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前言:

西藏以世界屋脊著稱於世。它那令人生畏的海拔高度、險峻奇特的高原地貌、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濃郁鮮明的宗教氛圍,吸引無數國內外旅遊和攝影愛好者不畏艱辛奔向西藏。

2005年以來,作為一位攝影愛好者,我曾利用休假跟隨攝影團或與朋友相約一起多次走進西藏,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美麗西藏那一幅幅令人震撼的美景,用心靈感受藏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特有的魅力。走近西藏,感觸頗深。


首先,不到西藏不知道西藏之大,西藏現有面積120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國土總面積的八分之一,如果把四川、雲南、青海、甘肅四省藏區算在一起,面積可以翻倍。可見藏漢民族團結融合問題自古以來就是事關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興衰的核心利益問題。

其次,西藏是地球的第三極,天上的西藏。西藏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十分豐富,全球獨一無二。那連綿的雪山冰川,湛藍的高原湖泊,茂密的原始森林,讓人流連忘返。自然景色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很明顯,海拔每上升百米,就會有不一樣的更壯麗的景色出現,作為一個旅遊和攝影愛好者,如果一生中沒有到過西藏,那是最大的遺憾。

再次,我所接觸的藏族同胞都是那樣勤勞、憨厚、樸實、善良,對外來的遊人都是友好相待,儘管有時語言不通,但是從他們的眼神裡我看到的是善良與真誠。你可以隨便到一個藏民家裡坐客,他們都會給你煮一碗熱騰騰的酥油茶,這就是藏族同胞特有的民族品格。


西藏是一本書,一本永遠都讀不完的書。每次進藏都是對心靈的一次洗禮,對體魄和意志的一次檢驗,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都能學習到許多新的知識。


多次進藏的經歷,使我更加熱愛西藏,並與西藏結下了難以割捨的情結,


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西藏壯美的自然風光,淳樸的藏民族精神風貌,本人制作了系列美篇《走近西藏》,分別介紹我在西藏不同地區創作的攝影作品和所見所聞,與大家分享。

拉薩地區

1、納木措

天湖納木措屬於拉薩地區,位於當雄縣和那曲地區班戈縣之間,距離拉薩240公里,是西藏第一大咸水湖。
要想欣賞到納木措的美,至少要在納木措住一晚。但是,由於納木措海拔高(4700米),而且住宿條件簡陋而艱苦,一般人都不願意冒險在那裡過夜。去納木措的遊人大多是從拉薩出發,當天去當天返回,在納木措停留時段是在光線直射的中午。而納木錯的神奇恰恰在於,在不同的時間段變換出不同的美,尤其是在傍晚和黃昏時,更顯出夢幻般的美。下面這組照片是我用相機記錄下的納木措下午、傍晚、黃昏、清晨等不同時段所展現出來的驚世之美。

下午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納木措的地標——合掌石(亦稱鵝掌石)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每天都會有一些虔誠的藏民在這裡轉湖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六月的納木措,湖畔依然可見到殘留的冰雪。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納木措湖水,晶瑩剔透,清澈見底。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清澈的湖水有點像夏威夷的海水。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不知是轉湖的藏人還是遊人在湖邊用石頭壘起的瑪尼堆。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納木措湖面上不時會見到較大的水鳥飛過,有黃鴨、海鷗等,黃鴨發出嘎嘎的叫聲與湖水波濤拍岸的聲音交織在一起。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在高原強烈陽光照耀下,湖面閃爍著粼粼的波光,猶如億萬顆珍珠灑落在湖面。


傍晚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夕陽西下之時,納木措湖水湛藍,湖光山色越發變得生動起來。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此時的納木措在唸青唐古拉山脈的陪襯下,顯得千姿百態,如詩如畫。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斜陽的餘暉把雄渾的念青唐古拉山染成了橘紅色,淡淡的幾朵白雲,自由自在的飄浮在天邊,納木措像一位美麗的少女,靜靜地依偎在唸青唐古拉山群峰腳下。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遠處連綿不斷的念青唐古拉山,白雪皚皚,為寬闊的湖面提供了壯麗的背景,微風輕輕拂過湖面,湖面泛起細細的波紋,水浪歌謠,神曲吟唱,真乃人間仙境。


黃昏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揹著沉重的相機包,扛著三腳架,在海拔4700米的高度,幾乎是一步一喘地,終於爬上了納木措的扎西島上。這時舉目四望,哇!眼前的壯麗景象一下子把我驚呆了。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漂亮的晚霞,燦爛輝煌,佈滿了西邊的天空,唯有一束光芒,如強烈的探照燈光照射在靜靜的湖面上。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彩雲在夕陽餘暉的映襯下,像一隻巨大的鯤鵬,展翅飛翔,迎面而來。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置身於這樣童話般的光影世界裡,你會感到恍若仙境,使我想起了王勃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只可惜王勃沒有到過納木措,他若身臨其境,想必會激發出更加不朽的千古絕唱。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橘紅色的晚霞透過厚厚的雲層,潑灑在平靜的湖面上,周圍的一切顯得那樣寧靜,這樣的湖光山色太令人驚歎了,無論用什麼樣的高級相機都很難完整記錄下置身於其中那種身臨其境的震撼和全方位美妙絕倫的感覺。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那種妙不可言、震撼心靈的畫面,至今還深深地鐫刻在我的心靈深處,永遠不能忘記。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此時人已經完全融化在了夢幻般的大自然裡,陶醉在無限美妙之中……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直到天色徹底黑下來,我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仙境,離開了扎西半島,回到了現實。

清晨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第二天早上起來,納木措又換了一幅模樣,湖水泛起了波瀾,不斷地輕輕拍打湖岸砂石,燦爛的陽光潑灑在周圍的山上,一片金黃。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勤勞的藏族婦女,來到湖邊取水,用帶有蓋子的塑料桶把湖水一桶一桶的揹回家裡,那種人與自然的和諧令人神往。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這些藏族婦女三五成群地往返背水,她們忙碌的身影為納木措美麗的清晨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2、聖城拉薩

拉薩市海拔3650米,自公元630年在這裡建立吐蕃王朝後,一直是西藏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拉薩主要的拍攝內容除布達拉宮、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等,郊外的田園,拉薩河谷灘塗以及那些大片可愛的"砍頭柳"林都是很好的拍攝題材。

布達拉宮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布達拉宮坐落在拉薩市區西北的紅山上,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群。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1994年,布達拉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2012年5月,我隨西部風光攝影團第四次進藏,早晨起來,到拉薩河對面的山上拍攝完布達拉宮遠景後,乘車返回市區途中,在越野車行進中,逆光抓拍了這一幅珍貴的布達拉宮側影圖。在山巒層疊,晨霧嫋嫋虛幻的背景中,布達拉宮顯得那樣神秘而莊嚴。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宗角祿康公園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宗角祿康位於布達拉山後,湖泊旁邊種植著古柳樹,景色迷人。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藏語“宗角”意思為“宮堡後面”(宮堡指布達拉宮),“祿康”意為“祿神(今譯魯神)殿”。魯神是藏傳佛教和苯教對居於地下及水中的一類神靈之統稱。“魯神”常被漢譯為“龍神”,進而被誤傳為漢人所稱的龍王,所以漢語俗稱宗角祿康中的湖為“龍王潭”。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宗角祿康公園,因園內有個湖而成為拍布達拉宮倒影的最佳地點。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大昭寺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大昭寺位於拉薩老城區中心,始建於公元647年,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藏王松贊干布建造。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地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長頭的深深印痕。萬盞酥油燈長明,留下歲月和朝聖者的痕跡。

色拉寺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色拉寺 位於拉薩北郊3千米處的色拉烏孜山麓,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主寺之一,與哲蚌寺、甘丹寺合稱拉薩三大寺。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哲蚌寺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哲蚌寺位於拉薩市西郊約十公里的根培烏孜山南坡的山坳裡,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於公元1416年創建。系黃教六大寺廟之一。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解放前該寺僧眾超過一萬人,是藏傳佛教最大的寺廟。擁有141個莊園與540多個牧場。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整個寺院規模宏大,鱗次櫛比的白色建築群鋪滿山坡,遠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寺。

3、拉薩河


拉薩河在藏語中被稱為"吉曲",意思是"快樂的河",發源於藏地神山念青唐古拉山腳下。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拉薩河從遠處的雪山間逶迤蜿蜒流淌而來,在聖城拉薩腳下緩緩流過,宛如一條聖潔的藍色哈達環繞著雪域聖城,滋潤著這片神奇的土地。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這一區域山脈多為溶岩地貌,故水流所含鈣化物質比重極高,因此水流呈現出異常美麗的藍綠色。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拉薩河一路奔騰而來,到了下游地帶,河道越來越寬,水系也變得複雜起來。遠遠望去,坦蕩的河谷地帶好似上帝在群山之間用如椽大筆描繪的油彩畫。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拉薩河流過拉薩後,江面出現了一些沙丘、灘塗,灘塗上生長著許多柳樹,樹幹粗壯,樹冠呈球狀,俗稱"砍頭柳"。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每到了11月初,那棵棵球狀的樹冠化為團團金黃色的火球,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景色宜人,讓人心醉,使人不肯離去。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拉薩河全長551千米,下游河谷開闊地帶是西藏的主要耕作區。


影友遊記—走近西藏之拉薩風光

我們從拉薩市區出發,在沿河公路上伴隨著拉薩河順流而下到達曲水縣,目送拉薩河匯入滔滔雅魯藏布江,我們攝影團一行離開了拉薩河,去往藏文化的發祥地山南地區,留下了對拉薩河永遠也割捨不斷的情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