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禁養”反轉:從禁養到鼓勵養殖,為何農民積極性不高?

近些年農村的發展變化是非常巨大的,如今走在農村裡,不僅以往坑坑窪窪的泥巴路不見了,就連矮小的土磚瓦房子也很少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漂亮的樓房,有不少農村地區還蓋起了別墅、小洋樓。並且和過去髒、亂、差的形象相比,現在的農村乾淨、漂亮,而且還非常的衛生了,環境是越來越好了。

農村“禁養”反轉:從禁養到鼓勵養殖,為何農民積極性不高?

而在眾多的變化中,也有一些不好的現象。比如之前農村裡家家戶戶都會養豬,可是如今農村堅持養豬的沒幾個了,有好多的村子裡連一戶養豬的都沒有。之前農民不養豬,多數是因為環保的原因,禁止養殖。可是現在“禁養令”取消了,並且還鼓勵農村發展養殖,支持規模化養殖,可是農民的積極性卻並不高,這又是為何呢?

之前好些農民是很想要養豬的,可是因為環保抓得嚴,需要辦理相關的手續不說,而且還必須環保過關了才能養殖。也是由於在農村裡不能像過去那樣隨意散養土豬了,很多的農民嫌辦理各種手續過於麻煩,所以也就改變了養豬的想法了,他們紛紛選擇外出打工,或者是發展其他的事業。

但是在去年的時候,因為非洲豬瘟來襲了,生豬的價格是從之前的五六塊錢一斤,直線飆升,在有些地區甚至漲到了20多元一斤,而市面上豬肉的價格則價格高得更加離譜,最高的時候40多元一斤,就算是現在國內豬肉的平均價格也還要30多元一斤。

農村“禁養”反轉:從禁養到鼓勵養殖,為何農民積極性不高?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讓老百姓都能吃到便宜的豬肉,國家也是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其中就在去年8月底出臺了要取消生豬禁養的措施,並且還要鼓勵、支持農民發展養殖。如今半年已經過去了,在農村裡搞養豬行業的也並沒有明顯增多,多數人養豬的熱情並不高,這是咋回事呢?

第一:養殖的風險很大。

農村“禁養”反轉:從禁養到鼓勵養殖,為何農民積極性不高?

老話說得好:家有萬貫財,帶毛的不算。也就是說高養殖行業的雖然有萬貫家財,但是風險是非常大的,如果沒有把它們賣出去,那再多的錢也不是自家的,很有可能一夜之間這些全部一無所有了。這一點從去年廣大養殖戶的遭遇就深有體會了,一家又一家的養豬廠倒閉了,好多的養豬戶一夜之間虧損幾十萬、上百萬。而現在非洲豬瘟還沒有得到完全地控制,前不久就有幾個地方又出現了非洲豬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農民不敢輕易入行搞養殖,就是擔心風險太大。尤其是沒有經驗、沒有實力的農民。

第二,養豬的成本較高。

農村“禁養”反轉:從禁養到鼓勵養殖,為何農民積極性不高?

現在的豬肉價格雖然貴,國內生豬的均價也有18元一斤,養一頭豬看似利潤很高,要比往年高几倍。但是養殖的成本也比較高,不說別的就是小豬仔的成本就偏高。就筆者的家鄉這邊,現在小豬仔的價格已經是90元一斤了,這樣一頭小豬仔就要一千多元,還有後期的養殖成本,防控豬瘟方面的成本等。

第三,擔心後期的行情不好。

農村“禁養”反轉:從禁養到鼓勵養殖,為何農民積極性不高?

現在的豬肉價格貴,主要的原因是在於市面上依舊還缺豬,可是養豬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有一個過程的。好些養豬戶擔心,自己從事養豬以後,等到生豬出欄了行情不好了,這樣利潤也就減少了。並且和過去不同了,農民經濟收入更多樣化了,不再指望著在農村發展養殖了。去到外面打工,這樣掙得也不少。關鍵一點,這樣掙的錢不像養豬這樣高風險,也不用每天提心吊膽、擔驚受怕的。畢竟現在敢養豬的,都是需要有一顆強大的心臟才行。不然豬價又漲又跌的,真的很多人受不了。

也是由於這些方面的原因,所以現在農民養豬的熱情不高。與其在農村裡養豬,他們更願意踏踏實實去外面打工掙錢,雖然這樣掙的可能不多,但是至少心裡踏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