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民日報3月14日22:41轉發解放日報文章《追星是為追求美好,而非囿於“飯圈”越活越逼仄》?

常爭


經典大眾心理學著作《烏合之眾》說到: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01 宗教式的迷戀

群體只會幹兩種事——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勒龐

飯圈文化非常類似於宗教信仰。如果你是飯圈成員,請先別急,聽我給你比較一下,你再做判斷。

飯圈文化PK宗教信仰:偶像就相當於粉絲心目的中的“上帝”

①在宗教信仰中上帝是萬能的,而在飯圈中偶像是“完美”的。

②類似的忠誠度(黏度),宗教中,信徒會不斷為上帝辯護,歐洲中世紀哲學被稱為經院哲學,對基督和教會無比忠誠的無理性時代,無論科學還是哲學都只是宗教的奴僕而已。在飯圈文化中,粉絲們通常在網上為自己的偶像做數據、打榜、控評。粉絲追逐偶像的過程中投入的心力、時間甚至財力都遠超想象。他們有自己的規則、自己獨特的語言,還有為了愛豆不顧一切的熱情和無限的精力。

③類似的排他性,宗教為了維護上帝的權威會迫害異教徒,而飯圈為了維護偶像“完美”形象,舉報對自己愛豆不利的言論,和別人對罵、集體人肉等等,會和一切“異粉徒”開戰。

極端的案例:某位老師發表了對晉江小說作者作品《魔道祖師》的不滿言論,該書小說粉絲立即對其進行人肉搜索並進行人身攻擊,受害人本身有抑鬱病史,不堪其擾最後服藥自殺,但經過搶救脫離生命危險,得知該老師自殺未遂後,書粉們計劃線下尋找受害者,與其當面對質!

02 人設的習慣性崩塌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勒龐

青春期的孩子普遍難以避免偶像崇拜心理,凡是能向他們提供幻覺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為他們的偶像。有了崇拜感之後,大部分人會做的就是進一步尋找偶像的信息,而信息匯聚的地方多半是“粉絲團”,從而就進一步進入了信息不對稱的小群體,更加只接受正面消息,根本接觸不到負面消息,甚至自己會無意識的過濾。

偶像崇拜背後的陰霾,偶像不是不同於上帝,上帝是虛構的且可以無限美化的。但偶像不行,所有偶像的形象都是經過包裝推出的,人設構建極力避免負面消息和形象。‘光環效應’使人對其偶像形成一種強烈的心理定勢,使偶像變成一個沒有缺點,盡善盡美的人。但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偶像也是有缺陷的,這種缺陷一旦暴露就會形成人設崩塌現象。

案例1:薛之謙,因“段子手”身份而火,緊接著,才華橫溢的創作者、深情專一、熱心溫暖的好男人這樣的“設定”開始被經營,但卻因為李雨桐的曝光使其道德品質徹底被質疑,眾人皆言薛之謙“人設崩塌”。

案例2:李誕的精神契合了青年群體的喪文化和集體狂歡的背景,因此他能夠被捧上高點,但一個疑似出軌視頻、對買家使用侮辱性詞彙的淘寶直播使其遭到無數人的口誅筆伐,“佛系青年”、“為他人而活”、“有趣的靈魂”的人設形象被顛覆。

陳羽凡被曝出吸毒、蔣勁夫被傳因家暴在日本遭逮捕、李雨桐爆李小璐與薛之謙的關係……!一時間,瓜如雨下,貴圈真亂,人設崩塌如天崩地裂一般。

03 普賽克式的愛

在群體之中,絕對不存在理性的人。因為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群體能夠消滅個人的獨立意識,獨立的思考能力。事實上,早在他們的獨立意識喪失之前,他們的思想與感情就已被群體所同化----勒龐

美國哈佛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博士、香港城市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嶽曉東先生提出「普賽克式愛」來喻青少年的追星行為。

所謂「普賽克式愛」是綜合了希臘神話中普賽克與丘比特的愛情故事,以及安徒生童話中普賽克與雕刻家的故事。普賽克神話的寓意是愛需要有奉獻、神秘感、忍耐,不可忍受欺騙;普賽克童話的寓意是愛給人激情、虛幻、痛苦,愛己才會自信。至於綜合了兩者而得出的「普賽克式愛」就是「單戀、神秘感、神化偶像、虛幻親密感」,可以說「這種崇拜的核心是對偶像的無條件的愛慕、依戀和認同」。

追星下的雙重悖論

「普賽克式愛」是一種單向情感交流,充滿了虛幻性和神秘感,而這種虛幻性和神秘感一旦被毀滅,人可能就會產生巨大的失落感。 的確,從正面意義上講,追星是為了追求美好,但是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是粉絲為了克服普賽克式愛下產生的失落感,就會不自覺的向逼仄方向上發展,不顧一切的維護自己心目中偶像的完美形象。

如何克服追星下的雙重悖論?

最後用胡歌的一段話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胡歌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網上未成年人保護與生態治理論壇”上,結合自身工作與現場嘉賓暢談“粉絲如何追星”這一話題。在論壇上,胡歌表示:在追星的過程中我們真正要獲取的是明星扮演的角色或原型人物背後的能量和人性的溫暖。他還表示,現在絕大多數的粉絲都是通過互聯網來追星,但是,互聯網不僅僅只有明星,它還是一個擁有無限知識的海洋。胡歌建議年輕人善用互聯網探索真理、瞭解世界。


文三曉


飯圈文化真的該整頓了,簡直把人性惡體現到極致,吐出的那些字眼你根本不敢想象也許是出自一個20來歲甚至十來歲的女孩子之手。而且,對自己不喜歡的明星可以毫無證據惡意造謠中傷,長達數年之久,簡直不可理喻。並且,一有反對意見就空瓶辱罵、人肉攻擊,甚至很多控評文案和控評角度感覺是僱傭了職業粉絲在做事,這就不是簡單的粉絲行為。

如果追星追出這樣的國民素質、國民文化,中國夢就無法實現,因為文化軟實力代表了大國形象。


願願相報


人民日報轉發的解放日報的文章,是針對肖戰粉絲引起的娛樂圈亂象而發表的評論。人民日報評論的是非常客觀的,可惜肖戰的粉絲都有可能看不懂題目的意思。

肖戰成於粉絲,毀於飯圈

肖戰粉絲引發的風波還在繼續,儘管肖戰的工作室已經出來公開聲明,呼籲網友理智追星,卻似乎無濟於事,不但說服不了粉絲,還讓肖戰敗光了很多路人緣。



肖戰生於1991年,剛出道沒多久,憑藉《陳情令》一夜竄紅。因為他的高顏值,年輕和多才多藝,而吸引大批粉絲瘋狂追捧。

粉絲都是和肖戰年齡差不多的人,甚至還有比他小的,非常年輕,多數都比較衝動,不知不覺進入了飯圈,開始黨同伐異。

粉絲們本意是極力維護偶像肖戰,沒想到卻徹底走向反面,引起了互聯網上的一場硝煙。一夜之間,讓肖戰從大紅大紫的流量小生,淪為全民公敵,遭到抵制,失去很多資源,而這場硝煙還在蔓延。



肖戰這樣的明星,當初能走紅,就是依託於粉絲,現在又毀於粉絲,其實他也挺無奈的,卻沒辦法,只能默默承受。

飯圈文化該整頓了

人民日報作為官方媒體,始終傳播正能量,對於這一次肖戰所引發的風波,做出了客觀的評價,所說的句句在理,可肖戰的粉絲都聽不懂。

這些年輕人閱歷太少,很多文化程度也不高,最重要的是太沖動,現在仍然認為肖戰是他們的唯一,他們的做法是對的,不會顧全大局,只會徹底毀了肖戰。



飯圈文化起源很久了,特別是最近幾年,流量明星當道以後,這種文化越來越繁榮。而飯圈裡面醜態百出,有些私生飯毫無底線,為了追星,不惜跟蹤偷拍,嚴重干涉明星隱私,還惡意造謠。

張若昀之前曾經公開抨擊過私生飯,因他被跟蹤,家庭住址也曝光,到了嚴重的干擾。

究其原因,是現在造星的機制不同。以前的老戲骨,憑藉實力和拿得出手的作品征服觀眾,而肖戰這樣的明星,是靠互聯網的流量和粉絲們的金錢創造出來的。



粉絲就是肖戰的製造者,有極強掌控的能力,再加上他們追星喪失理智,就容易惹出事端。

肖戰如果想今後安然無恙,還得靠自己的實力,有好的作品,提升演技,而不是靠粉絲們的追捧。

否則,長期受限於飯圈,肖戰和粉絲都會越活越逼仄。

想要改善飯圈文化,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一味的追求流量,而應該看實力。這樣才能讓明星更站得住腳,讓粉絲也相對理智。



粉絲要跳出飯圈

肖戰事件給粉絲們上了重要的一課,凡是喜歡追星的年輕人,都不應該將自己受困於飯圈,而應該有開放的心態,抱更廣闊的世界,發現更多的美好。

社會需要給現在的年輕人傳播正能量,灌輸正確追星的思想。由於互聯網的發達,很多未成年人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誤導,從而影響了三觀。

應該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理念,讓他們有理想,有激情,努力爭當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不是一天到晚盲目追星,對喜歡的明星可以崇拜,但要適可而止。


R娛記


之前並沒看過這篇文章,剛剛搜索原文,簡單瀏覽了一下。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追星”對不對、“飯圈”話題有無意義,我的疑惑在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熱衷於這些話題?

在家的時候,我也會和家裡小朋友看《*牌對*牌》、《奔*吧……兄弟》、《*樂大本營》這類節目,也會和小朋友一起開懷大笑!

但是每每看到家裡小朋友“如數家珍”述說某某明星各種喜好、小秘密……總是不免心中鬱悶!再仔細詢問孩子,他們在學校、在小區,和同學朋友也聊這些,這就不是我家小朋友個體問題,而是整個社會問題,不免讓人擔憂!

就我個人而言,歷來對各類明星不大感冒!雖然我是超級影迷,也喜歡看一些大牌演員的影片,可我更關注的是影片質量、劇本質量,故事情節、影片本身好不好看這些。我喜歡看一下大牌演員的片子,不是追星而是覺得大牌演員往往會拿到一些好劇本、好的投資,他們演的片子最起碼會質量高很多!

由於發現自家小朋友有點“迷戀”明星,我也在慢慢給小朋友灌輸一些明星的“陰暗面”信息,也在慢慢告訴小朋友: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有正反兩面、都有光鮮也有晦暗的一面,包括明星……喜歡某個明星可以,但是他(她)有資格做你的偶像嗎?……我感覺宇航員很酷,你覺得呢?……等等。現在感覺好多了,雖然小朋友也仍然願意看那些娛樂節目,但是對於各類明星已經沒那麼大興趣!

回到上面話題,‘言傳’不如‘身教’,輿論導向有了,接下來就要看國家如何具體“引導”了。一方面,名和利“加身”的明星,想不讓人關注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另一方面,真正促進社會發展的各類人士“名和利”還不如明星……那問題就無解嘍。


寧軒雅


對追星的社會現象,應該學習古人修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智慧,疏而不堵是上策。社會就是萬花筒,人們的價值觀和精神需求是多樣性的,關鍵是我們的宣傳部門、主流媒體、文化和藝術類載體、教育機構等,應該大力倡導和引導全民樹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樹立崇尚英雄,崇尚科學,崇尚勞動,崇尚簡樸,崇尚奉獻的輿論導向和社會風氣,不要讓追名逐利、金錢至上、花天酒地、歌舞昇平等銅臭味的價值取向佔領人們精神的市場,讓文藝、體育明星的影響力迴歸到豐富社會正常精神生活需求的軌道。


從心開啟1224


人民日報從流量明星開始說起,並不是指的肖戰!流量明星對於很多有流量的明星!如同陳道明說過流量明星不是單一指的演員,而是演員+藝人。演員用作品跟觀眾互動,藝人是用曝光率跟粉絲互動!

肖戰的火了後,就是電影上檔,年底的小言公子!其他的就是各類的採訪,廣告代言活動,和綜藝!所以肖戰是流量明星!

其實從演員的角度來說他已經很好了,19年有三部作品播出。算是霸屏整個下年的男演員!按照這樣的趨勢肖戰的熱度應該會延續到20年~甚至會更久!當然會出現新的爆劇,會有新的明星出現。本來演藝圈就不是一枝獨秀也不可能一枝獨秀!

“227”事件爆發後襬在大眾面前的是粉圈的力量,原來粉圈的力量如此強大!如果這樣的力量被有心人利用,可想而知會有多可怕!這些圈裡絕大多數是未成年人,他們單純的喜歡某個藝人劇集在一起,在這個組織中分工明確,儼然一個組織,就能形成強大的力量!這個力量如何掌控?是經紀公司?是他們自己?這是需要社會大眾的思考的!

“227”事件告訴我們最需要立馬淨網,需要給孩子們一個乾淨得網絡世界!網絡給了粉圈滋養的空間,又任由它們放肆成長,卻又不加約束!還好3月1號開始國家開始淨網,有了規矩才有方圓!

如何正確追星?

其實很簡單,把這個明星當作自己的目標!學習他的人品,讓自己變得和他一樣優秀!這是追星最美好的演繹!






奧爾菲斯之窗


追星也應該追科學家,醫生那種正能量形象的人,這次疫情湧現了很多正能量人物和事件,那些流量就比如其他回答裡的肖戰,我覺得沒有值得學習的正能量,他身上沒有體現為了國家奉獻的這種精神,我要是有孩子,我更希望他去向鍾南山教授學習,去向這次疫情裡面奮戰在一線的醫生護士志願者學習,他們才是正能量。


月影華殤


我從小也追星,但我追的是老一輩德藝雙馨的明星,追的是它們飾演的英雄兒女的王成,董存瑞,黃繼光,雷鋒,老一輩藝術家弘揚的都是有利於國家,有利於下一代,弘揚社會風氣的事蹟,可它們確沒有拿高片酬,藝術應該服務於國家,與國家同行,與人民同行,決不能與國家,與人民對立,不能有特權,它們不是特殊群體,它們只是豐富人民娛樂的群體,富民強國靠的是科技人才,白衣天使,人民解放軍,人民警察,和廣大的老動人民,這些人才是國家的希望,盲目追捧所謂的明星,只能敗壞社會風氣,現在的有些利益媒體也是敗壞社會風氣的毒瘤,


用戶關宏偉


追星的人都是年輕人比較多,我奉勸一句話,追星幹嘛,對你有什麼提高?是你兜裡的錢,還是你的時間,還是對你的擇偶標準,他們能給你帶來什麼呢?在他們眼裡就是把你的錢粉刷到他們的兜裡,你最好賺到錢多孝敬父母,或者對未來的生活積累點本,發展好自己真正的做好本職工作和事業,大家覺得呢?


樂觀人生55555


追星也有很多種不同的原因,有人因為星的演技而追,有人因為星的作品而追,有人因為星的容貌而追,有人因為別人追而追。關鍵要看追什麼,怎麼追。如果因為追星而迷失了自己正確的人生方向,沉迷於追星那是喪志,如果因為追星而豐富了自己的事業工作之餘業餘生活,那是愉悅身心。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地追一下,那確實沒有什麼不對,但是不看所追之星光鮮外表下的“品行”一味地無原則的追捧,那就是盲目而愚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