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獸依然在家,趕緊請3位中國文化名家來教孩子讀書

特殊的2020年初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本應回到校園的神獸們依然被困在家裡。宅了多天的家長,想著要從“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的焦慮中解脫了,誰知,不僅依然要和神獸們鬥智鬥勇,還要監管孩子上網課。這焦頭爛額的日子,讓很多家長不停地祈禱“疫情趕緊過去,學校趕緊開學吧”“我太難了”。

神獸依然在家,趕緊請3位中國文化名家來教孩子讀書

每一次出現大範圍的社會公共衛生事件,都會讓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一些改變。今年亦是如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教育方式改變,對以後教育教學的改革也同樣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但無論教育方式和方法如何改變,讓孩子愛上讀書,愛上閱讀,都是永恆不變的提升孩子整體素質的必經途徑。可以說,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好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餘秋雨說:“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可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呢?

今天,我為大家介紹3位文化名家,家長們可以通過給孩子講述名人讀書的故事,借用他們的智慧來提高孩子閱讀興趣,教孩子學會讀書。

一、讀書讀什麼好?讓魯迅教我們讀“分外之書”。

神獸依然在家,趕緊請3位中國文化名家來教孩子讀書

魯迅先生讀書非常精深,同時他又非常強調博覽,主張不要對範圍作過狹的限制。他年輕時,在規定的功課之外,天文地理,花鳥蟲魚,無一不讀。連《釋草小記》、《釋蟲小記》《南方草木狀》《花鏡這些古書,他也在閒時拿來翻看。

魯迅在《讀書雜談》中說:“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使和本業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科的,偏看看理科書,看看別人在那裡研究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他在《致顏黎民》一文中說:“先前的文學青年,往往厭惡數學、理化、史地、生物學,以為這些無足輕重,後來做起文章來也糊塗。”魯迅博大精深的知識和他的巨大成就,是與他的博覽有著直接關係的。

二、宅在家,感覺讀書沒氛圍,怎樣辦?快來學學顧炎武。

神獸依然在家,趕緊請3位中國文化名家來教孩子讀書

待在家裡時間太長了,很多孩子不斷被家長督促讀書,難免都心煩氣躁。那大家想知道說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家喻戶曉名言的顧炎武是怎麼讀書的嗎?

原來,顧炎武讀書不僅不靠家長催促,還是靠自我監督來讀書。

顧炎武自幼勤學。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鑑》,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他讀完《資治通鑑》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顧炎武的故事是不是讓你有點感動?很多孩子也有摘抄積累的習慣,這樣一是加深印象,鞏固記憶效果,二是積累了資料,為日後進一步研究作了準備。但錄抄或筆記時要注意幾點:①所抄的書要嚴格選擇,必須是重要的,有價值的,不能見書就抄。②錄抄或筆記要分類,以免日後查閱費時費力不方便。③對抄錄的書籍、資料的內容要多思考、多揣摩,力求悟出一點新道道。如果不思考,做個“抄書公”,對讀書也不會有多少好處,仍然學不到真正的知識。

三、總是覺得讀書時條件不合適怎麼辦?看看巴金老先生,你就知道什麼叫創造條件也要讀書了。

神獸依然在家,趕緊請3位中國文化名家來教孩子讀書

著名作家巴金的讀書方法十分奇特,因為他是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進行的。我們面對精美的圖書還不想讀,沒書怎麼讀?巴金老先生也算是一神人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巴金曾在《讀書》雜誌上說:“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時,就下床坐在小沙發上,等候護士同志兩點鐘來量體溫。我坐著,一動也不動,但並沒有打瞌睡。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一些書,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點美好的東西。”

原來,他的讀書法就是靜坐在那裡回憶曾經讀過的書。這樣有三個好處:一是不受條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巴金還列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列寧格勒長期被德軍包圍的時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記中寫著“某某夜,《安娜·卡列尼娜》”一類的句子。當時沒有電,也沒有蠟燭,整個城市實行燈火管制,她不能讀書,而是在黑暗中靜坐回憶書中的情節。托爾斯泰的小說幫助她度過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個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內亂中的親身經歷。他說:“‘文革’期間要是造反派允許我寫日記,允許我照自己的意思寫日記,我的日記中一定寫滿了書名。人們會奇怪:我的書房給貼了封條,加上鎖,封閉了十年,我從哪裡找到那些書來閱讀?他們忘了人的腦子裡有一個大倉庫,裡面儲存著別人拿不走的東西。”這兩個事例說明,在一切不具備正常讀書條件的情況下都可以“讀書”。

二是溫故而知新。通過回憶,將過去讀過的書拿出來一點點地咀嚼,就象牛反芻一樣,能進一步消化吸收。每回憶一次都會有新的理解,新的認識,新的收穫。

三是能夠不斷地從已讀過的書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說:“我現在跟疾病作鬥爭,也從各種各樣的作品中得到鼓勵……即使在病中我沒有精神閱讀新的作品,過去精神財富的積累也夠我這有限餘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熱。”

學完這3位文化名家的故事,是不是我們也會對孩子的讀書進行反思?我們的家庭閱讀都有哪些好的閱讀方法?可以一起研討,大家不斷提高,在抗擊疫情的日子裡,讓閱讀成為提升自己的美好回憶。

神獸依然在家,趕緊請3位中國文化名家來教孩子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