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怕出名豬怕壯”,老話為何這麼說?

人怕出名豬怕壯,是說人出了名會招致麻煩,就像豬長肥了就要被宰掉一樣。古諺有“人懼名,豕懼壯”(見清代方苞《跋先君子遺詩》),“人怕出名豬怕壯”就是這句古諺的通俗說法。這裡還有一個和神醫華佗有關的傳說。

“人怕出名豬怕壯”,老話為何這麼說?

三國時,魏國大將張遼被曹操封為襄陽牧,鎮守襄陽、合肥等重地。一天他回後宅看到八歲的兒子一瘸一拐,便問夫人何故,夫人說,孩子登山玩耍時摔斷了腿骨,鄉下接骨郎中也沒治好。張遼聽了很難過。後來有人推薦了一個郎中,經過一個月治療,孩子的腿完好如初,張遼看到兒子很健康,連說:“神醫!神醫!”這個鄉下郎中就是安徽亳縣人華佗。後來華佗幫蜀國守荊州的主將關羽刮骨療毒,名聲傳遍中原大地。

再後來,曹操請他醫治腦疾,華佗診斷後對曹操說:“你腦中有一沙粒,名曰混腦沙,須開顱取沙。”曹操生性多疑,懷疑華佗是受人指使殺害他,就把華佗抓進大獄。最後,華佗被害死獄中。華佗死後,亳縣家鄉父老非常悲痛,他們經過分析、總結得出的結論是:“華佗之死,死在他太出名上,就像豬長肥了被宰掉一樣,如果他和常人一樣,默默無聞地為百姓治病,怎麼會被曹操害死呢?”

從此,“人怕出名豬怕壯”作為一句諺語,就在中原一帶民眾中形成,一直流傳至今。

(本文摘自團結出版社《老話說得好》,江濤編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