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科學的審美觀:04審美科學通俗超話—基本概念


塑造科學的審美觀:04審美科學通俗超話—基本概念


二、審美人及其善度

人作為審美主體是指能進行審美活動的正常人。並處在特定的時空、心理背景的互相影響之中,以個體或群體的形式而存在。

審美人(Y),不論是個體,或是群體,我們都設定它是善的條件(B)和惡的條件(B^,讀作“對B”)的對立統一體。

絕對善的神和絕對惡的鬼則是人作為審美主體的對立兩極虛在,不食人間煙火的超脫之人和嬰兒,是人作為審美主體的中介極態,無所謂善惡。審美人則是介於絕對善的神與絕對惡的鬼之間的,善惡條件無時無刻,無不處在互相轉化中的對立統一的人。而且善之極必惡,惡之極必善,物極必反,所以神鬼相連。

定義人性“善的條件”的定性定量的語言描述的集合為n(B),“惡的條件”的定性定量的語言描述的集合為n(B^),則對審美人從屬於善的定性定量的語言描述的集合就被定義為:

n(Y)= n(B)+ n(B^)。而“善的條件”在審美人所有內外條件中所佔的比例: n(B)/n(Y),就能客觀地反映審美人從屬於善的程度,簡稱善度F(Y),即審美人的善度為:F(Y)= n(B)/n(Y)。定義域為區間[-1,1],值域則為以基礎語言變量如善惡等為元辭的語言辭集。


塑造科學的審美觀:04審美科學通俗超話—基本概念


問:為什麼說神和鬼是人性善度的對立兩極虛在呢?

答:絕對善的人是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是神是立極是“過之”,而不是現實中的人,是人絕無完人。絕對惡的人,是魔鬼是對極是“不及”,也不是現實的人,是人至少還潛在著一點良心。

不難看出,“過之”和“不及”的對立兩極都不是現實中的人,且善之極必惡,惡之極必善,物極必反,所以神鬼相連。

而人作為審美主體是介於神鬼兩極之間的,有好人,有壞人,還以大眾為主,而且好壞之間無時無刻,無不處在互相轉化的變動之中。

問:那為什麼說某人是惡魔或大救星呢?

答:這是因為人非草木,豈能無情?愛恨至極便把人推向神鬼兩極,才有惡魔和救世之說,實為感情用事和移情所致,並非客觀公正。

問:為什麼說不食人間煙火的超脫之人和嬰兒,是人作為審美主體的中介極態呢?

答:因為出世之人,真正超脫了善惡,已無所謂善惡之分了,所以是非善非惡之人,善度為零,但不包括假的出世之人。嬰兒的善度也為零,有向善或向惡發展的潛在可能,所以說是非善非惡之人。其他人則是又善又惡之人,區別在於惡或善所佔的比例不同而已。


1、齊甲斌著:《零守恆終極猜想--辯證邏輯學及統一時空理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