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羅馬帝國的歷史文化-拜占庭帝國


東羅馬帝國的歷史文化-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帝國又稱東羅馬帝國,人們這樣稱呼她是因為其疆域曾經囊括羅馬帝國東部地區,其政治中心始終在君士坦丁堡。希臘語在七世紀以後是拜占庭的官方語言。拜占庭這個名稱是十六世紀以後的學者們為了研究工作的方便而沿用古城拜占庭的名稱,以便將她與古希臘和羅馬帝國相區別。

東羅馬帝國的歷史文化-拜占庭帝國

君士坦丁一世

公元324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擊敗爭霸對手李錫尼統一帝國後,下令在希臘人建立的城市拜占庭興建帝國東都新羅馬,君士坦丁調集數萬士兵、民工、模仿故都羅馬興建新都,同時將帝國政府遷往新羅馬。當時,人們便將新羅馬改稱為君士坦丁堡。後來君士坦丁堡逐漸發展成為人口多達百萬、城市生活豐富多彩的歐洲和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集經濟、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

拜占庭帝國統治者為了能夠在晚期羅馬帝國普遍混亂和動盪中找到擺脫危機和維持統治的形式,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多種社會改革的嘗試,君士坦丁一世和查士丁尼一世成為其中突出的代表。

東羅馬帝國的歷史文化-拜占庭帝國

查士丁尼

查士丁尼是君士坦丁的出色繼承者,他於公元527年登上皇位,勵精圖治,推行全面的社會稅制改革,他還下令編撰了羅馬民法大全。他在有效地抵禦了波斯人從帝國東面發動的入侵後,向西地中海發動大規模的征服戰爭,滅亡了汪達爾、東哥特這兩個日耳曼人王國,使地中海幾乎再度成為帝國的內海。

但是,拜占庭統治者企圖在羅馬帝國舊框架內建立新秩序的努力最終遭到失敗,查士丁尼連年征戰耗費掉大部分國力和人力,在他去世後,西亞、北非地區很快喪失。

將近半個世紀期間,拜占庭帝國內外交困、政變不斷、外敵入侵、經濟崩潰、人口減少。

公元610年,年輕有為的軍事將領希拉剋略稱帝,揭開了拜占庭帝國歷史新的篇章。皇帝希拉剋略面對外敵入侵、四面告急的形勢,大膽突破陳規舊習,推行社會改革,在帝國東部地區首先施行軍區制,加強各軍區首腦、將軍的職權,這一制度適合當時形勢發展的需要,對緩解外敵入侵的危機形勢起了重要作用。此後,拜占庭帝國以農兵和小農為核心力量的農業得到發展,休養生息的政策使國庫日益充盈,希拉剋略就是憑藉著東部軍區提供的軍力發動對波斯人的戰爭。

東羅馬帝國的歷史文化-拜占庭帝國

馬其頓帝國

軍區制改革為拜占庭帝國的強盛奠定了基礎,拜占庭帝國的國力在馬其頓王朝統治時期達到鼎盛。馬其頓王朝是在前幾代王朝發展的基礎上達到了它目前這種非常鼎盛的狀態,一個是在它的經濟上它繼續推進了軍區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使得整個帝國在軍區的發展上,特別是在小農的發展上奠定了經濟上的基礎。另外,在政治上,這個王朝空前的穩固,特別是王權得到了加強,中央集權制和地方的分裂勢力鬥爭當中取得了很大的勝利,在內政方面取得的勝利,在對外方面就表現出在政治上、在戰爭方面、在對外擴張方面節節勝利,在這個時期,整個帝國的軍隊實際上,在周邊地區取得了一些比較穩定的擴張,這就為它的內政的進一步的穩固,提供了一個基礎,也就是創造了一個更安定的環境,在這個基礎上,王朝所實行了大規模的文化復興運動,這個在歷史上被稱之為馬其頓文藝復興。

拜占庭帝國存在了1100多年,長期處在戰爭狀態,她所有的近鄰都曾在不同時期與她交過戰並威脅到了她的生存。但每當最需要的時候,傑出的拜占庭領袖就會一次又一次地出現,瓦西里二世就是這樣的一個領袖。

瓦西里二世是拜占庭歷史上很著名的一個皇帝,在拜占庭歷史上大約有上百個皇帝,在這些皇帝當中,像君士坦丁一世、查士丁尼一世、希拉剋略一世、瓦西里二世這都是非常突出的君主。他把過去拜占庭歷史上所達到的那些成果都很好的繼承下來了,比如說軍區制、比如說繼續復興拜占庭時期的這些文化、比如說整頓軍備,這些方面他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改革的成果。

但是,曾經一度挽救拜占庭帝國危亡形式的軍區制在發展過程中孕育著大量無法克服的矛盾。在軍區制下,大土地貴族日益強大,在政治、經濟、軍事上與中央集權抗衡,帝國還面臨著許多其他考驗。以農兵為主體的小農經濟的瓦解,加劇了拜占庭社會經濟危機和軍隊兵源的枯竭,以大地產為後盾的軍事貴族,憑藉實力向朝廷發難甚至發動內戰。

內部的分裂瓦解削弱了拜占庭帝國的實力,使君士坦丁堡強大的城防工事不敵數千西歐十字軍騎士的攻擊,該城於1204年被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拜占庭帝國沒有能夠再恢復元氣。此後,流落在小亞細亞地區尼西亞城的拜占庭帝國朝廷,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鬥爭重新奪取君士坦丁堡。此時的拜占庭帝國政治四分五裂、中央集權瓦解、經濟窮途末路、疆域不斷縮小,淪為巴爾幹地區的小國。到了1453年,君士坦丁堡最終陷落,拜占庭帝國走到了盡頭。

深厚的古希臘文化底蘊,羅馬帝國的政治傳統和地中海地區多樣性的文化環境,成為拜占庭文化發展的基礎。拜占庭帝國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她佔有國際商業的優勢地位,工商活動極為活躍。君士坦丁堡地跨歐、亞兩洲,成為中古東西方貿易的各類商品集散地和地中海世界最大的商業中心、歐洲的首富。

東羅馬帝國的歷史文化-拜占庭帝國

文化經濟交流

拜占庭的對外關係是非常活躍的,在地中海這一地區,拜占庭文化、經濟、政治一直在中世紀期間是處於中心位置上。當時它和中國之間的關係實際上是繼承了羅馬時代中國和西地中海和地中海地區的聯繫,拜占庭時期,這個地區恰恰是處於和中國交往的有利的地方。從公元四世紀以後,拜占庭和中國之間的聯繫一直沒有中斷過,包括人員、技術、文化甚至包括遊戲各個方面的聯繫,從拜占庭方面的資料和從中國古籍當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大量的有關的記載。

東羅馬帝國的歷史文化-拜占庭帝國

聖索菲亞教堂

拜占庭建築藝術的代表性傑作是聖索菲亞教堂,其寬廣的大廳佔地5000多平方米,巨大的半球形穹頂距離地面50多米高。這座高大的建築由查士丁尼一世建造,作為一種生動的、具有國際性的標誌,以反映拜占庭的強大,帝王和皇后狄奧多拉的威嚴。這一寵大的教堂及另外一些同時完成的耗資巨大的建築給拜占庭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但它的存在標誌著拜占庭作為羅馬帝國天然繼承人的地位。這座高大的建築至今聳立在伊斯坦布爾。

1453年,君士坦丁堡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並被重新命名為伊斯坦布爾。

東羅馬帝國的歷史文化-拜占庭帝國

聖維塔利安教堂鑲嵌畫

作為聖智教堂的建築奇蹟,聖索菲亞教堂在征服者穆罕默德的命令下被改成了清真寺,並在廣場四角修建了四座尖塔,也稱叫拜塔。它代表的拜占庭式建築風格,影響遍及歐洲和西亞,在西歐和俄羅斯發展出新的變種,鑲嵌畫在拜占庭時期也達到了顛峰。意大利拉文納的聖維塔利安教堂,保存著六世紀拜占庭鑲嵌畫,它們是目前世界上最完好的拜占庭鑲嵌畫代表作。拜占庭人吸收了基督教和東方文化的精髓,這使得他們的文化具有獨特的特點,同時註定將持續許多世紀。

基督教在拜占庭的發展始終受制於專制皇權,任何有損於皇權的宗教活動都要遭到打擊。公元八世紀和九世紀之間,在超過150年的時間裡,在拜占庭帝國,即由拜占庭中央權力所控制的情況下,出現了毀壞教堂中所有肖像和偶像的現象,只留下十字架的標誌。

東羅馬帝國的歷史文化-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鑲嵌畫

肖像和偶像作為古典時期和古典文化的遺產在基督教中繼續保留,存在於古老的壁畫和鑲嵌畫中,開始傳輸給人們教堂的知識、宗教的知識、福音書的故事以及耶穌和聖徒的生平。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隻有少數人識字,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是學習宗教的唯一途徑。在經濟上的不平衡,在政治上這種對國家事務的干預,必然引起世谷集團的仇恨,這樣的話就藉著這樣一個宗教內部的爭論,發動了這樣一場大規模的毀壞聖像運動,最終的結果實際上是把整個教會勢力可以說是給予了狠狠的打擊。

在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興起以前,拜占庭文化一直處於當地各民族文化發展的前列,保持其較高的水平,因此在文化發展相對緩慢的中古歐洲發揮了積極作用。拜占庭文化自九世紀即開始直接促進斯拉夫世界的文明發展,她對包括阿拉伯民族在內的周圍其他民族文化也產生了長期的影響,並推動中古時期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衰落時期的拜占庭文化還為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提供了豐富的古典文明的素材,為中古晚期的西歐注入了有利於未來發展的進步因素。

拜占庭文化是連接古典希臘羅馬文化和近現代歐洲文化的橋樑,它在西方文化發展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然而會歷史仍一直前進,文化會繼續流傳。下一篇請與我一起學習基輔羅斯和俄羅斯統一國家的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