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光緒死後的20小時慈禧就死了,是暴病而亡嗎?

月光侃歷史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

100年後的2008年,經過對光緒皇帝殘留頭髮的鑑定,相關機構認為光緒死於砒霜中毒,至此,光緒帝死因基本確定了。

到底是誰毒死了光緒?有人說是袁世凱,有人說是李蓮英,但大多人說是慈禧。從各種線索來看,慈禧是幕後黑手的可能最大。

問題來了,隔了一天後慈禧也死了,她是怎麼死的?是暴病而亡嗎?

什麼是“暴病而亡”?



“暴病而亡”指的是突然發病,讓人猝不及防,出乎人的預料,比如像現在的“心梗”、“腦出血”致死這一類。凡是得病許久,身子骨越來越弱,這樣的情況絕不能稱為“暴病而亡”。

無疑,慈禧並不是暴病而亡,因為慈禧患有各種慢性病,而且得病許久。

慈禧患有各種慢性病



作為一個74歲的老人,慈禧和普通的百姓差別遠沒有那麼大,各種老年病,慈禧一樣不少。

首先是眼病。由於晚年的慈禧眼睛不亮,視物不清,眼乾眼澀眼紅。於是,御醫們的方子裡,開了不少以“菊花”為主藥的方子,意思很明顯,要清目治眼疾。

除了眼疾之外,慈禧有“消渴症”(糖尿病),這病不得了,到如今都無法完全攻克和治療。由於糖尿病的存在,慈禧的腎功能並不是很好。據侍奉她的丫鬟傳出的消息,晚年的慈禧每天梳頭時頭髮掉得很厲害,這說明老太太腎虛是一定的。

糖尿病這個慢性病伴隨著慈禧的晚年,但“脾胃不和”則對慈禧影響重大,長期伴隨。

光緒元年(1876年)十一月,慈禧的脈案記載道:心脾不足,形體仍瘦,神虛未易安眠。此時的慈禧才41歲。這之後,光緒六年,光緒八年,都有脈案記載慈禧的“脾胃不和”……

從光緒元年開始到光緒三十二年,通過間斷的脈案,可以看出“脾胃不和”是慈禧的老病,一直沒有調理過來。脾胃不和,身體虛弱是再正常不過了。

慈禧除了以上疾病,還得過痔瘡,還有“面癱”之症。可以說,慈禧老太身子骨並不是很硬朗。到了後期,連她自己都感覺大限將至。

慈禧之死



本來身體就有腎虛體虛,脾胃不和,但在1908年夏天,慈禧又得了重度痢疾,這不得了,一時半會沒治好,稀稀拉拉好多天,整個人都拉虛弱了。

這次痢疾後,慈禧身子骨越來越弱,臟腑功能也大受影響,身子骨越來越差了。光緒帝死的那天,慈禧休息不好,精神極差,身體弱到了頂點。

據《慈禧外記》記載:西曆1908年11月15日,太后仍於6點鐘起床,處理朝政。至午時太后方飯,忽然暈去,為時尚久。

這說明,光緒的死去還是讓身體本來虛弱的慈禧受了刺激,休息不好,導致身體最後繃不住了。



綜合來說,慈禧的死,不是暴病而亡,而是老病不斷地積累,是“虛弱”不斷地積累。最後,當光緒暴斃時,對慈禧衝擊很大,休息不好,導致身體最後崩潰,走了黃泉。


藍風破曉


光緒皇帝的死和慈禧老佛爺的死,絕對不是巧合。

當時,光緒是一個37歲的年輕人,可謂是正值壯年,可是慈禧卻是一個已經半截身體睡到棺材裡的73歲老嫗,光緒卻突然死在了慈禧的前頭,慈禧在光緒死後不到24個小時也嗚呼哀哉了,這怎麼可能是一個巧合?

不過,慈禧是正常老死,光緒皇帝則是突然離奇死亡,說白了便是慈禧下的黑手,不然光緒皇帝不可能死的這麼快又這麼突然。

可是,慈禧為什麼會狠心地對叫了自己幾十年“親爸爸”的光緒皇帝下黑手呢?

慈禧權力慾很旺盛,一直不想歸政於光緒,拖了又拖,可是再怎麼拖,她到最後也不能不歸政,不然還不知道怎麼被人罵吶!

只是慈禧的歸政,實際上是有選擇性的歸政,或者說是敷衍性的歸政,最重要的軍權是她的人在拿著,政治上的權力說白了她也沒還給光緒,光緒在政治上的權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洋人自從光緒“親政”後,實際上已經開始產生了撇開慈禧,轉而扶持光緒的想法,洋人的這個想法,被慈禧視為自己在政治上的危機,一個不小心,她便很可能會被光緒從權力的高峰給拽下來,所以她也在時時刻刻警惕著光緒皇帝和洋人。

1898年,光緒在康有為的忽悠之下,試圖用一場變法作為從慈禧手中奪回皇權的突破口,在時機還沒有成熟,在準備還不夠充分的情況下,猝然發動了“戊戌變法”。

變法損害的是誰的利益?自然是以慈禧為核心的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或者說是保守派的利益,他們不是不知道變法的好處是利於國家,可是變法的壞處卻是從他們身上割肉,這一點是他們無論如何也不能答應的。

如果光緒只是變法的話,慈禧或許樂得放手讓他變法,因為她知道即便自己不出手,光緒也會在保守派的重重阻撓之下妥協。

但是,讓慈禧沒有想到的卻是光緒竟然在康有為的忽悠下,試圖策反軍中將領發動兵變,取她的性命!

於是,慈禧選擇了出手,一出手便將光緒給打趴了,將他囚禁在了瀛臺。

慈禧當時很憤怒,一度想要廢了光緒,畢竟她想要的只是讓光緒當個傀儡皇帝,可是光緒皇帝卻想要她的命,她怎麼可能會原諒光緒?白養了幾十年!只是很可惜的是,洋人出面反對了慈禧的想法,對於洋人的反對,慈禧可不敢發作。

1898年的“戊戌政變”可以說已經讓慈禧和光緒皇帝之間的親情破裂了,這是慈禧能夠狠下心對光緒下黑手的一個原因。

1900年,慈禧突然覺得自己能夠藉助“拳亂”教訓教訓洋人,所以傻乎乎地向11國宣戰,結果被洋人打得狼狽而逃。

不過,慈禧在逃出北京之前,又對光緒幹了一件很不厚道的事——將光緒最寵愛的珍妃給扔到井裡去了。

對於光緒而言,淪為慈禧的“階下之囚”,徹底失去了帝王的尊嚴和權勢,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本已經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了,珍妃的存在多少還能給他一點心靈上的慰藉,夜中難眠之時還可和她訴一訴愁腸,可是慈禧殺了珍妃,這便等於是在精神上心靈上給了光緒皇帝沉重的一擊。

堂堂一個皇帝,可是別說奪回屬於自己的皇權了,即便只是保護一個女人,他也辦不到,當時光緒的心情之低落是可想而知的,說他對慈禧沒有憎恨又怎麼可能?

所以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兩個人之間的本便少得可憐的親情早已經煙消雲散了。

更何況,誰都看得出來慈禧對於權力的迷戀要勝過對親情的看重,否則的話她的親兒子同治皇帝載淳也不會年紀輕輕便抑鬱而終,她為了權力對待親生兒子尚且如此決絕,對待一個過繼過來的光緒皇帝又能好到哪去?

光緒皇帝對慈禧當有“三恨”,一是奪權之恨,二是囚禁之恨,三是奪妻之恨。

慈禧也很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肯定會遭到光緒的記恨,所以她在廢黜光緒失敗以後便處處防著光緒,防著光緒獲得洋人的支持並在洋人的支持下奪權,防著光緒通過收買朝中權貴的方式和她作對。

她對光緒的提防甚至已經到了魔怔的程度,德國人在和清政府簽完《辛丑條約》後指定光緒的弟弟載灃作為清政府的代表出使德國,這一舉動也被她視為洋人試圖通過載灃去支持光緒。

這也是意料中的事,慈禧對光緒皇帝做了太多所謂的“惡事”,即便是她自己也不敢相信光緒皇帝將來會原諒她。

她在活著的時候,手裡掌控著所有的權力,自然不會害怕一個淪為了“階下之囚”的傀儡皇帝,可是,如果她死了呢?

慈禧一旦死了,權力不也一樣會回到光緒皇帝的手上?到時候誰能確定他不會秋後算賬,慈禧在百姓身上颳了幾十年的油脂,最後又將自己一生所收集到的財富帶到地底下,為的便是讓自己死後仍然能夠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她不可能冒險地去選擇相信光緒會原諒她。

所以,對於慈禧而言,最穩妥最保險的辦法便是讓光緒死在自己的前頭,讓光緒沒有任何的機會去報復自己!

慈禧在病重之時,聽說光緒皇帝在幸災樂禍,憤怒地吼了句:“我不能先爾死!”

所以,她在感覺自己已經時日不多的時候,在光緒皇帝仍然活得好好的時候,便撇開光緒皇帝指定了下一任皇帝人選——光緒皇帝的弟弟載灃的兒子,溥儀。

同時,她還任命了載灃為監國攝政王。

當時的光緒雖然確實生了病,但是還不至於會一命嗚呼,即便他真的病重,這個時候指定皇位繼承人的事也該由他來做,慈禧這麼做可謂是名不正言不順。

光緒皇帝對此再氣憤也沒用,因為慈禧讓人給他送來了一碗“毒酸奶”,他喝完沒多久後便一命嗚呼了。

慈禧聽到了光緒皇帝的死訊後心中倒是鬆了一口氣,也正是送了這一口氣,讓她再也強撐不下去了,最終在光緒死後沒過24個小時她也嚥氣了。


流浪的侯爵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突然死亡,享年38歲。而在僅僅不到24小時之後,慈禧太后也在寢宮中死去,享年73歲。慈禧因為死的時候就已是七十四歲,可以說是老死的,或者正常病死的,而光緒死的時候只有三十八,正當壯年為何會突然離世,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有說光緒帝是病死的,“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是被囚禁在瀛臺,成為了一個徹底的傀儡。由於政治上接連受到打擊,加上光緒本來身體就不是太好。有不少人認為光緒實際上是長期患病引發了心肺衰竭,並伴隨急性感染。如果這樣的話,他的突然死亡也是可以解釋的。但是,他的死實在太巧合了,這一說法顯然說服力不強。

也有說是被毒死的。據一個給光緒帝看病的御醫這樣記載,光緒在死前,肚子疼,疼得滾來滾去的,然後臉是黑色的,而且在2008年,經過對光緒皇帝的頭髮的鑑定,上面是有砒霜的。那麼究竟是誰想對光緒下手呢?

毒殺光緒的最大嫌疑人就是慈禧。光緒病重,慈禧並沒有好好的召集太醫為光緒治療,還先為其選擇繼承者。 當時慈禧太后下了兩道旨,第一道是:“朕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懿旨:醇親王載灃著授為攝政王。 第二道是:“醇親王載灃之子貼黃,著在宮內教養,並在上書房讀書。”“ 貼黃”是以一種隱晦的方式來表達“儲君”的意思,可見慈禧已經為光緒安排後事了。

雖然也有說是袁世凱或李蓮英毒殺的,他倆的動機很相似,就是怕慈禧死後,光緒掌權了清算他們。但我覺得他們毒殺光緒的可能性不打。


雁城流浪僧


光緒死後的次日,慈禧也跟著歸天了。那麼慈禧到底是暴病而亡,還是另有他因,下面來說說。

埋下隱患

1908年初的時候,慈禧的身體還很健康,沒有啥毛病表現出來。當時的慈禧還常言自己會高壽,就像西方的維多利亞女王一樣,可見慈禧也想像如維多利亞女王那樣高壽。到了1908年的夏天,慈禧在頤和園度夏,但是天氣炎熱導致慈禧病倒了,而且持續時間比較久,到八月份才慢慢的恢復到外在和健康人沒有兩樣,不過應該還是埋下了病根。



貪樂惹的禍

1908年的西曆十一月初慈禧率領眾嬪妃福晉太監等人又玩起了清宮盛行的“角色扮演”遊戲。慈禧又打扮成觀音模樣,其他人則是扮演童男童女遊於湖中。此次遊玩慈禧感到很高興,不僅貪吃蘋果、奶酪等食物,還玩到了晚上著了涼,夏天的舊病也因此復發。第二天慈禧照常處理國事,過了幾天就無法上朝了,之後又恢復行動能上朝了。(附:現在留下的照片則是1903年的時候照下來的)



病亡

在慈禧病亡的前幾天,慈禧是比較繁忙的,特別是光緒死的那一天事情更是繁忙,慈禧處理事務到很晚才睡覺。第二天早上六點多,慈禧照常起床和眾人討論談話。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就突然昏倒了,昏迷了一陣子之後又醒來了,然後知道自己不行了,開始安排後事,在安排後事的時候慈禧開始的時候很清醒,往後變的很昏沉,再復清醒爆出“婦人不能專政,宦官不能擅權”的驚人之語,最終病亡。如此反覆的掙扎可見慈禧臨死之前的不甘心,畢竟她還做著她的長壽之夢,只是這最後一句話夠“驚人”的。




結合整個過程來看,慈禧1908年初的時候身體應是無大礙,但是畢竟70多歲的老年人了,夏天的高溫當然就讓慈禧受不了病倒了,又是久病不愈那種,當然傷了自身的元氣,雖然表面上好轉的,但是內在的平衡已經被打破。之後慈禧有貪樂,到了西曆十一月還在湖上游玩到很晚,這樣就復發了,然後慈禧的健康就不能恢復如初,只是時好時壞了,再加上光緒病重到病亡,她想保權因此很操勞,最終全面的爆發導致病亡。可以說慈禧病亡是突然的,但也不是突然的,而是之前病沒有根治,又加上後續一系列原因的誘發加重,最終突然病亡。


淡看天上月


1908年11月1日,光緒皇帝去世,終年38歲。

1908年11月2日,慈禧太后去世,終年73歲。

這對母子相繼去世,而且時間如此之近,間隔僅22個小時,而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之間的矛盾早已存在,這就不得不讓後世人猜測和懷疑了,光緒皇帝的死一定藏在一個驚心的巨大陰謀。

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光緒皇帝死於砒霜,中國原子能研究所反應堆工程研究所設計所、北京公安局法醫鑑定中心對光緒的頭髮進行核分析,得出光緒的頭髮中含有大量的砷元素。光緒的遺骨、衣物、胃等各個區域都含有高濃度的砷。

同時專家還對光緒的棺槨、墓內的物質進行了實驗對比,發現這些物質中並不存在砷元素,由此可以證明,光緒遺體中的砷並非外部環境沾染。而是屍體腐敗過程中分解到身體各個部分。

這一研究表明,光緒的死是死於他殺,那麼謀害他的人會是誰呢?

一直以來都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是慈禧太后知道自己即將西去,而害怕自己死後光緒重新掌權,所以派人毒死了光緒。

第二種說法:袁世凱見慈禧太后病重,知她將不久於人世,怕慈禧去世後光緒掌握實權,必將報復自己在戊戌變法中出賣皇帝的行為。

光緒皇帝被囚禁以後,有一個新的愛好,那就是寫日記,但是光緒的日誌毫無秘密可言,悉數傳到了慈禧那裡,光緒皇帝曾經在日記中表明,自己他日一定要殺了袁世凱。

而能論證袁世凱是下毒兇手的人是溥儀,溥儀曾親口說:“一個當年伺候光緒的老太監親口所講,在光緒死的前一天,只吃一次藥,就不行 了,而後來才知道這藥是袁世凱所送的,所以便有了袁世凱謀殺皇帝的傳言。

第三種說法:光緒皇帝死於嚴重的肺結核,這是由近年來的專家,根據光緒生前的病歷推斷而來,認為光緒是因為嚴重的肺結核引發了併發症,而導致死亡。

而最新的研究更是將毒殺坐實,那麼到底是誰殺了光緒皇帝呢?

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被囚禁贏臺,贏臺是中南海的一個小島,四面環水,進出僅靠一木板橋連接,而且全面戒備,生活住行都是由專人看管,任何人都不能靠近,就是常年生活中宮中的人都不能靠近,所以說袁世凱毒殺光緒是不成立的。

光緒與慈禧的積怨已深,早已到了勢不兩立的地步,中法戰爭時期,兩人一個主戰,一個主和,將他們的關係拉到了冰點,矛盾開始突現。

甲午海戰、戊戌變法、珍妃之死等等一系列事件,讓光緒與慈禧仇深似海、到了你死我亡的地步,慈禧害怕自己死後被光緒皇帝所報復,讓她死而不得安寧,所以先下手毒死了光緒。

光緒死的前一天,向全國發詔命,尋求名醫入京為皇帝治病,說明此時光緒是清醒,完全不像即將昇天的人,同時還抱希望於自己能夠病癒。

而在同一天,光緒又發佈了兩道詔命:

第一:將醇親王之子溥儀接入宮中教養。

第二:封醇親王為攝政王。

這兩道詔命的意思很明白,光緒昇天後,溥儀繼位,醇親王主持朝政。而此時的光緒已經被囚禁10年之久,早已經失去了實際控制權,又如何來的權力安排下一任繼位者。這詔命只能是慈禧以光緒的名義發的。

這就說明慈禧知道自己命不久已,在為身後事進行安排了。

同時她也決定要讓光緒皇帝死在自己前面,如果她先死了,而光緒未死,那麼這2道詔命就是一紙空文。因此慈禧發了這兩道詔命,就是要光緒在她之前死。

第二天,光緒昇天了,這和慈禧設計的一樣,溥儀繼位了,由些可見光緒的死因更接近的是慈禧謀殺。


雨霽視角


1908年11月14日,大清光緒皇帝(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暴亡,僅僅光緒留存的頭髮中的砒霜總含量達到了201.5毫克,足夠致人死亡。第二天把持清朝權柄近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也病逝,距光緒帝駕崩上不到一整日。


1908年11月1日,光緒皇帝去世,終年38歲。


1908年11月2日,慈禧太后去世,終年73歲。


這對母子相繼去世,而且時間如此之近,間隔僅22個小時,而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之間的矛盾早已存在,自光緒帝死後,便流傳著慈禧毒殺清帝的說法,但一直苦無證據,且存有很大爭議,甚至清史專家之間也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我們來看下現在的檢測結果


2008年,經過醫學專家對光緒皇帝殘留的一縷頭髮的鑑定,光緒皇帝棺材中的遺物砷的含量,也就是砒霜中主要成分的含量,遠遠的大於正常值,所以可以下一個科學的結論,也是比較確鑿的結論,


那就是,光緒皇帝確實是被人毒死的。


雖然現在,具體誰是主謀,還沒有,嚴謹的證明,有人說是袁世凱,有人說是李蓮英,還有人說是慈禧太后,不管是誰下的毒,主使必然是慈禧太后,沒有慈禧太后的默認,沒有人敢對光緒帝下毒。但是十有八九就是慈禧太后這個老妖婆。


那麼謀害他的人會是誰呢?有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是慈禧太后知道自己即將西去,而害怕自己死後光緒重新掌權,所以派人毒死了光緒。


第二種說法:袁世凱見慈禧太后病重,知她將不久於人世,怕慈禧去世後光緒掌握實權,必將報復自己在戊戌變法中出賣皇帝的行為。

光緒皇帝被囚禁以後,有一個新的愛好,那就是寫日記,光緒皇帝曾經在日記中表明,自己他日一定要殺了袁世凱。


而能論證袁世凱是下毒兇手的人是溥儀,溥儀曾親口說:“一個當年伺候光緒的老太監親口所講,在光緒死的前一天,只吃一次藥,就不行了,而後來才知道這藥是袁世凱所送的,所以便有了袁世凱謀殺皇帝的傳言。


第三種說法:光緒皇帝死於嚴重的肺結核,這是由近年來的專家,根據光緒生前的病歷推斷而來,認為光緒是因為嚴重的肺結核引發了併發症,而導致死亡。

最大的可能性:慈禧太后自知所剩時間不多,如果她死在光緒帝前面,那作為當時大清國合法的統治者,大臣們於情於理都要把光緒帝從瀛臺放出來重新執政,光緒帝重新執政後定然要繼續變法而且會清洗慈禧的餘黨,這是慈禧太后跟其追隨者們最不想看到的,所以慈禧一定要趁自己還有口氣先送光緒上路。


總結:當然,到底是誰毒殺了光緒,這一問題至今還是沒有定論,大家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判斷和認識。只是,學術界目前還沒有完全認可慈禧毒殺光緒的說法,這是需要指出的。以往閒敲的一些內容,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路之意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突然死亡,享年38歲。而在僅僅不到24小時之後,慈禧太后也在寢宮中死去,享年73歲。

以兩人的年紀來看,慈禧太后活到70多歲,是屬於正常死亡,在歷史上並沒有太大爭議。而光緒帝正值壯年,雖然他一向體弱多病,但死亡的時間剛好在慈禧前一天,這件事引起了後世不少猜測。

(慈禧太后)

這其中,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關於光緒的死,在近代歷史上,一直被學者們廣泛爭論。從總體上來看,不外乎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光緒帝是病死的。

嚴格意義上來說,從甲午戰爭中光緒力主死戰日本,再到後來他積極推動“戊戌變法”,我們都不難看出,光緒其實是一位以振興中華為理想的好皇帝。但可惜的是,光緒在政治上的主張,處處受到慈禧掣肘。“戊戌變法”失敗後,他更是被囚禁在瀛臺,成為了一個徹底的傀儡。

由於在政治上接連受到打擊,光緒患上了嚴重的神經官能症。尤其是他在世的最後幾年中,光緒經常會出現心悸、厭食、失眠等症狀。

因此,有不少學者認為,光緒的死,實際上是長期患病引發了心肺衰竭,並伴隨急性感染。這樣的話,他的暴斃也是可以解釋的。

不過,這種說法也並不能完全說服人,畢竟光緒的死亡時間,實在是太過巧合。光憑發病一說,似乎無法解釋。

(光緒帝)

第二種說法,光緒帝被毒殺。

2008年,在光緒去世的第一百週年,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西陵文物管理處、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鑑定中心等單位,聯合組成了“清光緒帝死因”專題研究課題組。在經過對光緒尚存的髮絲進行研究後,專家們最終確定,光緒是因三氧化二砷過量致死。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砒霜中毒。

由此可見,光緒被“毒殺”,的說法,顯然更靠譜一些。

那麼,既然證實了光緒是被毒殺的,兇手到底是誰呢?

有三個人具有重大嫌疑。

一、李蓮英。

在慈禧御前女官裕德齡的《瀛臺泣血記》中,記錄了宮中大太監李蓮英和光緒的一些事蹟。由於仗著慈禧的寵幸,李蓮英常常不把光緒看在眼裡。而眼下慈禧病重,李蓮英意識到,一旦慈禧死去,光緒極有可能重掌大權。這樣一來,作為慈禧心腹的李蓮英肯定難逃光緒的清洗。

為了未來能繼續過上好日子,李蓮英的確具有殺人動機。

(袁世凱舊照)

二、袁世凱。

袁世凱的殺人動機和李蓮英相似,在戊戌變法期間,光緒曾打算藉助袁世凱的力量,對慈禧進行牽制。但不曾想竟被袁世凱出賣,而這也最終使得光緒遭到囚禁。

為了防止光緒的掌權後的報復,袁世凱也有確實可能對光緒投毒。

不過,當時的袁世凱遠在河南安陽,理論上來說,很難做到遙控殺人。並且《清實錄》中的光緒是因病而亡,袁世凱也沒有機會去篡改。因此袁世凱投毒的可能性,似乎並不大。

三、慈禧。

毒殺光緒的最大嫌疑人,當屬太后慈禧。經過“戊戌變法”一事之後,慈禧顯然已經不會再讓光緒得到重新掌權的機會了。從《崇陵傳信錄》《清稗類鈔》《診治光緒帝秘記》等多本史料來看,慈禧在病重之後,曾經猶豫過如何處置光緒。當時光緒在日記中寫下了“我心覺得老佛爺一定會死在我之前”這樣的話。而且,據說這話還傳到了慈禧的耳中。

因此,慈禧最終決定讓光緒死在自己前面。清室後裔、書法家啟功指出,他的曾祖父,也就是時任禮部尚書的溥良,曾親眼看到太監從病重的慈禧宮中傳出一個蓋碗,並稱這是“老佛爺賞給萬歲爺的塌喇”。這裡的“塌喇”,就是酸奶的意思。光緒在吃掉酸奶後,便開始大喊肚子疼,面色發黑並且舌頭焦黃。不久後就死去了。

(參考資料:《崇陵傳信錄》《清稗類鈔》《診治光緒帝秘記》《瀛臺泣血記》)


張生全精彩歷史


學界早已經有定論了,光緒皇帝是被下毒毒死的。至於是誰下的毒,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但是一般都認為是慈禧乾的。

早08年的時候,一批權威機構和學者,包括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西陵文物管理處、中央電視臺,還有北京公安局法醫檢驗鑑定中心成立了一個清光緒帝死因研究組。通過對光緒的遺骸進行化驗,發現了光緒是中了砒霜的毒而被毒死的,而且毒藥的含量非常大。有興趣的可以找一下相關的報告看,裡面有光緒的詳細屍檢報告。

所以說光緒的死因已經明確了,並非自然死亡,那麼裡面自然就是有隱情了。能對皇帝下毒的人可不多,所以一般都是認為是慈禧讓人下毒把光緒給毒死的。

慈禧因為知道自己大限將至,明白自己活不久了,急忙先叫人把光緒給毒死,不然她死了也不會安心。慈禧為什麼這樣做呢?主要有下面幾個原因。

一,光緒親政後的各種主張,都是跟慈禧以前的政策對著幹的。

二,光緒親政以後政策太激進,維新派的新政把滿清貴族、各級官員、普通士子、漢人軍頭等各個階層全給得罪完了,國家也變得更加動盪了。

三,光緒支持的維新派還包圍了頤和園,差點被慈禧給殺了,把慈禧嚇的不輕,非常的惱火。

四,光緒被慈禧長期的囚禁,心生怨恨。慈禧擔心自己死後,光緒會清算自己。

綜合這些原因,慈禧很有可能在臨死前下令毒死光緒。慈禧也是最有可能,也是最容易對光緒下毒的人了。


漂浮菌


1908年,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先後死亡,兩人死亡時間僅相隔20個小時,這一切難道都是巧合嗎?歷史上是有很多的巧合,但顯然光緒皇帝的死並非是巧合。那麼,其中的歷史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2008年,在光緒皇帝逝世100週年的時候,專家給光緒皇帝的頭髮進行了檢測,發現其中有很多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砒霜。因此,專家得出結論光緒皇帝並非是病死,而是死於砒霜中毒。進而也就推翻了所謂的巧合,那麼到底是誰謀殺了光緒皇帝呢?

關於這個幕後黑手主流的觀點有三個,一是慈禧太后,並且她的嫌疑最大。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早就因為權力而水火不容,慈禧老太太已經70多歲的高齡,她自知自己時日不多,擔心自己死後被光緒皇帝清算,挫骨揚灰,慘不忍睹。於是,他先下手為強,下毒將光緒毒死,然後再扶植小皇帝溥儀上位,可保自己死後無憂。



二是袁世凱,戊戌變法由於袁世凱的告密,慈禧太后與榮祿率先發動了戊戌政變,戊戌變法失敗,光緒皇帝被囚禁,從此之後,光緒皇帝對袁世凱恨之入骨,就等著慈禧太后死後,自己重新掌權,誅殺袁世凱。袁世凱對此心知肚明,他也擔心光緒皇帝上位清算,很有可能買通光緒皇帝身邊的太監,將其毒殺。

三是神秘人,有人說就是李蓮英。光緒皇帝被囚禁的時候,伺候的宮女太監都是慈禧太后的身邊的人,對光緒皇帝多有怠慢,擔心光緒皇帝秋後算賬,而先將光緒皇帝毒殺。

總之,光緒皇帝身邊都是狼人,唯獨自己說只綿羊,最後被人毒殺,其中慈禧太后的嫌疑最大。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1908年11月14日,正值一個寒冷的冬天,傍晚時分傳出了光緒死於頤和園瀛臺的消息。第二天下午,慈禧太后也去世了。這難道僅僅是巧合?還是人力所為呢?

在慈禧太后嫁給咸豐皇帝不久,她的妹妹就嫁給了咸豐皇帝的弟弟。咸豐皇帝死後,慈禧太后的兒子同治皇帝接班。但同治皇帝19歲就去世了,無奈就讓慈禧太后妹妹的兒子來接班,這就是歷史上的光緒。

慈禧太后最開始對待光緒就像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打小光緒的身體就不好,尤其害怕電閃雷鳴。不管是他生病還是在雷電交加的夜裡,慈禧太后得把他抱在懷中親自照顧。

光緒皇帝長大以後,又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先結婚,然後親政。慈禧太后雖然貪權,但還是給了光緒皇帝很大的自主權。光緒皇帝一直稱慈禧太后為親爸爸,兩個人之間的關係非常好。



但當戊戌變法時,康有為假傳聖旨要求袁世凱派兵包圍頤和園,捉拿慈禧太后。袁世凱明白,就自己那點兵力根本不足以完成這個驚天計劃,就把這個消息報告給了慈禧太后的親信大臣榮祿。

這時的慈禧太后快要瘋掉了,早年守寡鍛鍊了她一顆堅強的心。但她畢竟是一個女人,慈禧太后曾希望自己的兒子同治皇帝能有所作為,但很快就落空了。

後來她又把自己的這點希望寄託在光緒皇帝身上,現在卻又誤信光緒皇帝想殺死自己的消息。對於慈禧太后來說,儘管她也心狠手辣,但她更渴望人間的天倫和溫暖。

從這時起,慈禧太后就對光緒皇帝失望了,由愛生恨。在囚禁光緒皇帝之後,慈禧太后就準備另立一個皇帝。一切都準備好了,但在大臣們的反對聲中只能暫緩行動,後來這個接班人竟然也死掉了。



慈禧太后認為這應該也是天命,每當她上朝時,就把光緒皇帝放在前邊當擺設。慈禧太后就一些國家大事,問光緒皇帝意見時,光緒皇帝都是一句話:請爸爸看著辦。不管在什麼地方,光緒皇帝都是一副階級鬥爭臉,面無表情,甚至有時還在上朝時打瞌睡。

在光緒皇帝去世的前一天,也就是1908年11月13日,慈禧太后只有讓光緒皇帝的弟弟載灃慶宮,讓載灃的兒子在宮中居住準備接班,並且交代讓他擔任攝政王。



這就是慈禧太后臨終以前的政治安排,這時的慈禧太后已經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這個二百五的女人活到這一年已經74歲了,對於那個年代的人來說,已經是高齡了。死是必然的,但他痛恨光緒皇帝這個狼心狗肺的人,是一條喂不熟的狗。

一定要讓他死在自己前邊兒,這就是慈禧太后最終的政治安排。根據前些年相關專家對光緒皇帝進行的屍檢,從他的身體上遭到了很多砷元素,也就是說光緒皇帝死於砒霜。



那麼慈禧太后又是怎麼死的呢?當然不會是暴病身亡。要不然她也沒有時間那麼從容的做政治安排,早在此前幾年,她就有意識的栽培載灃等滿清貴族年輕人,實際上也就是為了培養他們接班。

根據清宮檔案記載,慈禧在年輕的時候,就有月經不調之症。咸豐皇帝死後,病情加重,還陸續患過喘咳、痔瘡、面風、腹瀉、腸胃不和等病症。


慈禧在70歲以後,身體開始出現日益衰弱的跡象。一位曾經陪伴慈禧的女官德齡在《贏臺泣血記》中寫道:“太后根本已沒有什麼精神來監視光緒。因為她老人家已經病了,國事的棘手,和年齡的增長,終於也使她進入了每個人所不能避免的老倦階段。最近她除掉還能進些飯食之外,一切的政事,都完全不問,每天只在宮內服藥將息。”

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六月以後,慈禧已經明顯感到身體不適。九月,慈禧增加了腹瀉病,且久治不愈。十月初十日(11月3日)慈禧慶祝完自己的74歲大壽後,因為勞累,身體更加虛弱。清宮《內起居注》記載,自十月十六至十九日,慈禧沒有政務活動。這說明慈禧的病情加重了。


到了11月13日,更是安排溥儀皇帝接班。到了14日,光緒皇帝死後,慈禧太后更是發佈詔令,把溥儀皇帝正式推到臺前,由載灃擔任攝政王。所有後事都安排停當後,11月15日慈禧太后中午飯吃的還比較豐盛,到了下午昏迷就再也沒有醒來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