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作文物!曾經被毀得稀碎,現在的恢復令人驚奇


張欣如先生將一棟簡陋的磚房當成工作室,專心修復四羊方尊。他回憶道:“方尊有30多公斤,很重,我有時要把方尊放在腿上,一手扶著,一手焊接,花紋很細,一點都疏忽不得。方尊的底盤碎得厲害,費了不少功夫。”

經過兩個多月修復,以及後來的多次修復,四羊方尊才變成現在在展廳裡的樣子。


2、秦始皇陵銅車


3、《殷墟文字丙編》

甲骨的綴合和簡帛的整理,雖然可能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文物修復,但其過程的艱辛與成果的驚豔,絲毫不遜色於古籍字畫的修復。

甲骨綴合的成果,比較著名的是《殷墟文字丙編》。第十三次殷墟發掘時發掘出了一大批整甲,運到南京後中研院史語所便對該批甲骨進行整理。


甲骨文綴合的比較好的還有嚴一萍。他曾經把5塊碎片綴合成這樣一版腹甲:


郭店簡從出土到現在有20多年過去了,還有幾塊簡無法綴合。


這個化腐朽為神奇的人,就是故宮博物院字畫修復專家孫承枝先生。


現代人想要去復刻這件文物,但是因為現代的蠶經過2000年的進化,從三眠變成四眠,吐出的蠶絲比漢代的蠶要粗出不少。一開始研究人員依照一樣的技法織出的衣服要比文物重80多克(按照原物48g算的話那就意味著現代織出的衣服是原來的將近3倍重)。

中國神作文物!曾經被毀得稀碎,現在的恢復令人驚奇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花了13年,用科技手段讓現代的蠶逐代退化到2000年前的水平。終於成功複製。不過複製品仍然要比文物重0.5克。也算是對古人的致敬了吧。


10、《趙城金藏》

《趙城金藏》,國家圖書館的四大鎮館之寶之一。另外三個是《永樂大典》《四庫全書》《敦煌遺書》。


《趙城金藏》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由國家撥款的大型古籍整修項目。

中國神作文物!曾經被毀得稀碎,現在的恢復令人驚奇

中國神作文物!曾經被毀得稀碎,現在的恢復令人驚奇

中國神作文物!曾經被毀得稀碎,現在的恢復令人驚奇

▲修復前後對比圖


1949年,修復工作開始。當時只有一個人修復,1956年《趙城金藏》修復工作日益受到重視,北京圖書館增加了修復專業人員,先後十餘人參與《趙城金藏》修復工作,最後4人堅持1965年到修復工作全部完成,歷時17年。


文物修復工作者,領著不甚高的薪水,待在小小院落裡,用著傳統加改良的工藝,修復這些幾百上千年的老物件,數十年如一日,他們是這個浮躁社會中最難得的匠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