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至死不渝的堅貞,終換來一世的回心轉意

跨越了半個多世紀,從青春年少、懵懂無知,到歲月遲暮、瀕臨死亡,到底經歷了多少離合悲歡、酸甜苦辣,多少次痛徹心扉、肝腸寸斷,可終究不敵現實的殘酷無情。

但不渝的愛情終將戰勝一切,跨越了半個多世紀之後,一個忠貞不渝的痴心漢子,等來了痴戀一世的回心轉意。這種相親相愛相伴終老,這不是愛情使然又是何故?

到底需要怎麼樣的人生閱歷,才能最終明白這種似乎只能在書本里才讀到的愛情故事?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痴心絕對才能如此堅貞?也許,在一見鍾情的那一刻出現後,弗洛倫蒂諾不曾知道他將為眼前的這個女生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在書信傳情的歲月裡,初嘗愛情甜蜜的他,幻想著相見後的種種乾柴烈火、難捨難分,幻想著結婚後的相濡以沫、幸福甜蜜,可是他或者她都不會想到現實不會如此美好。

《霍亂時期的愛情》至死不渝的堅貞,終換來一世的回心轉意


莫名的一見鍾情,純真的等待和勇敢地表白之後,她莫名其妙地和他的私定終身了。我只能說莫名其妙了,不然怎麼解釋她回來以後的懊悔和失望。在因父親反對而開始的一段坎坷的旅行歸來之後,費爾明娜在見到了那個無數次在夢裡夢見的弗洛倫蒂諾,她失望到了谷底——“她驚慌地自問,怎麼會如此殘酷的讓那樣一個幻影在自己的心間佔據了那麼長的時間。她只想出了一句話:我的上帝啊!這個可憐的人。”

《霍亂時期的愛情》至死不渝的堅貞,終換來一世的回心轉意

可想而知,“這個可憐的人”不是她心中的那個他,她不敢相信她竟然鍾愛了這個人那麼長的一段時間,她的失望也許已經墜入了深淵。同樣對於弗洛倫蒂諾來說,這打擊超過了人世間的任何一種苦痛,他絕望甚至瀕臨瘋狂,他的“花冠女神”從此毅然決然的忘了他。費爾明娜沒有給他任何解釋的機會,往後餘生直到她成為寡婦的那一天,他們沒有說過任何一句話。

後面的故事完全就是兩條線,費爾明娜在當地一名英俊瀟灑、聲名遠播的醫生殷勤的追求下動了心,隨後她嫁給了他,開始了貌似幸福的生活。而可憐的弗洛倫蒂諾在一段療傷之旅後默默地許下一個心願,他將永遠不會離開她所在的城市,他愛這座城市上空飄來的他曾經熟悉的味道。往後的生活,他隨波逐流,為她活著。

《霍亂時期的愛情》至死不渝的堅貞,終換來一世的回心轉意

這是《霍亂事情的愛情》這部小說的前半部分。對於我來說,故事到這裡應該就算結束了,人生苦短,故事的結局不會總是像童話故事一般美好。有時候不圓滿對於我們來說也許是另一種美好,不留遺憾的人生也許少了那麼一點點滋味。可是馬爾克斯的筆下,我們讀到了另一種人生,品味到了另一種愛情。它可以美好,但他不會很輕易的美好,也許對馬爾克斯本人來說,歷盡千辛萬苦修來的愛情才算得上圓滿。所以,故事才有向下發展的可能。

在隨後的歲月裡,兩人的生活走上了沒有交點的兩條不同的軌道。費爾明娜和胡維納爾醫生組成的伴侶,在旁人看來簡直如天造地設般,實在叫人豔羨不已。兩人很快也有了愛情的結晶,享盡了天倫之樂,雖然兩人之間的愛情總有多少不甜蜜,互相也會看對方的缺點不順眼,但是兩人畢竟相依相伴直到丈夫離世的那天。而弗洛倫蒂諾在經歷了愛情的打擊之後,立誓為她終身不娶。期間為了減輕思念的痛苦曾經數次尋花問柳,最後成了寡婦心中的完美戀人。也就是在寡婦身上的心得使然,他下定決心一定要等到費爾明娜成為寡婦的那一天。

造化弄人,在經歷了無數次錐心之痛之後,上帝圓了弗洛倫蒂諾這個不切實際,他卻堅持了一輩子的夢。他的初心不改,一世鍾情感動了上帝——“這個機會我已經等了半個多世紀,就是為了能再一次向您重申我對您永恆的忠誠和不渝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至死不渝的堅貞,終換來一世的回心轉意

雖然世俗的眼光和現實的種種困難還是會從中作梗,最終兩人還是執子之手,在一艘永遠不靠岸的船上相伴餘生。

我不知道你在《霍亂時期的愛情》裡讀到了什麼,你的感受是什麼,但我相信你一定被弗洛倫蒂諾的堅韌和忠貞打動,我相信從馬爾克斯的筆下,你一定找到了愛情她本來的真諦。不一定是歷經挫折才能得到愛情,而是愛情註定不容易。相愛不會如此簡單,兩個人的相依相偎,必定是在無數次的辛酸苦楚後學會的包容與大度使然。相信愛情,更相信歷經坎坷之後的愛情。

最後,引用汪國真的一句詩結束本文——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既然鍾情於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