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豹為何停產?一場戰爭證明必然,而且接班人很強!地位媲美殲20

一直有關於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停產的報道,這絕非是空穴來風,其實說起來該機服役時間並不長,第一架原型機在1988年下線,服役至今也就十幾年,很多老軍迷對於殲七“飛豹”戰機是有著特殊情感的,在特殊的年代,這款戰鬥轟炸機戰機之於我軍來說,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在1998年珠海航展上,“飛豹”也是和如今殲-20、殲-10BTVC機一樣大紅大紫過。

飛豹為何停產?一場戰爭證明必然,而且接班人很強!地位媲美殲20

但這樣一款曾無比拉風的戰機,卻在2017年停產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殲轟七戰機的正式編號是FBC-1"飛豹",該機是中國西安飛機設計所和西安飛機工業公司共同研製的雙發雙座超音速全天候殲擊轟炸機。主要作戰使命是執行對地、對海攻擊任務,具有一定的殲擊護航能力。該機可用於攻擊敵戰役縱深目標;攻擊交通樞紐、前沿重要海、空軍基地、灘頭陣地、兵力集結點等戰場目標;孤立戰場、支持、支援地面和海上作戰,以及執行遠程截擊、對敵大中型水面艦艇等攻擊任務。

飛豹為何停產?一場戰爭證明必然,而且接班人很強!地位媲美殲20

殲轟七的研製最早要追溯到1973年,隨著我軍的戰略思想從積極防禦向攻防兼備的轉變,部隊急需一種具備全天候突防能力、攻擊力強又具備相當自衛能力的多用途戰機。1976年3月,三機部提交新機的一機兩型方案報告,1977年11月通過了飛機設計方案論證,1978年10月完成了方案設計,1979年完成全尺寸木質樣機制造。80年代末期,殲轟7完成總裝並首飛成功。1992年5月,殲轟7對外名稱定為“飛豹”(FBC-1)。1995年,殲轟7通過了設計定型審查,1998年通過了全武器系統設計定型審查。

飛豹為何停產?一場戰爭證明必然,而且接班人很強!地位媲美殲20

殲轟7的研製成功,標誌著我國擁有了一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具備空中立體精確打擊能力的主戰機種。曾也是我空軍國產化最高的戰機,因其作戰半徑大,且攻擊力強,所以也頗得海軍青睞。但相對於整個現代戰場來說,它顯然已經明顯力不從心,而且考慮到安全因素,停產飛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目前土耳其與敘利亞之間的戰爭是如火如荼,進入3月份,土耳其短時間內就擊落了2架敘利亞戰機,而被擊落的戰機,正是蘇-24戰鬥轟炸機。

飛豹為何停產?一場戰爭證明必然,而且接班人很強!地位媲美殲20

蘇24曾被北約譽為“擊劍手”,是敘利亞空軍最為精銳戰機,其實在2015年的時候,F16戰機就曾擊落了俄蘇24戰鬥轟炸機,在這場較量中,也證明了戰鬥轟炸機在大國空軍的淘汰,被多用途重型戰鬥機取代是必然趨勢。美國和俄羅斯都拋棄了傳統的戰鬥轟炸機,重點挖掘重型戰鬥機對地打擊潛力。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空軍的F-15E“攻擊鷹”首次實戰,開啟了雙重(制空、對地)任務多用途戰鬥機的全盛時代,被它取代的F-111“土豚”是上一代的戰鬥轟炸機。

飛豹為何停產?一場戰爭證明必然,而且接班人很強!地位媲美殲20

蘇俄在新一代戰鬥轟炸機的發展上,也是以蘇-27為原型,打造了蘇-27IB,也就是現在的蘇-34“鴨嘴獸”,不過並列雙座的蘇-34制空能力也有缺陷,隨後又大批裝備制空能力更好的蘇-30SM型多用途戰鬥機。也正是如此,我國從上世紀就開始從俄羅斯引進蘇-30MKK,前前後後一共引進了100多架,當然,很多人應該也都猜到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正是因為新的“接班人”來了,“飛豹”才可以安心離去。

飛豹為何停產?一場戰爭證明必然,而且接班人很強!地位媲美殲20

而“飛豹”戰機的接班人,正是我國的殲-16多用途重型戰鬥機,以殲-11BS型戰鬥機為基礎研發的殲-16,大批進入空軍服役,它既可以發射霹靂-15新型中距空空導彈和超遠程空空導彈打擊敵預警機,超視距空戰能力非常強悍,還可以投射KD88等新型防區外空地導彈,打擊敵縱深地面目標。甚至在不少軍迷眼中,殲-16戰鬥機在我軍中的地位,足可與我軍最先進的殲-20戰機相匹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