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日本崛起的原因

二、日本崛起的原因

二、日本崛起的原因

孫隆基在《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中,有段關於日本的文字,雖然主題是談的“鎖國”與“開國”的關係,但卻可供我們思考:明治天皇親政後……承認西方一切都優於日本。因此,採取西方的措施又名“文明開化”……產生了一個逆流。農村出生的少壯派軍人承認:只有農村的鄉土精神,全國上下一心的共同體形態,天皇制度以及武士道精神,才能真正表達日本的“民族魂”……“大和精神”,超越世界上任何文明,有將全人類從赤白二色帝國主義支配下的“現代”拯救出來的神聖使命。在這種“救世主國家”的狂熱症下……軍人內閣,號稱“昭和維新”……將外界當作了仇視的對象。……但是,當日本在第二次大戰中被擊敗後,這個鐘擺卻擺回至“洋大人”的方向。在被美軍佔領時期,日本人視麥克阿瑟將軍為天神,在他的統治下,極盡恭順之能事……。日本“克服現代”的矛頭,乃指向被“赤白二色帝國主義”支配的外在世界,其表現形式則為自身的對外擴張主義。(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第443--446頁)。

這段文字,有兩點值得注意:日本之所以獲得成功是:

  (一)真的以為自己不如人。只有肯接受事實,面對事實的人,才會謙虛的向人學習。日本人對於英美各國出版的新書,隔日就有譯本出版,如大火燎原,即刻印入國民的心中和頭腦之中(聯合報 周賢頌)。說明日本人普遍存有向西方學習的心態。有人說,日本雖是單一民族,卻積極從外國吸取各種文化與制度,而凝聚成一種特殊的合金文化。

  (二)認為日本的“大和精神”超越世界上任何文明,有將全人類拯救出來的神聖使命。這種狂熱促成了向外侵略的擴張主義。使全國人民團結在這個使命之下,獻出一切力量,而能達致驚人的效果。

  以上兩種相反的力量,相互激盪,而創造了日本復興的奇蹟。且帶有侵略野心(先是軍事,後是經濟),令人疑懼不安。除此以外,還有:

  (三)是日本的危機意識,日本天災既多,土地狹小,資源貧乏,經不起任何打擊。只能源一項,一旦來源斷絕,便使全國陷入癱瘓。生活在這種環境的人民,怎能不戰戰兢兢的拼命苦幹,奮鬥圖存呢。孟子說:“國無強鄰者恆亡”,而日本除了中、俄強鄰,還有來自自然災害的大敵,隨時威脅著生命財產的安全。逼著走上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道路。恰如孟子所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四)戰敗後的“同仇敵愾”心理,東方人對西方人而言,永遠是所謂的INSCRUTABLE(難以捉摸)。就我個人來看,日本人今天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恐怕與戰後全國民心之“同仇敵愾”,“發憤圖強”有關,就是要爭一口氣。大戰之前,日本民心原來就相當團結,據說東京兩個黃包車伕在路上相撞,放下車來,各自互陪不是。這裡面就有點兒大家為國珍重的味道。總之,原子彈轟垮日本,顯然只轟垮了日本的戰力,沒有轟垮它的民心;而民心在失敗的激勵下,反更團結,更奮發,更是互勉珍重。我猜想日本人的經濟成就之後,就是這一股精神,這一團氣志在推動。島國之民,雖然失之於湫隘,攜手共進的兄弟情誼,大概是蠻充沛的(中明的成功經驗:湯恩比在《湯恩比眼中的東方世界》序言中說: 東亞歷史文化上的統一,乃中國文化向東亞鄰近諸國幅射的產物。中國文化具有吸引力,而諸鄰則善於接受……。

日本,其文化仍源自中國……演變得與中國文化形態迥然不同,竟形成一種日本特有的創作。

  日本將中國中央集權的官僚組織,改變為近乎戰國時期的封建制度。佛教是日本流行的宗教,其形態則與中國或印度皆有不同。明治維新以前的文學系日本的獨創。可是有些自中國輸入的文化,如禪宗及日本封建制度最後階段中,仍為日本軍人所採納的儒家哲學(以理學的方式),依然保持其本來的面貌。

  十九世紀……再度採納並改變外來文化……日本人曾經接受外來文明,也得心應手地予以改變,以適應其生活方式,所以一有機會,便毅然再來一次。

  (六)由於沒有中國“定於一尊”的思想禁錮,在較自由的風氣下,容易使西方文明,在日本著地生根。

  日本古代也是以神權帝制統治天下,使民智不開,思想偏執,和中國一樣。但到了中古武人執政,就逐漸的打破了皇權獨霸的結構,虛位的皇帝,雖然至尊,但並不最強。軍人最強,但並不至尊。胸中有兩種不同的力量在活動,自然就不會被僵固在一端。於是人的思想意識就有了自由活動的空間。這樣,推崇神政的思想,武力壓制的思想,和兩者夾雜著的思想,三種思想雖有強弱之分,但是任何一種思想都不能壟斷,既然不能壟斷,這時自然要產生一種自然的風氣,這與中國人擁戴絕對的專制君主,深信君主為至尊至強的傳統觀念相比,是迥然不同的。在這一點上,中國人的思想是貧乏的,日本人的思想是豐富的,中國人是單純的,日本人是複雜的。思想複雜的人,迷信就會消除,但不容易信基督。

  因為有兩種力量的平衡,不至於把皇帝或將軍視作非人天神。留下了思考的餘地,為真理的活動開闢了道路,這不能不說是日本的偶然幸運……。中國是一個因素,日本則包括兩個因素……中國如果不經過一番變革,就不可能達到日本這樣的程度。在汲取西洋文明方面可以說,日本是比中國容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