多患者的死亡是因為缺醫少藥導致。部分患者甚至並不需要運用激素治療即可痊癒。


02)思考題,我究竟因何而需要保險


分析完新冠肺炎的定義,我們再思考一下,人活著到底為何需要保險?我覺得正確的看待保險,還是要從瞭解人生所面臨的風險可能造成的後果開始。當你給保險下定論之前,不妨問自己幾個簡單的問題:


1、你認為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之中,是否存在危險的元素?如果有,那你覺得對自己最大的威脅是什麼呢?意外?疾病?傷殘?債務?沒有足夠的錢養老?還是死亡?


2、如果當我們在生活裡,某種變故真的發生在家庭裡,自己是否已經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應對每次危機?


3、自己為最親,最愛的人做了些什麼?如果某種不幸,真的發生在你年富力強之時,我們的愛又將如何延續呢?


以上幾個問題,你自己思考,不必說,

我相信每個靈魂都存在一些顧慮,或顯性或隱性。


問題是,我們有沒有足夠的勇氣和決心去問過靈魂?這是建立自我保險意識的關鍵。清晰的認識這些問題,亦有助於更勇敢地去面對生活裡諸多的“萬一”。

沒錯,現在隨著互聯網保險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去重新認知、瞭解保險,但是,依然會受困於這個產品“是否划算”的慣性思維影響,

尤其是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年輕一族,總會算來算去,覺得買的這款保險不夠划算,比來比去拖延不願意投保,有些偏激的人甚至覺得,交的保費只是養活了保險公司而已,買保險還不如自己消費、投資更好的渠道。

當然,人的天性,都是喜歡計算投資與收益,這是無可厚非的一種經濟行為。

但是,往往被我們忽略的一個事實是:“保險最大的功能是針對人生可能面臨的種種風險的管理,當風險突如其來時,可以較為從容地面對經濟壓力。

倘若把購買保險看做一種投資行為,簡單地用投資的思維去計算回報率,沒有人能算出精準的答案。畢竟,誰能計算出個體對應於某一風險的概率呢?

過去這20年,從非典到今天的新冠肺炎,如果從重疾的出發點來看,無論是罹患了SARS,還是現在的新冠肺炎,都是屬於短時間內急速提升了重疾發生率的疫情。

尤其是對最需要重疾保障中青年群體來說,這種疫情爆發期間,風險相較於沒有疫情期間的重疾風險要高出許多,如果是非典期間的北京、新冠肺炎期間的武漢人群來說,重疾發生率都要遠超正常時期的幾倍。


我相信,新冠疫情很快就會結束,但是,屬於人類的風險還是從沒有遠離我們。

現在給自己選擇投保一款重疾險吧,這比以往都要更加值得。而且若是我們真的不幸患上一些影響較大的疾病,也會失去投保重疾險的資歷。

所以,如果你還沒有投保一份足額的重疾險,那真是在浪費老天給你的機會成本。今天的這篇小文,如果你也喜歡,歡迎點亮右下角的“再看”,分享給你身邊有需要的朋友,我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