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葉紹翁"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是純寫景嗎?

封護勝463


這兩句詩肯定不僅僅是寫作者目睹之景。

古人的寫景詩大多不僅僅是為寫景而寫景。作者在寫景時往往是要表達個人的思想情感的:或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如“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表達了賀知章對春柳、春風、春天以及大自然的熱愛與讚美之情;或寓理於景,含義雋永,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者既是寫景又是議論,說明人只有不斷讀書學習獲得新知識,才能使自己增長智慧、提高認識,保持如方塘清水一般明澈的思想境界;或因情造景,虛景因真情而真,表達作者的一種生活或精神追求,如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採菊之地未必在東邊的籬笆下,也未必能把南山看得多真切,作者是要營造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畫面,表達一種恬淡閒適、無慾無求的精神追求。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不僅僅在寫爛漫的春色,也不僅僅在表達對春天的熱愛與讚美,其中的思想感情是豐富而細膩的:沒有見到門園主人的失望,沒有賞到滿園春色的遺憾,再看到一枝出牆紅杏時,得到了慰藉,滿園春色可見一斑,這一枝紅杏是多麼善解人意,多麼生機勃勃!





陰晴雨雪皆為詩


詩人為什麼會詩興大發,肯定是有感而發。人一般寫文章都會表達某種目的,抒發某種感情。所以葉紹翁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遊園不值》,肯定不會是單純的寫景。詩人遊園看花卻進不了花園,失望之餘,卻驚喜地發現有一枝紅杏偷偷地探出牆外來。此情此景,這樣的意境,讓詩人很有感觸,他猜想園子的主人也許是怕自己的木屐踩壞園子裡的青苔,所以遲遲不來開門迎客。但是這樣滿園的春色怎麼關得住呢?那枝忍不住探出牆外的紅杏,讓人很容易想象,園子裡春天的盛景。

唐代詩人寫詩側重於抒情,宋代詩人一般側重於抒發哲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預示著,新生事物的發展是阻擋不了的。



用戶樵中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以“遊園不值”為題,本是說自己遊園的目的沒有達到。可是詩人卻由此生髮感想。他想,這可能是因為主人怕踩壞園中的青苔,怕破壞了園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讓自己進來的緣故罷。

短短兩句,寫出了詩人的善解人意,也寫出了他那一片憐春惜春的情懷!所以個人認為不是單純寫景的!


Wxg1223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吧!…文人騷客常有,風流才子也是實情。建議你翻翻唐才子傳,可能印象會更深刻。滿園春色關不住/山氣日夕佳,眾鳥欣相托。/一樹梨花壓海棠…諸如此類的趣聞軼事可是有據可查的。



麩子皮


紅杏出牆,在漫長的文化演進中,變成了形容女人出軌的意思,不經讓人唏噓。但是,在原詩中,是非常美的意境的刻畫。

葉紹翁,浙江麗水人。本姓李,因家道中落,過繼給龍泉葉氏,所以改姓葉。南宋朝,最高統治集團,已經失去了北復中原的意志力,只想偏安東南,湖光山色之間。葉紹翁,也只是做了不大的小官,便隱居於西湖、錢塘江一帶。

葉紹翁的詩,很多是在描寫田野人間,也被稱為江湖派。沒有李白的肆意灑脫,不像杜甫的哲理深刻,但是很靈動。存世的40多首詩,多為佳作。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全詩以“遊園不值”為題,本意說自己遊園的目的沒有達到。可是詩人卻由此生髮感想,這或許因為主人怕踩壞園中的青苔,破壞了園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讓自己進來的緣故罷。柴門雖然不開,滿園春色卻難以關住,一枝紅杏探出牆頭,向人們炫耀著春天的美麗。“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

它啟示人們:“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衝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_^


漠上獨釣


你好,春天來了,看到這兩句詩覺得春的氣息正撲面而來。

欣賞古詩有句老話叫“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兩句詩看似寫景,實則也表達了詩人的欣喜之情,同時也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這兩句詩出自宋代詩人葉紹翁的七言絕句《遊園不值》,原詩是這樣的: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句的意思是:

春天來了,陽光明媚,春風和暖,我乘興來到一座小花園的門前,想進園看看園裡的花木。

可是我輕輕地敲了半天園門,卻始終沒有人來開,可能是小園的主人愛惜地上青翠的苔蘚,怕我的木鞋把它們踩壞了吧。

我失望地正要離去,一抬頭,卻看到牆頭一枝杏花開得正豔。

看來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啊,我從這一枝杏花上已經領略到了滿園絢爛的春光了。


一、表面寫景。

取景小巧,只有一枝杏花。一個“出”字,將這枝紅杏擬人化,它像一個美麗的女子正從牆上探出頭來,讓人眼前一亮。在它的身後,是可以想見的滿園的春色。

二、景中含情。

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作者乘興而來,滿懷期待之情;

可惜主人深居簡出,閉門謝客,柴門久叩不開,感情轉為失望;

然而抬頭之間,看到一枝杏花開得絢爛,詩人失望的心情就在這一霎那間變成了驚喜,從這一枝杏花詩人看到了滿園的春光,表達了詩人此刻欣喜而舒暢的心情。

作者的感情從期待,到失望,再到欣喜,一波三折,富有層次感。

三、景中寓理。

這兩詩包含著什麼樣的哲理呢?

人們常常把這裡的杏花看作新生事物,而把那久叩不開的園門和圍牆看作頑固的、保守的力量,這股力量想壓制新生力量的脫穎而出,可是新生的力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們最終將衝破重重阻礙,蓬勃發展起來。


總之,這首詩的最後兩句,表面上寫景,在冷寂的環境中一枝杏花突兀而出,明豔照人。景中含情,表達詩人看到杏花由失望到欣喜的情感;景中寓理,新生的事物是壓制不住的,它們總要衝破束縛,脫穎而出。

至於後來人們用“紅杏出牆”來指代已婚女士在感情和行為的出軌,那純粹是後人覺得用這句詩來形容這種情況,十分形象貼切而借用的,葉紹翁在當時是肯定沒有這個意思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您滿意。


眉畫張敞


純寫景的,看詩名《遊園不值》便知。全文: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意思是說:可惜了我鞋子踩了一身的蒼苔,一直敲門也沒人開門,滿園的春色只看到一枝紅杏在牆外頭。作者趁興而去,敗興而歸故遊園不值。而這句話怎麼被後人含沙射影成另一層意思就不得而知了。


半庭秋


《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人趁著春色滿園,想進去欣賞大自然美景。可惜園門緊閉,詩人不忍離去,輕輕敲打柴門。遺憾的是沒有回應。

作者自我安慰應該是主人害怕我的鞋子踩壞園中的青色草苔,可見作者內心的善良。

準備離開,驀然,看一抹紅色的杏花迎風搖曳,香豔多姿。作者內心豁然開朗,由衷感嘆,緊閉的柴門也按耐不住春的盎然生機。

詩的後倆句既是寫景,也表達了詩人對春天蓬勃生命力的讚美。

寓情於景,更顯詩的無窮魅力。





阡陌上的鳥


我想他當時就是僅僅寫,春天的杏樹枝頭往外伸長,當時的心情是“春暖花開”的,可後來人們又引申了好多版本,也許這就是詩人的高明之處,讓後人“想入非非”。本來葉老也是個樂觀的人,春天的到來更加讓他心花怒放,什麼憂愁都煙消雲散,開心的不得了。還想什麼“出格”之事兒呢?都是人們瞎想。



尚書房的空間


我想任何一首詩景物的描寫,都不是純粹景物的描寫24思想感情的載體和寄託,不過今天我們把這句詩的最後一句想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