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武場沒有上下之分

京劇武場沒有上下之分

轉自開心網“胡靜的轉帖”-致上海京劇院二團打擊樂團

繼[閃錘]事件,我不得不說到李老師的“同謀”們。上一回我一味的說了晚輩該如何繼承我們行業優良傳統的問題,但是忘記說一下我們2團的打擊樂了。在此補充一下。

我認為京劇武場沒有什麼上下之分,拋開京劇形成時期的問題不說,錄音資料也是很隨意的,談不上製作,這個也不是我們現在需要討論的事情,因為“倒退”和“復古”畢竟不是一回事情。

就拿小鑼行當來說,我們團的陳亮老師就是很值得一題的人,如果上海京劇院2團的打擊樂少了此人,一定遜色不少。小鑼行當是京劇武場乃至整個傳統樂隊必修的,大家都誤認為小鑼誰都能打,這是個很簡單的行當,甚至在某些演出任務中,由於人數限制的原因,讓其他行當的人取而代之,其實這是很奇怪的。


小鑼這個行當是非常難的,是武場的樂手們都必須掌握的,很多優秀的鼓師都是曾經成為過優秀小鑼師的人。武場之中,無論哪個行當都是非常有個性的,他們各有功能和屬性,“反串”的形式不單單是演員行當裡有,在樂隊乃至整個京劇院,反串小鑼其實是經常有的事。從這點可見,小鑼行當是非常有誘惑力的。(大鑼,鐃鈸也一樣受歡迎)。

受現代戲曲音樂行當的定位來說,級別,演出費,都受到主奏和伴奏的限制(當然以前也這樣),選擇專功傳統銅響樂器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想憋著勁打鼓,其實這個現象對於整個戲曲音樂的發展和繼承是不利的。小鑼是京劇武場入門的基礎,京劇中有些文戲武場伴奏完全以小鑼為主,大鑼和鐃鈸除了特殊需要,(如“打更”等情況)在一般傳統鑼鼓點的進行當中是不可能單獨出現的,他的手勢,技法也是非常特殊的,在演奏時也是最主動的。作為一個專業的小鑼演奏者,陳亮對於樂器,鑼板,技術和整個戲的瞭解程度,是被很多專家以及業內人士所肯定的,就拿[閃錘]來說,如果沒有他的幫助,沒有他對專業的認識和專業能力,李老師再有想法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不是隻有他能完成,是很多人不願意去研究很多所謂“與我無關”的事情。


中國有那麼多的鼓師,大家都想擁有一堂優秀的銅響打擊樂團隊。京劇板鼓的演奏很好上手,在技術上基本沒有什麼太複雜的東西,板鼓在京劇中主要還是起到指揮的作用,難點也在於此。在“過排”中,鼓師很少念出自己的演奏位置,一般都是讀鑼鼓點,至於“鼓套子”基本上沒有固定的,演員一般也不會有讓鼓師念“鼓套子”的要求,可見我們的武場對於京劇的重要性,尤其是《貴妃醉酒》這類的戲,小鑼豈容忽視。但大家最容易忽視的也是這個行當。

戲曲的銅響樂器和板鼓是一個整體,但其中也有對峙的關係,在瞬間的轉折和連接中體現了他的與眾不同,傳統京劇武場演奏者從不看譜,當然,現在很多鼓師看,但絕不會有小鑼,鐃鈸和大鑼看譜,這個是中國戲曲最有意思的地方,這完全不是樂師的樂理沒有學好和視奏能力的問題,現在的藝術類學校都有樂理課,為何他們不看譜子演奏的問題業內的人都知道,我也沒有資格去談論這個問題,這個是專家談論的話題,不說也罷,我寫了半天的目的還是想以讚揚我們2團的打擊樂兄弟為主。(當然1團的也是好的,但我在2團)。

上海京劇院的打擊樂一直是中國京劇打擊樂界的典範之一,大家熟悉的有馬萬龍,唐盛龍,宋華虎,包建業,等當代的演奏大家,現在職的樂師,以陳亮為代表的新一代演奏家,也是很多兄弟院團和我院聯合演出時經常被點名伴奏的樂師,深受廣大鼓師的喜愛。如今鼓師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可謂板鼓好求,鑼鈸難得,就這個現象,很多專家已多次立會討論,至今也無結果。希望專家們在響應我國為了提倡繼承和發揚京劇這大好形勢的前題下,業內人士應該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從自身開始有這個覺悟,所謂“好鐃鈸不如賴打鼓”的說法應該退出京劇史了。好鐃鈸就是好鐃鈸,好的就應該是高級職稱,什麼新戲,什麼獲獎,難道只跟鼓和琴有關嗎?我希望我的兄弟們都1級,沒有1級也該有1級以下的那個級,我們單位在這一點上是做的很好的,所以趙俊偉同學改鐃鈸是對的,但我想,從工齡上來說,好鐃鈸的級別問題還是要照顧工齡稍長些的也不算很賴的打鼓的人。大家還是要以臺上為標準,這個跟有沒有打新戲有什麼關係?新戲誰都可以打,我們單位的武場兄弟隨便哪個都會打鼓,天天排練,連續一個月,連我們隊長都可以去打,不過他也是個特例,什麼都會,關鍵是會笛子嗩吶笙管子篳篥三絃中阮大阮堂鼓大鑼鐃鈸小鑼鼓古典吉他,最近在拉京胡,1下面的那個級是必然的,1級是時間問題,但是我會的也不少啊,我的大鐃就是頂級的,我院優秀青年演員王璽龍專門請我打過大鐃,這個行內的人都知道啊,鐵籠山沒有好的大鐃是絕對不行的,我就沒有什麼行當貴賤的概念。當然,陳麟不唱這個戲,不然鐵籠山我必須打大鐃,反正我再怎麼努力......

偏題了。總之無論我是什麼職稱,什麼狀態,我都會努力做好我的工作,讓我們單位的優良傳統得以延續,為了大家,也為了我自己,為了我們共同的愛好。

感謝大家多年來對我的支持,感謝所有老師,感謝李晨,感謝陳亮,感謝陳晶晶,感謝趙俊偉,感謝專業很多的隊長。

僅以此信,向上海京劇院的打擊樂同仁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