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探究“標籤效應”對孩子成才的意義

滑稽的煙燻妝、火爆的脾氣還有驚人的能力,加上一幅玩世不恭、古靈精怪的姿態,讓哪吒在2019年成了萬眾矚目的"小魔童"。

在沒有大牌明星、頂級流量的加持下,《哪吒之魔童降世》橫掃了暑期電影檔,票房更逼近了《戰狼2》的記錄,成為近年國漫電影的又一巔峰力作。

中國神話故事中哪吒的形象早已深入民心,可是這部影片講的是一個大家都不太熟悉的故事:哪吒雖然"生而為魔",但是勇敢撕掉標籤,"逆天而行鬥到底"的成長故事。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探究“標籤效應”對孩子成才的意義

哪吒本應是"靈珠"助周伐紂的神童,可是在風雲突變時卻成了"混世大魔王"。這頑劣不堪的"魔童"卻有著一顆做英雄的心,在天雷降臨和陳塘關被毀之際,哪吒沒有成魔,反而成了救世的英雄。

在電影結束後,我們會發現導演想要展現的不只是精美的特效、迎合孩童的搞笑設定和滑稽有趣的故事情節,還有給成年人的啟示:打破定義,做自己的英雄。

此外,對身為父母的我們而言,這部電影也有著意義不凡的教育意義。

今天,我們就以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探究"標籤效應"對孩子成才的意義。

電影表達的"標籤效應"對孩子成長成才的意義,主要為以下三個方面: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探究“標籤效應”對孩子成才的意義

1. 用標籤定義孩子,是很不公平、很危險的一件事。在負面標籤的唆使下,孩子很可能會放棄了向善成長,就像哪吒的一對風火輪,在降妖除魔的時候是利器,在傷害百姓的時候卻變成了兇器

2. 標籤給孩子帶來了不少的負擔,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會為了討好父母失去了自己。敖丙雖是真正的"靈珠"轉世,可是因為自己是妖族而不被世人接受,從此深深為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

3. 籤不只能讓哪吒"成魔",亦能讓哪吒"封神"。哪吒受了"魔丸"標籤的桎梏,但是他的父母卻沒有給他貼標籤,而且還給了他希望,讓他從魔道回到了正道。

用標籤定義孩子,是很不公平、很危險的一件事。

在負面標籤的唆使下,孩子很可能會放棄了向善成長,就像哪吒的一對風火輪,在降妖除魔的時候是利器,在傷害百姓的時候卻變成了兇器。

殷夫人懷胎三年仍未生下小哪吒,太乙真人奉命前來協助且解密,告訴了夫人"哪吒是靈珠轉世"。

老爺夫人以及陳塘關的百姓都很滿心喜悅,十分期待著"靈珠"降生。

可是,由於申公豹的陰謀詭計,"靈珠"被換成了"魔丸",哪吒在百姓的心裡也從"守護神"變成了"魔童",個個都擔憂害怕。

從被貼上"魔丸"標籤後,人們對哪吒冷眼相待,認為他十惡不赦,哪吒也慢慢在人們的歧視中深信自己是一個"妖怪"。

他不甘地想:"既然你們把我當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看!"於是他開始變本加厲,用御火術燒掉了村民的房子,給村民搗亂,捉弄在玩遊戲的孩子,真的成為了人人口中"妖怪"。

這是負面標籤最直接的反應。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探究“標籤效應”對孩子成才的意義

當孩子被貼上了標籤,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對他都有很大的影響。

孩子往往會不知不覺地朝標籤所預示的方向去發展,把自己定位在標籤內,久而久之,"標籤效應"生效了,預言也成了真。

標籤給孩子帶來了不少的負擔,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會為了討好父母失去了自己。

敖丙雖是真正的"靈珠"轉世,可是因為自己是妖族而不被世人接受,從此深深為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

敖丙雖然身為東海龍王的三皇子,但是他卻終日鬱悶。

龍族被神族囚禁在深海,又因為是妖族而被世人唾棄,他為自己的出身而自卑,為自己族人的遭遇而憤恨。

他與哪吒一樣,從小就揹負著一個沉重的標籤——他是龍族的拯救者,揹負著全族翻身的使命。

因痛苦不堪的壓力,敖丙走上了邪路,試圖冰壓錢塘關,把村落盡數銷燬。儘管標籤對他敖丙的影響巨大,可是他心中善念仍在發光。

被哪吒一句"枉為靈珠,活得還不如我!"當頭棒喝之後,敖丙也學會了做自己、不認命,聯手哪吒對抗命運,完成了自我救贖。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探究“標籤效應”對孩子成才的意義

很多時候,父母會用一個不經意的主觀評判,就給孩子貼上了一個難以撕掉的標籤,而這個標籤,會變成孩子成長的枷鎖。

負面標籤就如萬能膠一樣,緊緊地貼在了孩子的內心,而且越貼越緊。在某一時刻,這個標籤終會壓垮"翻身"的渴望,漸漸成了父母口中的樣子。

給孩子貼標籤,就是給孩子的人生設了限,我們以後想要再正面引導孩子,也只會越來越難。

所以,請撕掉那些"有口無心"的標籤,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機會。

標籤不只能讓哪吒"成魔",亦能讓哪吒"封神"。

哪吒受了"魔丸"標籤的桎梏,但是他的父母卻沒有給他貼標籤,而且還給了他希望,讓他從魔道回到了正道。

哪吒自出生起就帶有暴躁邪惡的屬性,一出生就將母親的手臂咬出了血,嚇得人們落荒而逃,之後也順著這個標籤,成了魔童。

可是,李婧夫婦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他們從來就沒有給哪吒貼過標籤,每次都告訴哪吒他是"靈珠轉世",需要學會降妖除魔的本領才能贏得人們的認可。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探究“標籤效應”對孩子成才的意義

父母的支持正是哪吒撕掉標籤的力量,如果沒有父母給的希望,哪吒很可能會在"魔童"的標籤中越陷越深。當哪吒屈服於命運,他就成了真正的妖怪。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探究“標籤效應”對孩子成才的意義

其實,"標籤效應"遠不止負面影響,正確的利用,也能給孩子帶來正面的引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做了一個探究"標籤效應"的實驗:

他招募了一批紀律散漫、不知指揮的新士兵,讓他們每個人每個月都向家人寫一封內容為自己在軍隊中從聽指揮、遵守紀律的信,把自己描述成奮勇殺敵、屢屢受獎的卓越士兵。

半年過去了,這些懶散的士兵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們變得如信上所說那樣開始遵守軍隊的規章紀律,也更加認真練習。

心理學家設定的寫信內容,就是為了喚醒一個新士兵心中"我也可以成為英雄"的信念,在寫信的過程中接受薰陶、反省自身,最後完成品格、意志、行為的重塑。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探究“標籤效應”對孩子成才的意義

正如哪吒所說:"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 "

我們不僅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也要勇敢地告訴孩子、幫助孩子去撕掉別人給的標籤。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也應給予多一點合理和正面的評價,讓孩子找到前進的動力。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探究“標籤效應”對孩子成才的意義

在看完這部令人捧腹大笑又熱淚盈眶的影片後,我們都應該有這些共識:

1. 標籤帶來的心理暗示不可小覷,父母不要給孩子貼上"調皮""搗蛋""多動症""內向"等標籤,孩子沒有天生的好壞善惡,別讓標籤限制了孩子的成長。

2. 孩子是一張白紙,就算有小問題小毛病,也可以通過爭取的教育引導孩子"改邪歸正",我們要做的是正面地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撕掉身上的標籤,重新認識自己。

3. 不吝嗇對孩子的讚美,多給孩子鼓勵和支持,讓他能夠感到被認同,促使他不斷地前進。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