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充分發揮新產牛的潛能?

新產牛的牛舍環境和管理對於其生產性能和健康起著重要作用,而大多數影響都是通過奶牛的行為來調節的,其行為的表達需要時間和可利用的資源。

怎樣才能充分發揮新產牛的潛能?

怎樣才能充分發揮新產牛的潛能?

保持健康規律的作息 躺臥採食兩不誤

例如,奶牛的躺臥時間約佔全天的一半。如果其受到限制,奶牛的站立時間會增加,可能成為導致跛行等問題的風險因素。由於奶牛通常在躺臥時進行反芻,因此任何對躺臥時間的限制都會減少反芻時間,從而對消化健康和生產性能產生負面影響。

對於新產牛來說,擠奶時間的增加會對其各種行為的時間安排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擠奶時間太長(通常是由於待擠廳等待的時間長),會影響奶牛的躺臥時間。研究人員已經證明,較長的擠奶時間會增加跛行的風險。除了儘量減少舍外時間,還必須優化舍內臥床舒適度,以有益於奶牛的躺臥時間增加。

對於新產牛來說,採食時間也很重要。經過幹奶期的短暫時間,奶牛進入泌乳早期,其幹物質採食量幾乎翻倍。如果新產牛不能足夠快的增加採食量,會增加能量負平衡的嚴重程度,從而導致酮病發病率上升。

為了達到增加採食量這一目的,奶牛需要增加採食時間。

怎樣才能充分發揮新產牛的潛能?


促進採食,奶牛也講究少吃多餐

在我們的研究中發現,通過增加奶牛的採食時間和採食頻次有益於採食量更一致性的增加。這種採食模式不僅有利於促進採食量,還能滿足奶牛的生產需求。從瘤胃健康的角度來看也是如此,

少吃多餐有助於降低亞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風險,尤其是泌乳早期。此外,TMR的挑食也是亞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風險因子。

新產牛日糧應最大化其採食時間、反芻時間和幹物質採食量,最小化挑食行為。這可通過使用消化率較高的粗飼料包括非粗飼料來源的纖維和適度使用高發酵性澱粉來實現,必須注意確保粗飼料切割適宜,以最小化挑食和改善消化率。

關注最大化奶牛的採食機會,可以通過增加撒料次數和調整撒料時間來實現。同時也要關注推料效果,要保障奶牛全天都能夠採食到日糧。

判斷推料效果的一個方法就是觀察奶牛的反應。如果推料後,奶牛會興衝的聚集在採食槽,就意味著其已經有段時間沒有能夠採食,此時需要增加推料次數。

怎樣才能充分發揮新產牛的潛能?


牛群也有小霸王,合理安排空間很重要

對於奶牛來說,飼養密度要避免過度擁擠,尤其是對於新產牛來說更是如此。如果圈舍不能滿足奶牛同時採食,有些奶牛的採食模式會改變,其會增加採食速率和每次採食量,或想採食時放棄去採食槽。因此,我們的目的應該提供足夠的採食空間,滿足奶牛同時採食的需求。同樣的理念也適用於臥床管理,任何程度的過度擁擠都會導致躺臥時間的減少。

新產牛的分群策略也很重要。與經產牛相比,頭胎牛的地位較低,當其混養時,會增加頭胎牛競爭資源的困難。研究表明,經產牛和頭胎牛分開飼養,尤其是泌乳早期,會對頭胎牛各種行為的表達產生積極的作用,從而改善其健康和生產性能。

由於群體大小和設施設計,經產牛和頭胎牛分開飼養有時會難以執行。因此,當其混養時,更應提供充足的躺臥、採食和飲水空間,臥床尺寸的設計要以經產牛體格大小為準。

怎樣才能充分發揮新產牛的潛能?


經常“搬家”不利於新產牛身心健康

新產牛管理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將其轉移到新群體的頻次和時間。眾所周知,每當一頭奶牛被轉移到新群體,就會擾亂該群體的社會秩序。這種情況會對轉移的牛隻產生負面影響,包括減少採食機會、採食量、反芻時間和產奶量,通常會持續好幾天。

對於新產牛,不可避免的要在產犢後轉移到新的群體,之後可能還會再轉入高產牛群,但要採取措施儘量減少這種轉移的影響。例如,飼養密度不應過大,可以多頭奶牛一起轉移,或在一天中較安靜的時間轉移(避免在撒料或擠奶時轉移)。

綜上所述,瞭解新產牛的行為模式和需求,有助於奶農將適當的營養和管理操作更好的優化組合,從而改善新產牛的健康和生產性能。隨著各種評估奶牛行為(採食、反芻和躺臥)的技術的發展、驗證和商業化,奶農也有機會跟蹤評估奶牛的行為變化。

對奶牛產犢前後的各種行為的觀測,可能有助於識別患病奶牛,或甚至有患病風險的奶牛,也有助於評估群體水平管理的變化對其行為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