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上》:王鏘的獨角戲,展現了上海、人生和周冬雨的另一面

《陽臺上》:王鏘的獨角戲,展現了上海、人生和周冬雨的另一面

《陽臺上》的故事,其實並不複雜,但卻極度真實。影片將視線投向於國際化大都市上海的某個逼仄角落,無限繁華之外的弄堂之中。這裡,是另外一個上海;這裡,是另外一個世界;這裡,另外一種人生。說得直接一點,這是一個講述社會底層互相傷害的故事。

男主角王鏘扮演的張英雄,是一個可憐又可悲的人物,也是一個非常考驗演技的角色——他已經長大成人,但是卻不學無術,每天無所事事,靠去網吧玩遊戲打發自己的時光。不幸的是,張英雄的父親在一次拆遷動員的爭吵中意外去世,這讓他和母親遭受巨大打擊,生活從此改變,一連串的遭遇,讓他萌生殺死拆遷動員人陸志強復仇的執念。可以說,王鏘飾演的張英雄,是一個社會邊緣人,這樣一個角色,即使對優秀而又經驗豐富的老演員而言,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陽臺上》:王鏘的獨角戲,展現了上海、人生和周冬雨的另一面

在準備殺人復仇的過程中,張英雄結識了身邊想教他學壞的同事沈重,偷窺並迷戀上仇人家青春動人的智障女兒陸珊珊(周冬雨飾演),這讓他充滿仇恨、情慾、迷茫、困頓的人生變得猶豫起來,將手中的刀刺向仇人陸志強的胸口,還是將心中的恨意發洩到他的智障女兒身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困擾著他,讓他無法抉擇。在這個過程中,張英雄的狀態是糾結的,是敏感的,是分裂的,是抑鬱的,是恐懼的。萬萬沒想到的是,第一次出演電影的王鏘,精彩的詮釋出這些狀態,彷彿是一部真實的記錄片一般。

導演張猛是東北人,從《鋼的琴》這部現實主義力作開始,我一直都在關注他的所有作品。可以說,張猛是一位很會選擇演員的導演,當年他選王千源出演《鋼的琴》,絕對是神來之筆。而這一次,張夢則選擇首次出演電影的新人王鏘來飾演張英雄,更是一次成功的選擇。

《陽臺上》:王鏘的獨角戲,展現了上海、人生和周冬雨的另一面

王凱的短髮和框架眼鏡,與面部俊秀的輪廓渾然一體,挺拔的身高,略顯單薄的身體,被白色的背心和灰色的短褲所包裹,悄悄地展示著,青春荷爾蒙的爆發,正在迅猛的行進中,從男孩到男人的蛻變過程,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洶湧,猶如一次風暴。王凱成功飾演出張英雄那種涉世未深卻又木訥抑鬱的男孩形象,但是又很乾淨清爽,討人喜歡,很是耐看。

是的,這一次張猛鏡頭下的上海,沒有高樓林立、霓虹耀眼、無限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只有拆遷後的破敗、混亂潮溼的街道、破舊骯髒的樓房、擁擠無序的合租房,所有這些環境構成了一個極度擁擠的空間,升騰著少年張英雄的成長過程,我們彷彿看記錄片一樣,看著張英雄蛻變,看著上海蛻變,也記住了一位優秀的青年演員王鏘,他用一場精彩的獨角戲,展現了上海、人生和周冬雨的另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