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聚焦:不勝不休七裡坪

黃岡聚焦:不勝不休七里坪

不勝不休七里坪

老區精神閃耀紅安七里坪抗疫一線

紅安縣七里坪鎮, “黃麻起義”策源地。

昔日革命戰爭年代,這裡的人民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緊跟黨走,不勝不休;

今日抗疫戰場一線,這裡的人民不顧安危,挺身而出,奮勇戰“疫”,處處閃耀著革命老區精神。

3月11日,記者過關越卡來到七里坪,追尋在這場戰“疫”中湧現出來的抗疫群英足跡。

“我是黨員,我上!”

突如其來的疫情洶湧而至,一場英勇的抗疫阻擊戰隨即打響。

在七里坪抗疫戰場上,一名名共產黨員挺身而出,一個個戰鬥堡壘巍然矗立。

1月 24日,戴世英村黨支部書記鄭勝萍打開泡好的方便麵隨便扒了幾口,算是吃了年夜飯,然後就急衝沖走出辦公室。

根據鎮裡安排,各村要在大年除夕加強排查。

萬家燈火、闔家團圓之時,鄭勝萍帶領其他幾位村幹部開始了新的戰鬥。

從 1月 23日至今,鄭勝萍就沒在家吃過幾頓安穩飯,每天很晚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

摸排要體溫計、防護服,消殺要噴霧器、消毒藥水,作為村裡主心骨,這些事情都少不了她。

鄭勝萍說:“我必須時時刻刻挺在一線,只有我在,大家抗疫才有信心!”

正月初三,在家休寒假的大學生李佳璇已三天沒見著父親。

李佳璇的父親李青松是尤家灣村黨員幹部。疫情來襲,李青松整日奔波在抗疫一線,很少回家。

看到父親夜以繼日地操勞,李佳璇主動請纓:“爸爸,讓我到村裡做志願者吧!”

“摸排測溫正缺人手,你去吧。”李青松答應了女兒,但也免不了有些擔心。

李青松也曾悄悄地問女兒:“佳佳,做這事你怕不怕?”

“不怕,只要跟爸爸在一起戰鬥,我就不怕!”李佳璇回答得乾脆而又堅定。

周愛娣,柳林河村黨支部委員、婦聯主席,每天負責防控物資分發、臺賬整理和上報信息。

在她的影響下,全家人都加入到志願服務中。女兒張穎幫助媽媽統計數據,兒子張承超在卡口值守,丈夫張勝元參與村壪消毒和卡口值守。

“我是黨員,我上!” “我熟悉壪組情況,我去!” “我家有打藥機,消殺交給我。”……

《福德橋村防控防疫黨員志願隊倡議書》在村裡微信群裡一發,請戰書瞬間刷屏。村黨支部書記秦旋領頭、9名年輕黨員參加的村黨員突擊隊很快成立。

扛黨旗、敲銅鑼、喊喇叭、守卡點,黨員突擊隊隊員個個身先士卒,衝鋒在前。

鹽店河村 63歲老黨員蔡太鬆,每天都在村裡來回巡邏,他的職責是監督。

“我們年輕人都怕他!”村民說,如果被他發現誰溜出門、誰聚集, “肯定是一頓臭罵。”

“雖然我已退休了,但是,只要黨和國家一聲召喚,我就一定站出來!”蔡太鬆說。

“紅安伢眼裡就沒有‘退卻’二字。”

疫情肆虐,武漢成為重災區。為緩解救治壓力,武漢決定搶建“火神山” “雷神山”兩所醫院。

年前已返回高廟崗村的李亮收到朋友微信:“雷神山” “火神山”需要義工,想去可報名。

李亮在武漢開辦了一家水電安裝公司。看到這個消息,他當即決定報名。

武漢形勢嚴峻, “萬一被感染了怎麼辦?”

他與家人商量,沒想到,父親和弟弟都很支持他。

就在此時,弟弟李晶在上海工作的公司也發出支援武漢的倡議,他第一時間報了名。

“我是小組長,又是黨員,身體還算硬朗,應該站出來。”他的父親李克麗態度堅決。

此外,李克麗還發動小組其他村民參加。全壪17戶村民就有12人報名。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1月28日,李亮獨自駕車先期趕赴武漢。次日,李克麗等 11人直接奔赴“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

他們負責水電安裝,工地坑坑窪窪,所有材料需要自己從外圍搬進來,每一步都非常艱難。

李克麗和戰友們通宵達旦做工。三天後,他們又接到通知,火速支援“火神山”醫院建設。

每天來回三四公里,奔跑似往返,讓李克麗這個老水電工的腳上也打起了水泡。

“當時有些人提前撤退,但我們一直堅守下來。紅安伢眼裡就沒有‘退卻’二字!”李克麗說。

“火神山” “雷神山”先後完工。除留下 5人收尾,2月15日,李克麗等7人凱旋紅安。

截至目前,七里坪鎮援建武漢“兩山”醫院的人員有800多人,援建外地人員共1000人。

除了這些勇士,逆行的還有白衣戰士。

2月8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護師陳燕推遲婚期參加援鄂醫療隊,來到武漢抗疫一線。

而陳燕就是七里坪鎮馬崗村人。原本,她和男友要在2月9日(正月十六)回到老家舉行婚禮。

接到醫院通知,武漢需要支援,陳燕和男友商量,決定推遲婚禮,報名參加援鄂醫療隊。

目前,她正在武漢市協和醫院西院區工作。“我是一名護士,守護患者是我的使命和責任。”

2月24日,從馬崗村走出的廣州醫科大腦科醫院副主任醫師李愛鳳,也同廣東援鄂醫療隊直奔武漢。

七里坪鎮防控指揮部決定將鑫業酒店作為集中留觀點,派誰負責呢?

“我去,保證完成任務!”1月30日,鎮政府二級主任科員鄒紅旗擲地有聲地表態。

於是,以鄒紅旗為組長的一行 9人,被抽調到鑫業酒店集中留觀點責任專班,負責醫療、現場處置、應急維穩、後勤保障等工作。

“銅鑼一響,幹部群眾齊參戰。”

“小小紅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

這是七里坪革命陳列館裡展示的歌謠,講述的正是當年紅安人民眾志成城的英勇革命場景。

“戰爭年代,銅鑼一響,男將女將齊上陣;這次抗疫,銅鑼一響,幹部群眾齊參戰。我們深切感受到,人民群眾力量真偉大!”七里坪鎮黨委書記塗春生說。

“若有戰,召必回!作為一名老兵、黨員,我們時刻準備著再上戰場,誓死與病毒作鬥爭……”

2月 7日,徐家河村黨支部書記徐平權收到一份讓人熱血沸騰的請戰書。

村裡的張濤、張強、陳新元、高普、高建設 5名退役軍人看到防控形勢嚴峻,便主動請戰。“正愁人手不夠,他們的加入,真是雪中送炭!”徐平權立即給他們安排任務。

他們仍然保持著軍人的作風,無論颳風下雨,每天卡口值守準時到場,整齊劃一站崗。

村裡需要在路邊佈設防控網,任務交給他們,計劃兩三天完成,結果他們一天全部落實到位。

2月 2日午飯後,七里坪鎮典明中學教師明意華接到電話:迅速到高廟崗村開展疫情防控。

明意華沒有絲毫猶豫,匆匆收拾了幾件衣服,迅速趕到高廟崗村投入戰鬥。

由於年齡大,身體不太好,大家都叫他留在村部。可他卻說:“都缺人手,能頂就頂上去!”“疫情面前,我們不能當逃兵,要站出來,不能給黨和國家丟臉,不能給紅安丟臉!”

3月 1日,熊家咀村黨支部書記程道發來到82歲的老黨員姜能山家中給他測體溫。

姜能山從臥房床頭的木箱底裡拿出一個掉了色的小錢包,哆哆嗦嗦地從錢包裡掏出一疊零錢遞給程道發說:“程書記,看到疫情這麼嚴重,作為一名老黨員,我想為抗疫盡一份力。這是我的575元黨費,請轉交給黨組織。”

姜能山,紅軍遺腹子,1970年至1984年,曾擔任熊家咀村黨支部書記。

“這就是一位八旬老黨員用樸素言行照見的初心!”程道發說, “我們要向他學習。”

李振國夫婦自願做代購員,每天開著私家車為高廟崗村民送生活物資和藥品。

經崗村村民方應林、李勇自己掏錢購買管道配件,義務為灣裡修理自來水管道。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席荷玉花了幾天幾夜趕製了200雙繡花鞋墊,捐贈給湖南醫療隊員。

到目前,全鎮有 3210名志願者投身抗疫一線,3000 多名黨員捐款 37 餘萬元,社會各界捐贈200萬餘元。

“當前抗疫戰鬥還在繼續,我們要再接再厲,慎終如始,不勝不休!”塗春生說。

來源:黃岡日報全媒體(記者葉大軍 何運林 商中勝 通訊員毛紅平 趙炳長)

編 輯:高 程

監 制:嚴曉晴

餘金平

總 監 制:蔣 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