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在理赔中如何定义新冠引起的肺炎?


各位盆友,大家好,3月过半,已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相信除了生活在武汉重灾区的朋友,大家已经陆续返岗复工,我们可以看见目前国内的疫情整体防控已经基本到位,各地感染的数据越来越少。

但,国外新冠疫情的发展已经水深火热,所以,这是提醒我们疫情远没结束,依然不可掉以轻心,希望大家出门一定要带口罩,勤洗手,除了正常的工作,回家就蜗居,不聚集不添堵,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可以看见全国各机构统一战线,陆续下发了很多防疫的政策。

2月3号,人身险部下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人身保险服务工作的通知》。鼓励人身保险公司在意外险、疾病险中扩展新肺责任。

现在来看,非常时期,各家保险公司扩展责任后的重疾险都变得更具人性化,因为很多保司都是把很多产品免费扩展了疫情责任属性,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关于新冠引起的肺炎在保险公司的眼里属于什么水平?


宅理财 | 保险公司在理赔中如何定义新冠引起的肺炎?

01)新冠肺炎在重疾险中属于什么水平?

首先,从医学角度来了解一下新冠疫情的严重程度,专家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分成四种情况:轻症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

1、轻症型:临床症状很轻微,表现为咽痛、低热、咳嗽,但是CT影像没有明显变化;

2、普通型: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影像学可以看到面积不太大的局部病变;

3、重型:缺氧呼吸窘迫,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

4、危重症型: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支持。


对应不同新冠的层级,有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大部分轻症患者来说,隔离观察加一些抗病毒的中成药即可,有些情况下甚至可以不用药。


所以呢,如果你只是一个轻症、普通型患者,治疗痊愈后,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但是,如果你是重症、危重症在最后恢复的过程中可能会遗留肺纤维化。肺纤维化将在一段时间内,甚至部分患者可能终生无法恢复。


并且,随着肺功能下降,劳动能力和运动耐量也会下降。病人的危重症程度越重,恢复到原来水平的可能性越小。

不过,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数据能够显示新冠肺炎患者痊愈以后是否会存在后遗症,主要是因为目前治愈的病例后期的随访时间过短,因此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如果是纵观历史,当年SARS后,有些治愈的患者,会被发现有骨质疏松甚至股骨头等关节坏死的情况,还有一些人会存在呼吸功能受损、肺部纤维化等后遗症,这些都足以影响保险公司的核保决定,从而决定了你能不能继续以标体买保险。


第二,从保险产品的角度来看,现在的重疾险功能更多是弥补我们在面临重大疾病后失去维系生活、维系经济生命的一种能力。

所以,重疾险的保障都是较为严重的,很可能会引起今后无法正常工作的疾病。

那么,从保险公司核保层面的角度来看,这次新冠肺炎在重疾险中,属于什么症状呢?

我们以泰康人寿2月11号下发的关于健康险产品责任扩展为例,


具体告知函如下:


宅理财 | 保险公司在理赔中如何定义新冠引起的肺炎?

可以看见,如果你是泰康的客户,购买了泰康的重疾险合同生效后至2020年4月30日之前,被保险人在医院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分为重型或者危重型,泰康将会按照基本保险金额的30%赔付保险金,这里是什么概念呢?

通俗的说,就是如果你之前在泰康投保了100万保额的重疾险,一旦确诊新冠肺炎的重型或危重型,那么就会得到30万的额度赔付,这里等同于是按照重疾险的轻症责任保额来额外赔付。

我看了一下目前市场上,除了泰康以外,太平洋保险及多家保险公司把自家卖的重疾险同样扩展了新冠责任,几乎定义的赔付责任都是在重疾险保额的20—50%比例之间。

所以,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在保险公司的眼里,新冠肺炎的重型或危重型,也只是轻症,中症的定义,并不致死。大家也不必恐慌,好好防护就是。

嗯,如果是从本次新冠肺炎与非典疫情的对比来看,新肺病毒的致死率是远小于SARS的,更多患者的死亡是因为缺医少药导致。部分患者甚至并不需要运用激素治疗即可痊愈。


02)思考题,我究竟因何而需要保险


分析完新冠肺炎的定义,我们再思考一下,人活着到底为何需要保险?我觉得正确的看待保险,还是要从了解人生所面临的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开始。当你给保险下定论之前,不妨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


1、你认为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之中,是否存在危险的元素?如果有,那你觉得对自己最大的威胁是什么呢?意外?疾病?伤残?债务?没有足够的钱养老?还是死亡?


2、如果当我们在生活里,某种变故真的发生在家庭里,自己是否已经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应对每次危机?


3、自己为最亲,最爱的人做了些什么?如果某种不幸,真的发生在你年富力强之时,我们的爱又将如何延续呢?


以上几个问题,你自己思考,不必说,

我相信每个灵魂都存在一些顾虑,或显性或隐性。


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去问过灵魂?这是建立自我保险意识的关键。清晰的认识这些问题,亦有助于更勇敢地去面对生活里诸多的“万一”。

没错,现在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重新认知、了解保险,但是,依然会受困于这个产品“是否划算”的惯性思维影响,

尤其是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年轻一族,总会算来算去,觉得买的这款保险不够划算,比来比去拖延不愿意投保,有些偏激的人甚至觉得,交的保费只是养活了保险公司而已,买保险还不如自己消费、投资更好的渠道。

当然,人的天性,都是喜欢计算投资与收益,这是无可厚非的一种经济行为。

但是,往往被我们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保险最大的功能是针对人生可能面临的种种风险的管理,当风险突如其来时,可以较为从容地面对经济压力。

倘若把购买保险看做一种投资行为,简单地用投资的思维去计算回报率,没有人能算出精准的答案。毕竟,谁能计算出个体对应于某一风险的概率呢?

过去这20年,从非典到今天的新冠肺炎,如果从重疾的出发点来看,无论是罹患了SARS,还是现在的新冠肺炎,都是属于短时间内急速提升了重疾发生率的疫情。

尤其是对最需要重疾保障中青年群体来说,这种疫情爆发期间,风险相较于没有疫情期间的重疾风险要高出许多,如果是非典期间的北京、新冠肺炎期间的武汉人群来说,重疾发生率都要远超正常时期的几倍。


我相信,新冠疫情很快就会结束,但是,属于人类的风险还是从没有远离我们。

现在给自己选择投保一款重疾险吧,这比以往都要更加值得。而且若是我们真的不幸患上一些影响较大的疾病,也会失去投保重疾险的资历。

所以,如果你还没有投保一份足额的重疾险,那真是在浪费老天给你的机会成本。今天的这篇小文,如果你也喜欢,欢迎点亮右下角的“再看”,分享给你身边有需要的朋友,我们下期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